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著眼于人的價值潛能的開發(fā),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也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人的發(fā)展,關心人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改革在不斷深化。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只有搞好閱讀訓練,才能夠積累寫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認真地閱讀好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從中汲取好的寫作方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時也只有廣泛地閱讀優(yōu)秀作品和文章,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視聽結合,感知理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憑借著一篇篇課文,以理解內容為起點,向學生傳授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和記敘、議論、說明等語言文字運用知識,缺乏生動直觀的形象,對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如果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則可以給學生以清晰的感性認識,為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ㄒ唬├娩浺簦ぐl(fā)興趣,培養(yǎng)整體感知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始動力。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逐漸讓生活在科技高度發(fā)展、教學條件已極大改善的今天的學生感到不滿足,甚至厭倦。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采用錄音,可以使學生正確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聲調,使學生改進自己的發(fā)聲練習,從而達到教學要求應有的意境。錄音手段的運用,也有利于教師集中精力進行啟發(fā)、指導教學。比如,教學《荷塘月色》時,先讓學生聽教學錄音進行感知,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領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勢力的重壓下,仍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但由于其世界觀的局限,既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于革命斗爭中,只能苦悶、彷徨,想解脫感情的重壓而又不可能的復雜情感,就會對學習該文的語言特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影像,突破難點,培養(yǎng)分析思維能力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記述和介紹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以及性狀、特征等的課文,它們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課文反映的客觀事物連教師自身也未見過,僅憑教材、教參的文字介紹和簡單的圖示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為radXlVJVkOdvmpEpP3MXpQ==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若善于巧借多媒體來解決,則為理解課文、學習語言文字表達知識鋪平了道路。
閱讀教學中,一篇課文的重點、難點怎樣突破,是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實踐證明,多媒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較復雜、難理解的內容變?yōu)橹庇^、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圖文對照,集思廣益,培養(yǎng)作文能力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闡明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目的。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化吸收來完成。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
?。ㄒ唬┙柚跋襁M行課前指導,培養(yǎng)學生采集儲存寫作材料的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難癥”。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后,盡管反復提示、啟發(fā)、引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燈)、錄像(或電影),對學生進行課前指導。
比如要求學生寫敘事、說理、抒情類的作文,可以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圖畫等),或用錄像展示客觀事物的原貌(整體、局部、細節(jié)等)、發(fā)展變化過程和社會生活畫面,并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能給學生以清晰、直觀的感知,倍增寫作的新鮮感,會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激發(fā)出寫作的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ǘ┗幽J降淖魑呐模瑢崿F(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改、小組互改及師生綜合改等評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
1.互改習作。開始正式批改時,一般有三個步驟。一是先由一個同學批改本組內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正錯別字、改通語句、改妥標點、寫好眉批及總批、給定分數(shù)或等級;二是再由兩位組長把關,復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對作者而且還對初評提出補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見。最后教師對全部作文,特別是學生吃不消的作文進行總體把關,了解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狀況,摸清行情,積累材料,為相互指導做必要準備。
2.互談體會。這是“互動”時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其意義在于擴大“互動”交流。操作時可分兩個步驟。一是小組內交流。先讓習作者與初評者、復評者以及教師“對話”,或談在某一細節(jié)存在的疑惑,或談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啟發(fā);二是小組外交流。統(tǒng)一安排時間,由各小組推薦的代表就習作者和評改者雙方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圍內取得“互動”效應。
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也讓他們學會了方法、學會了求知、學會了做事。
?。ㄗ髡邌挝?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金家莊中學〈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