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它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去設計教學。而把“三維教學目標”(“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陶冶品德”)引入到教學中來,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牢固樹立“過程觀”,要把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兩個因素并重,要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這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之中,在新課引入中也是如此。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新課引入不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路學習新的知識。還能在學生知識學習中起到承前啟后,建立知識聯(lián)系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新課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但有時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對新課引入的作用認識不足,沒有重視,有的雖然開始重視了,但沒有掌握引入新課的方法和技巧,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材料。為解決這個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引入”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那么教師如何在新課引入中實踐新課程理念呢?
首先來談一下新課引入的作用。好的新課引入,一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經(jīng)過課間休息尚未穩(wěn)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引導到新的一節(jié)課的內容中來,這樣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當堂課需要學習的內容中去,使學生更能集中精力地聽講,有力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二是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和堅定性。在課程的最開始將學生的興趣提上來,有助于使學生處于最佳的思維狀態(tài),帶著濃厚的興趣跟著教師一起深入地學習新課。三是能承上啟下,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接下來筆者就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引入圓錐體積這一新課程的實例來談談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引入。
在引入新課程理念之前,教師一般都用傳統(tǒng)的方法教學,按書本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讓學生死記公式,知道圓錐體積是同底同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推行新課程理念以來,教師更注重引導學生探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直接推導公式,而是循序漸進,從直觀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直接用眼睛看到圓錐的體積是同底同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質疑和探究,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
新課引入具體過程如下:
教師拿出一個事先做好的空心的圓柱的模型,詢問大家圓柱的體積如何計算,這樣不但復習了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而且還引出這節(jié)新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生說出答案以后,教師再拿出一個圓錐的模型,詢問大家同底同高的圓錐的體積應該是多少呢?從直觀上來看,這圓錐的體積一定跟剛才圓柱的體積有關系,那么它應該是圓柱體積的多少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其他的關系?在學生報出多種答案之后,教師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看看這圓錐的體積到底跟這個圓柱體積有什么關系?!庇谑墙處熑〕鍪孪葴蕚浜玫乃?,把圓錐倒?jié)M水,然后再倒入到圓柱中去,此時學生就可以看到水在圓柱中的高度大約是三分之一左右,繼續(xù)將圓錐倒?jié)M,再把圓錐里的水倒進圓柱中去,第三次以后,圓柱已被裝滿水,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圓柱,讓他們直觀地看到,圓錐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在學生有了這個認識之后,再讓學生打開書本,從課本上學習圓錐體積的公式,此時這個新課已成功地被引入,學生也很容易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
當然這僅僅是其中一種新課引入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新課內容的不同,使用許多不同的新課引入方法。此外還可以用“觀察引入”“回憶引入”“糾錯引入”“猜謎引入”“討論引入”等方法,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個新課引入的過程,其實就是突出了學生體驗性特點的學習過程,此時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狀態(tài),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作為“三維”目標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實踐的層面上確立了“人”的理念,改變了以往教學以教師為主的觀念,把教學由教師直接教授知識變成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注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入,也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重大轉型:從知識傳授到對人的重視,從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對人的精神、心理的關懷。這三個目標互成能動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的素質教育。
?。ㄗ髡邌挝?安徽省淮北市第二高級職業(y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