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崔巒老師曾經說過:“扎扎實實打基礎,簡簡單單教語文?!彼瓜祭蠋熞舱f過:“以語言教學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把識字、閱讀、寫話三者結合起來,使兒童迅速學好祖國語言?!笨梢?,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與寫話必須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其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度齻€兒子》是一篇講述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的文章。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生動有趣,語言通俗,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扎扎實實地落實讀和寫。在教學《三個兒子》這一課時,我的設計理念是以“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一點進行質疑解疑展開教學,把讀寫結合滲透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營造朗讀的氛圍,誘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和熱情,把情感融入課文的字里行間,讓學生體會媽媽的辛苦,懂得關心、孝順父母,初步分清什么樣的行為是孝順。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師: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卻說只看見一個兒子,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讓老爺爺有這個想法,他看到的兒子又是誰?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7~13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課文描寫三個孩子的句子。
生讀、劃、思,老師巡視。
師:我們先看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干什么?
生:他翻的跟頭就像車輪在轉。
師:這句話是用比喻句、用“真好看”、用媽媽的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來寫的。那第二個兒子在干什么?
生:唱歌真好聽。
師:小朋友,作者為了寫第一個兒子翻的跟頭好看,他把看到的跟頭展開想象,覺得像車輪一樣,是用了比喻的方式,又用了感嘆句,“迷住”這個詞還從媽媽的態(tài)度來寫。那么第二個兒子唱的歌好聽,你能學著用這種寫作方式去說一說嗎?出示:一個孩子唱著歌,像 ,歌聲真好聽。三個媽媽 。
生:一個孩子唱著歌,像黃鶯在唱歌,聲音婉轉,歌聲真好聽。三個媽媽聽得入迷了。
生:一個孩子唱著歌,像歌唱家在演唱歌曲,歌聲真好聽。三個媽媽陶醉了。
生:一個孩子唱著歌,像百靈鳥,歌聲真好聽。三個媽媽被吸引了。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為了把好看、好聽寫得生動形象、具體,我們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可以用感嘆句,還可以用寫他人對此的態(tài)度來寫。
?。ㄔO計意圖:小學生習作從模仿起步,描寫得這兩個孩子的特點的句子正好有著相同的句式,但卻使用了詳略法,因此,我這里利用文本的空白進行句式仿寫,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學會如何把“好聽”寫得生動。)
片段二
自主創(chuàng)編,表達情感。
出示圖片,學生看圖補充。
生:孝敬父母就是媽媽下班回到家里的時候,幫媽媽遞上拖鞋。
孝敬父母就是媽媽坐在沙發(fā)上休息的時候,幫媽媽捶捶背。
孝敬父母就是媽媽辛苦了一天的時候,晚上幫媽媽洗洗腳。
孝敬父母就是在媽媽的節(jié)日里,給媽媽送上一份自制的禮物。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圖片,為學生搭建思維平臺,讓學生腦中有一個總體形象,拓寬學生思維面,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師:誰能說說你還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
生:孝敬父母就是幫爸爸擦擦汗、幫媽媽打掃屋子……
?。ㄔO計意圖:通過出示圖片,為學生搭建思維平臺,讓學生腦中有一個總體形象,拓寬學生思維面,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師:孩子們,根據你們剛才說的老師把它變成了一節(jié)小詩:
孝敬父母
就是勞累了一天的媽媽
下班回到家里的時候
給媽媽遞上一雙拖鞋
師:我們可以為父母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你能編一小節(jié)詩嗎?
?。ㄔO計意圖: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搭建實踐創(chuàng)造語言的平臺,精心構建言語實踐的情境,落實語言運用環(huán)節(jié)。融語言訓練、思維發(fā)展、情感體驗于一體。)
三、案例分析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刪繁就簡,簡化頭緒,去掉那些多余的分析、講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我的這堂課把讀和寫緊密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讀和寫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讀,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而且還必須教會學生理解作者在表達思想內容時所運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詞造句的妙處。這就是說,閱讀教學本身就應該包括寫作教學的因素。固然,兩者各有各的重點,但不可能截然分開。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都是很好的文章。有的課文的寫作技巧、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的使用等都恰到好處,很值得初學作文的小學生學習。《三個兒子》就有幾處值得學生以課文的寫作形式為范例進行仿寫。但是一節(jié)課內,教師沒有必要教學課文中所有的語言現象,要能根據既定的能力訓練目標,在課文中精心選擇幾個訓練點,即選幾個供學生訓練用的“例子”。選擇好“例子”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起關鍵的作用。因此,這堂課上,我根據教學需要進行了兩處仿寫:
第一處:補寫課文空白。一個孩子唱著歌,像 ,歌聲真好聽。三個媽媽 。課文描寫一個孩子翻跟頭好看,作者是把看到的跟頭展開想象,覺得像車輪一樣,是用了比喻的方式,又用了感嘆句,“迷住”這個詞還從媽媽的態(tài)度來寫。寫第二個兒子唱的歌好聽卻非常簡單,于是,我利用這一空白,仿著第一個句式進行說話。既讓學生展開了豐富想象,進行了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又很好地滲透了寫作方法。
第二處: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教師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系說起,體會孝敬父母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利用圖片引路,以敘述圖片的形式搭建思維平臺,為那些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學生精心構建言語實踐的情境,然后提高要求,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孝敬父母其實就是……從而完成說話訓練。在此基礎上,我把學生們說的話變成一節(jié)小詩做示范,又一次提高要求,我們可以為父母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你能用詩歌的形式把它寫下來嗎?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搭建實踐創(chuàng)造語言的平臺,落實語言運用的環(huán)節(jié),融語言訓練、思維發(fā)展、情感體驗于一體。
扎扎實實教語文——把聽、說、讀、寫融為一體,把字詞教學、想象、寫話融進課堂,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老師永恒的追求!
?。ㄗ髡邌挝?山西省忻州市七一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