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巧妙自然地融入讀寫結合的實踐訓練,一改閱讀教學中“君子動口不動手”之弊端,是學生感悟語言文字、強化語言訓練、運用語言實踐的有效策略。在巧妙的讀寫結合中,在學生精彩的小練筆中,將會創(chuàng)建一個靈動的課堂,一個底蘊豐富、適合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課堂。
一、巧妙的仿寫訓練式
在閱讀教學中,有一些典型的句段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它們,讓學生進行仿寫的訓練,讓學生積累與遷移并進,夯實語言基礎。
1.仿句式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的規(guī)范句,從修辭上分有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反問句等,從句式上分有陳述句、感嘆句、疑問句等。積累并遷移這些句型,能幫助學生規(guī)范語言,提高他們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如《桂花雨》中的一句母親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可以安排這樣一個設計:
這里的水再甜,也比不上家鄉(xiāng)_____。
這里的月亮再明,也比不上家鄉(xiāng)___。
這里的_____再_____,_____。
這種練筆看似原始低級,卻是學生習得語言的起始點,構建“萬丈高樓”的地基。
2.仿段式
小學語文課本中,構成語段的方式有承接式、總分式、并列式等。模仿語段結構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筆,可提高連句成段運用語言的能力,形式的模仿加上語言的創(chuàng)造,日積月累,自見功效。
課文《廬山的云霧》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具體介紹了廬山的云霧景觀。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以“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總述句概括了云霧的特點,然后把處在不同位置云霧的樣子用打比方的方法描繪得更具體、更優(yōu)美。這種典型的先總述后分寫的構段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寫手法是學生片段仿寫的良好范例。學習本段后,教師再指導學生以深秋時節(jié)校園花壇里的菊花為內容,以“花壇的菊花千姿百態(tài)”為總起句(或學生自擬),指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他們就能把菊花的各種姿態(tài)、多種顏色,寫具體寫生動。
3.仿篇式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高年級學生應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如何把領悟到的文本的表達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呢?全文仿寫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有效地運用遷移規(guī)律,活用文本,有機地將閱讀和寫作密切地結合起來,對降低習作難度,提高習作水平,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樣的改寫轉換式
讀后改寫的方法靈活多樣,可以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進行改寫,有的可改人稱,有的可改表達的形式,有的可改描寫的角度,有的可對體裁進行改寫。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古詩文名篇。古詩文語言凝練,令人遐思,具有無限的思維彈性,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再造空間。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改寫練筆,在想象中拓寬思路,使學生深刻體驗到藏匿于詩中的那份情感。把古詩文改寫成記敘文,是訓練學生寫想象作文的好方法。
三、神奇的擴寫補白式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由于篇幅的限制,進行了略寫。然而這些文本的空白點卻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這些潛在的因素,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擴展生發(fā),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豐滿。小學語文教材中更多的是寫人的文章,人物形象需要學生用心去體會。抓住那些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或者詞語,甚至是一個標點,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如在教學《二泉映月》時,我抓住“坎坷”一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讓我們一起走進70年之前阿炳生活的那一刻。也許是個大雪紛飛的早晨,阿炳出去賣藝,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阿炳?也許是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阿炳賣完藝拖著沉重的步子回來了,那又是一個什么樣的阿炳?也許阿炳在賣藝的路上,不小心撞翻了別人的一筐水果,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阿炳?也許就在自己那間破舊不堪的茅屋里,阿炳又饑又渴,病倒在床上,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阿炳?也許……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坎坷的場面寫下來。
這樣的課堂練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賦予了詞語生命的活力,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讀寫訓練的“情緒場”,學生在一層深入一層的想象和寫話中,心靈也一次強于一次地受到震撼。此時,一個命運坎坷、飽經磨難的阿炳形象真切地呈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在這樣的補白式的讀寫訓練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鍛煉,生命體驗也得到了一次拓展。
四、廣闊的想象續(xù)寫式
有的文章寫至高潮時,特意不寫結局,留下一段藝術空白。正如林紓所言:“似斷非斷、似了非了之筆,讀之雅有余味?!币虼耍覀兛梢宰プ∥谋镜慕Y尾,及時練筆,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空白處放飛思緒,捕捉情感的積蓄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升華,也讓學生在靜靜的寫話中,將課文引向深處、引向課外延展的最佳處。
五、鮮活的插圖描寫式
課文中的插圖是最寶貴的資源,它能恰當地解析教材內容,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因此,高效發(fā)揮插圖作用是語文教學應重視的問題。出于表達的需要,教材中對于插圖的描繪一般比較簡略,這就給師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因此,語文教師既要充分利用插圖,開發(fā)插圖的有效功能,激發(fā)學生觀圖后的豐富聯想,又要促進學生將閱讀文本的感受和看圖的體會綜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并自由地流淌于筆下。
六、絢麗的感言抒情式
寫感言是閱讀后最常用的拓展方式。它不僅要求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去寫,而且要求學生在寫話的時候,緊扣原文,抓住重點來抒發(fā)情感;它不僅要求學生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而且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對自己啟發(fā)最大、體會最深的章節(jié)、句段或人物的語言、精彩的場面抒發(fā)情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課文,設計絢麗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寫感式訓練。具體方式有以下幾種:
1.感想式
學了《蘋果里的“五角星”》這一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廣告式
學了《特殊的葬禮》這一課,請你設計一則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語。
3.對話式
學習《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一課,最后出示矗立在廣東省中醫(yī)院的葉欣雕塑像,引導學生寫話:假如有一天你來到她的雕塑前,面對她那張微笑的臉龐,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呢?
4.贊頌式
學習《黃河的主人》一課后,讓學生帶著滿腔的熱情寫幾句贊美黃河上艄公的話語。
通過這些多種形式的讀寫結合訓練,學生在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實踐中,感情隨著課文的情感跌宕起伏,心靈在語言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對話中開啟,能力在拓展讀寫中提升。每每這時,學生的筆下會汩汩流淌出最熱烈、最真切的文字。
在閱讀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及時捕捉契機,巧妙地進行讀寫訓練,開辟語文教學中的一片讀寫結合的美麗芳草地,在讀寫結合的有效訓練中,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林巧玲,李榮春.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拓展習作訓練三步曲.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09(1/2):4.
?。?]傅忠誠.巧手拈來練筆點,隨文練就生花筆.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09(5):22.
[3]馬新國.作文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2007(7/8):5.
?。ㄗ髡邌挝?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臨湖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