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br/> 我在地理教學中對于“認識地圖,學會地圖,升華地圖”的地理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這種模式旨在幫助學生通過地圖獲取直接和間接的地理信息,并且通過合作探究,掌握從地圖中分析地理知識及其內在聯(lián)系的方法。熟練運用地圖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終生受益,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中的地理教育理念。
下面結合課程實際對這一地理教學模式的三個部分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認識地圖:學生地理學習的基礎
地圖的基本知識在初中地理第一冊中有專門的闡述,即通過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來了解地圖呈現(xiàn)的直接信息。首先明確地圖的用途,如交通圖、地形圖、行政區(qū)圖等。其次根據所學知識掌握分析本幅地圖的方向的判定方法,如用指向標、經緯網或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判定方向。最后是看地圖的比例尺和圖例,它可以大致了解本幅地圖所畫的大致范圍,圖例更是看一幅地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它可以讓學生認清地圖上每部分內容所表達的含義。
二、學會用圖:課改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基本要求
以中國地理教材中的《中國地形》為例,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到中國地形的種類,先引導學生看地圖上的圖例,了解各種地形種類的代表符號,再參看中國地形圖,便能找到中國的各種地形的種類,從而幫助學生總結出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知識及其內在聯(lián)系的方法。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要通過地圖來進行分析理解,這樣加強了知識的整體性和連續(xù)性,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亞洲為例,亞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氣候等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得到。那么這幾部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是怎樣的呢?哪一個要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呢?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地理位置開始分析,看圖得知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東部瀕臨太平洋,西部與歐洲毗鄰。亞洲的地形種類多樣,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這樣的位置和地形特點決定了亞洲的河流呈放射狀向四周流。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三、升華地圖:學生地理學習高層次的
體現(xiàn)
地圖在眼中,地圖更在心中。在地圖的長期運用中,地圖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即使眼前沒有地圖,但如同看見了地圖一樣,世界的輪廓和一些地理事物、中國的輪廓及一些地理事物很清晰地印在頭腦中,并可以運用頭腦中的地圖進行一些地理問題的分析。
如教學初中新教材第一冊《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節(jié)時,首先出示不同地區(qū)小女孩的著裝,讓學生進行為其找故鄉(xiāng)的活動。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不同的小女孩著裝的細微變化并分析原因,她們都屬于什么地區(qū)?不同地區(qū)有什么氣候差異?查閱地圖驗證結論。借此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常常幫助學生在教學中思考,可以達到升華地圖的目的。這種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理論,即通過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在做中學”,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器官在動手、動口、動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
通過“認識地圖,學會地圖,升華地圖”的教學模式,掌握運用好地圖的方法,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地理信息,而且還可以為高中、大學乃至終身的地理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是每一位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ㄗ髡邌挝?吉林省通化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