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居仁由義。”其“義”為“仁義”,是最高的精神追求,即使在生死面前也要“舍生而取義”。當今人民教師應該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社會轉型期,一方面改革開放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社會意識形態(tài)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變革。近年來,“師德”一詞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和媒體,褒貶不一,貶多于褒。師德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培育師德情感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在培育師德情感,打造和諧校園方面作了以下嘗試,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在和諧交往中培育師德情感
交往是群體中個體之間最基本的行為,是師德情感最顯性的突現(xiàn)。以相對完善的制度和規(guī)范促進我們的師德情感建設,在交往中培育師德情感。我們從三個層面著手。
1.以相對完善的制度建設促成班子成員間的師德情感建設
(1)學校倡導并要求班子成員做到“五要五不”,即:要互相信任不猜疑、要互相交流不隔膜、要互相支持不拆臺、要互相諒解不指責、要互相關心不冷漠。相互之間要以坦誠和善相處,營造既有直率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又有信任與支持的和諧氛圍,充分發(fā)揮各人所長,彌補個人之短,從而聚合起一種能發(fā)揮整體戰(zhàn)斗力的優(yōu)勢。(2)在原則下面講感情。每學期伊始,在民主生活會上對各處室確立責任、明確分工,完善了一系列學校規(guī)章制度。各處室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精神,做事有章可循,簡化辦事程序,在公平與公正、情感和諧的氛圍中,增強競爭實力,整體提高學校效益。
2.突出民主管理,加強教職工的“主人翁”師德情感建設
為了增進教職工與學校領導之間理解、溝通,不定期地召開教代會,只要有需要,學校有決策、制度要修訂,我們就會召開教代會,請教職工列席、聽證,參與學校決策的制訂,見證領導班子的日常工作。這樣,既能消除校領導和老師之間的隔閡,又能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諧的于群關系也得以建立。
3.找準定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我校要求老師要像熱愛自己的子女一樣熱愛學生,并且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每一個學生,友愛每一個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依靠每一個學生。同時,學校也要求學生像熱愛自己的父母一樣熱愛老師,尊師重道,虛心求教,合力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把競爭作為師德情感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增長點
當今在優(yōu)質教育的激烈競爭下,學校的聲譽與形象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興衰存亡,學校的聲譽與形象就是公眾的口碑和社會的評價。聲譽與形象對弘揚師德情感、打造和諧校園是至關重要的。本學期我校重視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把“競爭”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以“競爭”促使系統(tǒng)內部教職工形成趨同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和師德規(guī)范。每年我們要對初一新生進行分班,對初三新生重新分班,分班的原則為“公平、公正、公開”,新的班級盡量做到各方面平均,實力均衡。各班任課老師是最先確定好的,班主任在任課教師中產(chǎn)生,班級由班主任抽簽確定,公示后有效。這種:做法得到了全體老師的認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能將個人的意愿融合到學校的共同目標之中,把學校的事業(yè)看成是自己的事業(yè)。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揚敬業(yè)精神、奉獻精神、鉆研精神、團隊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領先意識。大家只有一個愿望:就是爭做優(yōu)秀教師,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且,學校建立了較為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這些評價體系從不同方面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學質量進行檢測、評價。學校開辟教師風采展示宣傳欄,讓榮譽體現(xiàn)教師人生的價值,讓箴言伴隨教師走向教育理想的彼岸。學校還組織教師制訂“教師成長規(guī)劃”,使每個教師在公平與公正的和諧氛圍中,增強競爭實力,提升師德水平。本學期學校秉承“公開、公平、公2E"的原則,以團委換屆選舉為契機,開學校團委書記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