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早讀課上,學生到教室后,有的學生根本還不準備讀書,或在聊天,或在做作業(yè),或在吃早餐;等老師旁邊一站,學生才打開英語書,開始有了聲音;老師在教室一圈轉(zhuǎn)下來,會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道該讀什么,怎么讀。他們每次翻開書都是從Unit1讀起,要么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式的,胡亂地翻到哪一頁就吼上幾句;大多數(shù)學生一直都是捧著課本,背詞匯表中的單詞、詞組,和小和尚念經(jīng)似的;那些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書總是翻在那一頁,眼睛總是盯著那一句話,或許他一個早讀根本就沒讀。老師離開教室后,聲音就漸漸低了。
早讀的任務當然是朗讀與背誦,那么應該讀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務?因此布置任務要適中,要能夠讓多數(shù)學生有信心地完成,這是我們每位老師在每一節(jié)早讀課前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教師都知道上課之前必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備課,這點每個老師都會做到,卻很少有老師做到備早讀課的。
一、必須要備早讀課,提前明確任務
老師應結(jié)合教學進度,圍繞早讀的內(nèi)容、方式、目標等去備,而且在上課前按要求檢查,表揚先進。當然這里不一定就像備正課一樣地詳細,但最起碼的,詞匯讀哪些,對話讀哪里,識記哪幾個單詞,讀哪幾篇課外閱讀或讀什么補充材料都要提前安排好。這其中先讀什么后讀什么,也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記憶規(guī)律進行合理安排,對各個部分分別需要多長時間也要做好充分考慮和預設,以免出現(xiàn)浪費時間或囫圇吞棗的無效現(xiàn)象。
二、教會早讀的方法,使學生會早讀
早讀的方式方法需要合理地組織安排,不可放任自流。教師可巡回檢查并輔導個別提問,鼓勵學生大聲地朗讀,并注意語音、語調(diào)、停頓等現(xiàn)象。具體來說,可采用以下組織方法:
1.學生按自己的目標、計劃自讀。這樣他們的心態(tài)是獨立的、自由的,快慢由自己把握。如此可以避免一些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吃不飽”,而一些水平較差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
2.在教學中,采用了“四幫一”“一幫一”的合作法和朗讀法,即一個合作小組由1位組長、3位較優(yōu)秀的同學和1位需要幫助的同學組成。四位同學采用“四幫一”的合作法共同幫助一位學習困難的同學,而3位較優(yōu)秀的同學間采取“一幫一”的合作法。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僅增強了朗讀能力,也體會到了互相幫助的樂趣。
3.在指導朗讀時,教師應摒棄枯燥乏味的跟讀法、講解法、記錄法等。用拍手法學節(jié)奏,手勢法學語調(diào)和意群停頓,點擊法學爆破等。教師也可通過播放錄音磁帶,有時候還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按天次指定不同的學生領讀,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提前為其校音。通過小型故事會、演講會、詩歌朗誦會、課本劇等多種活動來刺激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提高朗讀水平。
三、齊抓共管,形成習慣
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早讀習慣。最可貴的是能持之以恒,節(jié)假日也不例外。絕不能一曝十寒,那將會功虧一簣。對于高段年級的學生,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有效、持續(xù)的朗讀習慣,要求學生每天朗讀兩次,臨睡前一次,起床后一次,每次20~30分鐘為宜。同時應做好布置、檢查與評價工作。這樣“讀”的作業(yè)才會真正引起重視,并將其形成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決非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有序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正確的看待每個孩子的差異,做到及時評價、及時肯定、及時改進、及時反饋、及時鼓勵。
總之,按照上述策略和做法輔導早讀后,我感覺絕大多數(shù)學生早讀都很認真,并逐漸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纬闪晳T。因此早讀的質(zhì)量大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素質(zhì)也能得到有效的促進和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