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課改以來,中學語文課堂內容豐富了,形式生動了,氣氛活躍了。同時,我們也隱約發(fā)現,有的教師只是學到了新課改的“招式”“動作”,而對新課改的“精、氣、神”很少揣摩,理解偏頗,認識不到位,使課堂教學出現嚴重的認識誤區(qū)。經過研究,這些誤區(qū)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誤區(qū)一: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輕“雙基”教學的完成
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課堂教學中輕視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追求人文性。有的教師不是在人文內涵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深挖深究”,就是脫離文本的拓寬和延伸,甚至成了“天馬行空式”的隨意發(fā)揮。這樣的教學,漠視了語文學科的自身邏輯規(guī)律及本質特征,忽視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形成了過于注重分析、開拓人文的現象。因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能給予學生平心靜氣與文本交流的機會,學生甚至連課文中的生字詞都不會寫,課文念不順暢,更不用說語言品味、寫作方法的學習了。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既包括了語文知識和能力,也包括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學中要處理好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找準“雙基”與“發(fā)展”的最佳結合點與平衡點,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誤區(qū)二:重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輕課前的精心預設
一些教師認為,新課程強調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課堂教學就能動態(tài)生成,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生成決定課堂,因此就沒有必要再人為設置框框限制學生發(fā)展,教學設計越簡單越好。于是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景:遠離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糾纏不清的局面有之;陷于一點、無謂爭端的局面有之。教學中所有預設無不是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離不開精心的預設。新課程強調動態(tài)生成,并不是教學可以信馬由韁,因為并不是所有動態(tài)生成課堂都是完美的。新課程改革不是不要預設,而是使傳統(tǒng)的預設提升到學生發(fā)展和教學質量上來。生成性教學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是課堂生成與精心預設互動共生的結果,這就要為動態(tài)生成的有效性創(chuàng)造條件,在精心預設上狠下工夫。
誤區(qū)三:重表面的表揚肯定,輕發(fā)展的激勵引導
課堂上教師夸獎學生的話語如泉水般汩汩涌出,什么“你真行”“你太棒了”“ecf4d43b44f3818424d8cd944d81a2a09eb890d74243b163b8132017edcf6438你好聰明”之類的話真是俯拾皆是。有的教師不經意地說:“你還沒想好,很好、很好!”這樣把“很好”當成了口頭禪。即使是學生回答了極其簡單的問題,也給予過于“隆重”的夸獎,一節(jié)課掌聲不斷,名義上是進行成功教育、賞識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都聽膩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這種課堂上只有表揚沒有引導的現象,會引起導向混亂,容易造成學生認知錯誤,學到錯誤知識;容易使學生認為“會叫就行”,把課堂當作“脫口秀”的劇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學生經常聽到溢美之辭,沒受到失敗的打擊,不利于學生的挫折教育。雖然表揚包含著一定的激勵因素,但表揚是一種終結性評價,而激勵則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如果教師對學生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激勵評價,就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誤區(qū)四:重小組的合作學習,輕學生的獨立思考
新課程主張學生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的教師就把小組討論等同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單純追求“觀賞價值”,追求課堂的熱鬧和活躍。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內容安排小組學習,不管需要不需要,應該不應該,合適不合適,一概都用。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究”,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合作”教師就沒有轉變觀念,沒有“合作”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沒有轉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每一組只討論一個問題,找代表發(fā)言,組內其他同學補充。這樣一來,每組學生只關注自己的問題,關注自己所分工任務的完成。記錄的只管記錄,發(fā)言的不再傾聽。結果是一個學習小組只弄懂一個問題,其他問題與己無關,聽聽而已。更有甚者,把學生分成幾組,對臉坐在一起,一半學生背朝黑板,一節(jié)課最多討論十幾分鐘,大部分時間還要聽老師在講臺上講,看板書,學生每看一下扭一下頭,使人揪一下心。如果合作學習只流于形式,一堂課沒有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沒有獨立的深入思考,卻將時間浪費在反復轉動身子形成合作的態(tài)勢上,不但合作沒有產生功效,自主學習的習慣也會慢慢消失。
盡管以上認識屬于個別現象,但也要引起足夠重視,使語文新課改落到實處,真正作到六結合,即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與課前的精心預設相結合;過程評價的表揚肯定與引導激勵相結合;小組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相結合;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課改的成功!
?。ㄗ髡邌挝?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qū)文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