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人就改革歷史教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工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F(xiàn)在高考歷史更加側重于對能力的考查,因此對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有認真?zhèn)湔n,了解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只有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加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shù)慕虒W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中學歷史只是歷史長河中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內容相當豐富,歷史教材是整個歷史過程的高度濃縮。因此,歷史課堂教學要注意詳略得當,不可平均用力,要改變歷史教學過程中那種按歷史事件的時間、原因(背景)、經(jīng)過、意義、影響、評價等程式化的教學方式,平鋪直敘、全面出擊,效率可想而知。教師應該“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緊緊抓住教學重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層層深入地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對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高中文科學生的自習課,應講求質量,尤其應切忌面面俱到。
四、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歷史教學的最終的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我們在大力推行課堂目標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必須著眼于能力的訓練。提問時多采用“為什么”,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而盡量不要問“是什么”。加強能力訓練可以不斷促使學生鞏固歷史知識,培養(yǎng)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