摘 要:筆者從歌唱的站姿、歌唱的氣息、歌唱的發(fā)聲方法、音準、節(jié)奏、聲音的和諧、有情感的歌唱等幾個方面著手,闡述了合唱訓練的幾個步驟。
關鍵詞:技能;視唱;和聲;情感
合唱是一項集體藝術,是由集體共同創(chuàng)造的音響來進行歌曲的內容表達和藝術形象的塑造過程,它是音樂百花園中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線。合唱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筆者僅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學校的合唱訓練實踐,作出如下幾點闡述:
一、合唱的技能訓練
1.歌唱的站姿
在合唱訓練中,站姿直接影響了歌唱時呼吸的通暢,發(fā)聲的正確與否。正確的姿勢是歌唱發(fā)聲的基礎,合唱訓練時一般采取站立的姿勢。首先,整個狀態(tài)要挺拔,精神煥發(fā),胸要挺而松弛,雙手放松下垂于兩側,兩腳成外八字形分開,寬度與兩肩相平,重心向前,脖子向上伸,兩眼平視前方,面帶微笑。如果唱歌的姿勢僵直或懶散,會造成呼吸錯誤,加重聲帶負擔,發(fā)不出好聲音,長此下去,還必然形成錯誤的發(fā)聲方法。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合唱隊員保持正確的姿勢。
2.歌唱的氣息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也”,現代專家也曾論述:“不會呼吸的人就不會唱歌,歌唱的原動力是氣息?!笨梢姎庀⒃诟璩械闹匾饔?。氣息的過程實際上包括吸氣、保持、呼出三個部分。[1]在訓練過程中,主要采用如“聞花香”“吹蠟燭”“學狗喘”這種形象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是怎樣吸氣的,再把吸進的氣息保持好,發(fā)出“S”音慢慢將氣息吐出。這樣反復練習,如果合唱隊員的氣息非常流暢,控制能力很強的話,那么各種合唱表現手法就均能完成,同時音樂演繹將會非常流暢,自然和舒展,是合唱團必備的基本功之一。[2]
3.歌唱的發(fā)聲方法
發(fā)聲是歌唱的基礎,是唱好歌曲的基本功。在未經訓練時,學生都是屬于原始的音色。在訓練時,先采用哼鳴練閉口音的辦法,要求學生模仿打哈欠時的口腔狀態(tài),上下唇輕輕閉合,輕聲唱“M”,從c1—a1以半音階的形式向上爬,然后往下,體會聲音是從額頭正中偏下方出來的,造成一種感覺上的高位置。把閉口哼鳴練好后再練開口音,音量上先弱后強,可以采用“微聲唱法”練習長音,再練短音和彈跳音。“微聲唱法”是在深氣息喉嚨打開的基礎上,提上顎,放下巴,舌尖抵下牙,保持一種打哈欠的狀態(tài),先用微小的假聲輕輕地唱,找到鼻腔后而過的鼻腔共鳴,送入頭腔共鳴,保持并延續(xù)這種感覺唱“a”。聲區(qū)上,先練偏高聲區(qū),再練中聲區(qū),再練高聲區(qū),最后練習低聲區(qū)。[3]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從練聲曲應用到唱歌上,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演唱歌曲了。
二、合唱的視唱能力訓練
1.音準
我國著名指揮家楊鴻年先生曾說過:“一個合唱隊在技術上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須具備理想的音色、準確的節(jié)奏和良好的音準?!闭n件音準是合唱藝術的基礎,是合唱藝術的生命力所在。要獲得良好的音準,內心聽覺是前提,筆者采用“柯達伊手勢法”能比較形象直觀地展示音的高低?!翱逻_伊手勢法”是借助某種不同的手勢和不同高低位置來表達七個不同唱名,對學生進行音準訓練,首先是“看手勢模唱”,讓學生逐步熟悉柯達伊手勢的意義,其次“看手勢學唱”老師用手勢和鋼琴來對學生進行音高訓練的糾正,從單音音階練習到音程練習。如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純四、五度音的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準有了概念,加強了內心的音高感。[4]
2.節(jié)奏
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節(jié)奏是人的本能,是各種音樂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的部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在其音樂教育實踐中提出,節(jié)奏性是音樂的重要原本特征之一,節(jié)奏是原本的力量,能夠把語言、動作、音樂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節(jié)奏??梢姽?jié)奏訓練的重要性。在節(jié)奏訓練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生活中的聲音和不同的節(jié)奏,如:“我”念作×;“我們”念作××的節(jié)奏型等等類似的節(jié)奏訓練。[5]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通過這些形象化的節(jié)奏訓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掌握節(jié)奏,提高合唱能力。
三、合唱的和聲訓練
和諧統(tǒng)一是合唱的靈魂,合唱對聲音的要求是:“響而不躁,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痹诨疽髠€人聲音“平直”“高位置”的基礎上做到整體聲音的協調、平衡、統(tǒng)一。所謂“協調是指合唱的各聲部在演唱過程中相互取得應有的關系時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保?]因此,訓練時應從最基礎的和聲音程開始,對學生進行和聲訓練,先結合聽辨與模唱練習介紹音程的定義,讓學生了解旋律音程和和聲音程,利用一組唱根音另一組唱冠音的方法,同時讓學生能兼聽另一聲部的音高及和聲效果,然后各個聲部先后進入,再過渡到和聲訓練及二聲部、三聲部的合唱練習曲。[7]如:
老師用一只手表示低聲部,另一只手表示高聲部,可使持續(xù)聲部先歌唱,保持準確、穩(wěn)定。再使另一聲部進入。兩個聲部需相互聆聽,取得均衡,只有感覺到它們的完全融合時才唱得準確。[8]這種練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聽覺能力和協調能力,也獲得了合唱的和諧之美。
四、合唱訓練中的情感啟示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感情的速記”。情感性是音樂的基本屬性。再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果忽略了情感表達,音樂也就失去了感染力,蒼白無力,空洞乏味。因此,在訓練音樂作品前,首先要對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情感特征進行體驗和感知,運用內心聽覺來讀譜,在內心形成 一定的音響框架,并根據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特點等,進行理性分析,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和真摯感情。[9]然后反復朗讀歌詞,細細品味其內涵,找出每句的語氣重音,啟發(fā)學生抑揚頓挫,身臨其境地帶上情感去朗讀,再以朗讀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出歌唱時所需要的情感體驗。當將內心的體驗付諸于排練實踐中時,音樂作品的內在意蘊會在實際的音響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掘。有時甚至會推翻前一過程中某部分的設計和處理,在不斷地磨合中更貼近作品的情感需求。[10]只有這樣,才能使合唱藝術中的共性和音樂作品的個性達到真正的和諧、統(tǒng)一、完美。
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過:“用好的方法在學校教音樂和唱歌,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折磨,將渴望得到更好的音樂的熱誠注入他們的心靈,這個熱誠將延續(xù)至他們的一生!”只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提高教學水平,合唱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
參考文獻:
?。?][2]錢大維.合唱訓練學.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董英姬.談少兒合唱教學前的基本功訓練.牡丹江大學學報,2004.
?。?]鐘維國.童聲合唱的訓練與指揮.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任志琴.生動形象的節(jié)奏讀法.星海音樂學院報,2003(3).
?。?]馬革順.馬革順合唱學新編.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7]孫林春.合唱教學中的基本功訓練.連云港師專學報,2001.
?。?]劉晨娟.淺談低段合唱教學的優(yōu)化.中小學音樂教育雜志,2010(11).
[9]周文堅.談情緒因素在合唱中的音響和作用.星海音樂學院報,2007.
[10]周玉娟.關于高師合唱教學激發(fā)情感體驗問題探討.紅河學院報,2005.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南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