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識……評價應關注學生能否不斷反思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并改進學習方法?!钡拇_,反思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談談個人的一點心得。
一、課前預習中學會反思
學生能通過對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學習方法的反思,主動去探究、建構新知。預習中應要求學生對學習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從而確定自己的預習收獲和要解決的疑惑。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會更有信心、更有主動性。
二、探究新知中學會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以通過對解決問題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學生在探究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離不開對自己學習的反思,缺少了學生自我反思,就難以促進自我提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在探究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例如:在《長方形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猜想:長方形的邊和角可能有哪些特征?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驗證長方形的特征。接著組內(nèi)交流探究的方法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反思總結:(1)我們是怎么學習長方形特征的?(猜想—驗證猜想—交流反思)(2)我是用什么方法驗證猜想的?還有更巧妙的方法嗎?(3)我從同學那里學到了什么?(4)在下面的學習中我要注意什么?這樣,在反思總結探究長方形特征的方法后,再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學生是得心應手,效果喜人。
三、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反思
常聽到有些老師和家長評價某些學生:一講就“懂”,一做就錯。的確,有些學生在學習時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結果常常出錯。教師應把較普遍的錯誤轉(zhuǎn)化為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剖析錯點和錯因,引導學生在采取措施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養(yǎng)成主動反思、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如在教學:□63÷7 要使商是三位數(shù),□最小填( )
我發(fā)現(xiàn)答案有如下幾種錯誤:
①1~9②8、9③1~6④1~7
⑤1⑥9⑦6 ⑧8
事后我沒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讓學生找出每個錯誤答案的錯點,分析錯因,訂正之后再讓學生反思一下自己從此題中得到的啟發(fā)和教訓。
生1:看題目要細致。第①②③④個答案的錯因是沒有抓住關鍵詞“最小”。
生2:第⑤個答案的錯因是只抓住“最小”,卻忽略了“商是三位數(shù)”的要求。
生3:第⑦題只抓住了“小”,卻沒有看懂其他要求。其實,拿不準時可以列個豎式除一下呀。
生4:我想提醒第⑧個答案的主人,你離正確答案只有一步之遙,考慮問題要全面呀。
……
這樣細致分析、睿智反思才會使我們的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自覺地、主動地監(jiān)控自己。
總之,“思之則明,思明則新,思新則進”。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四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