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游戲,樂在學中,一舉三得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伞昂谩薄皹贰彼a生的追求,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內在動力,也是獲得新知識,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上課好動愛玩等天性,在課內外教學中我經常設計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的效率。如講序數時多數學生左右不分,我就叫幾位同學到講臺前排成一行,讓在座的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結果一眼就看出誰是左數第四個,誰是右數第六個,等等。中期數學試卷上有一題考查的是位置左右的相對性,一幅方格圖形出現(xiàn)幾排學生座位,每格內不是用姓名而是用阿拉伯數字顯示的,這樣學生就被表面形式蒙蔽了,結果七八人都考了99分,但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采用了游戲糾正此問題。我叫了十二名學生到講臺前面對其他學生站著并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讓他們觀察,結果全班都明白了人物所處的方向相反,其左右要以其人物自身為標準,與判斷者的左右也剛好相反。
二、“數學畫”化難為易,激發(fā)好奇心
一年級學生對于較抽象性習題的理解難以下手,我便叫他們用“數學畫”解決這類型習題使其化難為易,一目了然。這里提到的“數學畫”是指利用簡單的符號、圖形等幫助解決抽象性的數學問題。如“雞兔同籠問題”給出雞和兔共有5個頭14條腿,問雞和兔各有幾只?我只提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不同圖形表示雞、兔的頭和腿,結果學生很快就“畫”出了答案。此外當學生作業(yè)練習都完成時,我便穿插一些很貼近生活的“實踐應用題”,這既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如要把一根木棍截成九段需要截幾次?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題的切入口,即畫出一條直線表示木棍再畫條短豎線表示截痕,學生一看就知道兩段需要截一次,三段截兩次,那么截九段的方法不也一樣嗎?學生動手一畫答案就出來了!還有同學激動地高喊:“張老師,我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蔽页錆M希望地鼓勵他慢慢說,“是9-1”??梢娨晃荒陜H七歲的同學便把所截段數與次數的關系都能找準!可真了不起??!同理我又給他們講了植樹問題中的“間距與棵樹”,插隊問題中的插數與原數,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還激發(fā)了其善于動腦、善于挑戰(zhàn)、善于發(fā)現(xiàn)的能力。
三、變靜為動,玩中學,玩中思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極為有限,對一些習題的要求不理解導致做不對。如上序數時同步習題中有好多隊列對型題目考查學生辨別區(qū)分左數第幾與右數第幾,多數學生的判斷都不夠準確。于是我讓同學們即興表演,叫六七位同學排成一列隊形與大家面對面,我示范指令(左數第二個拍拍手,右數第四個跳一跳),接著我把指令教給學生以他們?yōu)橹黧w,我巡視指導。這樣做不僅使原本靜止不動的習題變得形象化、簡單化、具體化,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遇到找規(guī)律填數的習題時,如“1、2、4、7、()、16、22、()。”我鼓勵同學們只要動手就會有答案。即用鉛筆給每兩個相鄰數下邊畫上弧線,一眼就可看出由第一個數怎樣變化到第二個數,以此類推發(fā)現(xiàn)每兩個相鄰數之間多1多2多3……每天下午的第一節(jié)都是數學自習課,隨著天氣的炎熱,學生的精神轉狀態(tài)也大不如之前了,對此每節(jié)課前我便精心設計一些較吸引學生的活動,如《幸福拍手之歌》以及關于“前后左右轉方向”的一些活動,試用后效果非常好,學生個個心明眼亮,表現(xiàn)積極活躍。
?。ㄗ髡邌挝?陜西省志丹縣市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