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yǎng)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學生興趣、課堂質量、教學效果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循環(huán)體,語文教學尤其如此。面對繁雜的科目、成堆的作業(yè)、巨大的壓力,高中學生早已習慣了被動學習,在詩詞的鑒賞、文言的理解、作文的寫作上興味索然,課堂氣氛冷冷清清?!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源頭活水就是教師主體。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讀破萬卷書的讀者,而后是一個演說家,善于講解,善于演說,善于以通俗而精煉的語言來闡釋深奧而幽邃的“道”,善于以娓娓動人的閑談來表達豐富而微妙的情懷,這樣,學生的每一根神經才會被教師的授課內容所牽動,課堂質量不言而喻。
一、對課堂進行正確定位
課堂是打開情商的鑰匙。為了營造濃郁的情感氛圍,每節(jié)課我都提前幾分鐘進教室,讓學生讀一些優(yōu)美勵志文章并商定課堂口號,如《羊皮卷》《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學子》,激發(fā)他們越戰(zhàn)越勇的斗志。一篇課文,我抓取其中一個重點,按照基礎知識的掌握—課堂重點的消化—課外知識的拓展三個重點脈絡來構建課堂,豐富并不枯燥,實在并不虛無,課堂重點當堂消化。同時,結合課文的素材,廣泛聯系課外知識,文中“意境要經過洗練,表現意境的詞句也要經過推敲”,聯系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重點分析“推敲”二字,得出古人行事嚴謹的論點;從孔子畢生東奔西走之例得出堅強的意志力能助人成功的論點——這些都為作文素材的積累打好了基礎。最后,通過誦讀學生習作《遭遇挫折,笑對痛苦》來聯系實際,升華教學。
二、以教師的智慧教授復雜的知識
在《不做教師匠》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不管什么工作,機械性的作業(yè)永遠也
做不出業(yè)績來,機械的結果只能使工作越
發(fā)無聊,人生越發(fā)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來,請用上你的大腦,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來,請用上你的智慧?!钡拇_,一個語文教師,首先就應該是一個智者,用智慧傳授智慧,用智慧培育智慧,“以學術的方式備課,以規(guī)范的方式寫教案,以通俗的方式講解”。我更注重以通俗的方式智慧地傳遞復雜的知識,將抽象化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化繁為簡,化生硬為生動。一張語文試卷,最令人頭疼的恐怕是詩歌鑒賞了,按照學生的說法是“連詩都讀不懂,又怎么會做題呢”,其實很簡單,我的口號是“只要認識字,就硬著頭皮讀下去”。從詩題到題目,抓住每一個能看出作者情感的字,歸納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來營造一種怎樣的意境,而不是呆板地翻譯每一句詩。我的學生很喜歡我在講到某一篇課文時帶上作家的相關人生經歷與作品,他們希望我像說書一樣將知識講得很精彩,而不是純粹介紹“某作家,哪里人,哪年哪月生”,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被課堂吸引,同時作文素材的積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形成激情詩意的課堂風格
前段時間迷上了看《明朝那些事兒》,書中一句話在我心頭刻上了很深的烙印——“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我想語文課堂也可以講得很好聽——更激情、更詩意。
我習慣用激情來詮釋我對語文的理解——語文本身的激情和語文課堂的激情。在向我們緩緩走來的課本中,王維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傳遞空山新雨的激情;岑參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傳遞茫茫塞外的激情;辛棄疾用“憑誰問,廉頗老已,尚能飯否”傳遞老當益壯的激情……他們在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在走過一段風雨征程后,不約而同地借手中的筆,抒胸中的塊壘,歷史因此記下了他們。我想我讀懂了他們心靈深處的吶喊,我應該讓這吶喊聲回蕩在我的課堂里,讓我充滿激情的課堂來解讀這種激情。于是,在給學生上《靜女》時,我會用舒緩柔美的語言帶領他們陶醉在淳樸美麗的愛情當中;在上《氓》時,我會用義憤填膺的語氣帶領他們感悟對棄婦的同情,對不平等婚姻進行控訴;在上《赤壁懷古》時,我會用抑揚頓挫的朗讀帶領他們走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歷史畫卷……我暢所欲言,讓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學傳遞出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情感美,讓他們凝神傾聽、散發(fā)思維、想象意境、領悟情感。
我的教育教學的經歷就是不斷汲取智慧,不斷培育智慧,不斷發(fā)揮智慧的過程。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新穎別致的課堂情境,拉動學生原本寧靜的心弦,讓我這個源頭活水為學生帶來更多清澈的成分,為課堂營造更為別出心裁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吧。
?。ㄗ髡邌挝?中山市桂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