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日新月異的形式下,有些學校部分班級出現(xiàn)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用舊方法教新教材,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無效和低效問題成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上所遭遇的最大挑戰(zhàn),所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關鍵詞:有效教學;策略;評價
一、教學準備策略
一節(jié)高效的課堂教學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準備的內容有隱性的,也有顯性的。隱性的如教師本身的有關學科知識方面的素養(yǎng)、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有關學科的教學方法等。顯性的,如提前了解學生與要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認真鉆研教材,備好教學預案,寫好小黑板、投影片,制作必要的教具、學具等。
1.正確理解“教學是為了促進發(fā)展”的基本理念
在教學中要把發(fā)展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著眼點和歸宿,努力促進學生或自身的發(fā)展。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注重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引進教學過程。
2.鉆研教材,把握課程標準要求,不斷提高備課水平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在系統(tǒng)地閱讀教材、把握課標要求、客觀解讀學生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目標,制訂教學預案。并在課前和課后進行兩次反思:課前反思自己設計的教案有沒有體現(xiàn)一個“主”字,即課堂的主陣地、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有沒有體現(xiàn)一個“思”字,即把發(fā)展學生的思考作為課堂教學的“靈魂”;有沒有體現(xiàn)一個“創(chuàng)”字,課堂教學的生命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課后反思通過這節(jié)課教學,學生有了哪些發(fā)展,還有哪些不足,應該如何補救。
二、情境設置策略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情境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1.用好新教材中教學情境的文本資源
新教材特別注意選取生動有趣、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素材,精心設計了單元主題圖或重要課題的情境圖,體現(xiàn)了“問題生活化”的理念。
2.科學適度地運用情境教學策略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以學習內容為載體,能激發(fā)和誘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平臺。每位教師要明確情境教學的目的和作用,科學適度地進行情境教學。
三、過程設置策略
1.基于生活基礎,學習過程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設計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和有價值的學生活動,把握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經(jīng)驗得到最大限度的被利用。
2.粗化教的過程,細化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中要粗化教的過程,變教學過程為教學環(huán)節(jié),針對每一個教的環(huán)節(jié),預設學生學的具體行為,細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要鼓勵學生在聽中學、做中學、思中學,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3.圍繞學習目標,做好預期與反思
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jù)學習目標進行充分、準確地預期,確保教學過程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四、課堂交流策略
1.創(chuàng)新交流方式,強化多向交流
改變師問生答、一問一答的單向師生交流方式,引發(f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強化師生、生生、生本、師本之間的多向交流。
2.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提供思考與交流的范式
教師要善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發(fā)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和交流,并向學生提供思考與交流的基本方式,如“圍繞問題—形成假設—收集資料—形成結論(初步)—相互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一定的范式引導下,可以有條不紊地和文本、老師、同學展開交流與對話,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掌握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具體的有效教學策略,并適時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駕馬車”。
參考文獻:
柳海民.現(xiàn)代教育原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06-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職業(yè)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