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突出了語言的實踐性特征,要求在英語教學中以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應(yīng)用為主線,對教學內(nèi)容、學習方式和語言技能進行呈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創(chuàng)建開放式的課堂,其實一堂課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生命過程。理想的課堂是“開心果”,學生樂在其中,興趣盎然;理想的課堂生活是“創(chuàng)造坊”,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嘗試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去體驗、探索。那么如何才能讓英語教學像生活一樣容易被學生接受呢,下面是我進行英語生活化教學的一些嘗試。
一、利用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樂中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英語學習的基礎(chǔ)首先是學生的生活情景,只有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時,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解決英語問題的欲望,英語學習才是富有活力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扮演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模擬生活中的各種情景對話,講故事、表演短劇節(jié)目、充當小記者、聽學英文歌曲和看英語電影等等。例如:在一次小對話的課堂教學中,我就設(shè)置了一些角色:將講臺當柜臺,我先扮演營業(yè)員,一位學生扮演顧客,并準備了許多實物(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課前準備一些),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商場。
T: 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
S: I’d like...
T: What about these...over there?
S: They look beautiful.
S: How much is it?
T: It’s...yuan.
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在鞏固的過程中,我采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游戲來進行,如果購物同學能用英語流利的回答,那在購物后就自動接位店主的角色,這樣,第一位同學很快就成了店主,然后第二位同學來購物,就此產(chǎn)生下一位店主……這樣一來,學生爭先恐后地要來購物,也想過把“顧客”和“店主”的癮。此刻,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幾乎把所知道的所有單詞連同句子都練熟練了。這樣,一樁樁“買賣”成交了,一個個句型掌握了,一個個角色也演活了。
二、運用生活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
初中生活潑、好奇、善于模仿,表現(xiàn)欲較強,樂于參與游戲活動,所以靈活地將知識融于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戲之中,創(chuàng)設(shè)生動活潑的課堂情境,增加學生接觸、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知識,在蹦蹦跳跳中學習英語,學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這樣不但能增加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而且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誘導(dǎo),學生能進行自主地認識和實踐活動,使他們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例如為了配合人體部位的教學,我就根據(jù)生活中的小游戲,在活動課中設(shè)計了“touching”的游戲,我先是讓全班同學都站起來做“Touch your face/mouth/nose/ear”等動作,做錯的同學淘汰出局當裁判,然后,我再有意識的讓成績較差的幾個同學單獨做游戲,其中一個說口令,其余的人跟著口令做游戲,我來做裁判,然后再換一個同學發(fā)號口令,以此往復(fù)。這樣,不但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輕松地掌握了身體的部位教學,還大大增強了同學的英語學習信心,減輕了對英語學科的恐懼感。
三、巧用生活事例,讓學生在想中學
在以活動為策略的初中英語交際教學中,如何引導(dǎo)學生學習真實的生活語言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過程中要淡化課堂意識,運用所學語言真實地交流思想、交換信息。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能縮短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所以我在設(shè)計這類活動課時,會參照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虛擬出一個英語化的場景,然后讓學生聽、說、唱、談、演、跳等等,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感知理解語言并掌握運用語言,通過學習內(nèi)容、方法、形式的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地帶動他們對新語言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在動口、動手、動眼、動耳、動腦的過程中,他們始終是語言實踐活動和語言認識活動的發(fā)動者、參與者和實踐者。
總之,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適當?shù)剡€原教學活動的生活來源,使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英語、理解英語、運用英語,真正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活力與魅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吳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