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說:“我們研究過去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解釋現(xiàn)在,解釋現(xiàn)在是為了觀察將來,總之,研究歷史不是引導人們向后看,而是引導人們向前看?!睆陌紫壬脑捴?,我們感受到學習歷史需要較強的思辨力、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靈活的應用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這些能力,就需要歷史教師想方設法地展示歷史學科的魅力,用充滿活力的課堂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那么,如何才能使初中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呢?
一、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是使課堂充滿活力的源泉
我認為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學習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對教科書進行取舍、整合和適當增補,為學生建構一座求知的橋梁,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生動、活潑的歷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的藝術成就時,為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藝術的鑒賞能力,我沒有用語言描述書法的美,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用事先準備好的毛筆臨摹王羲之《蘭亭序》中二十幾個風格迥異的“之”字,不僅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也感受到練習書法的難度,進而問應該從王羲之身上學習什么精神,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不僅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鍛煉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歷史課堂充滿了活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重現(xiàn)歷史,是使歷史課堂充滿活力的基本途徑
歷史是人類過去活動的遺存,是不能重復的,但卻是可以重現(xiàn)的。初中歷史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重現(xiàn)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這樣幾種:播放音樂、利用圖片實物演示、借助電影再現(xiàn)歷史、表演短劇體驗歷史等等。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方法再現(xiàn)歷史,就能把教材用活了,讓學生變活了,使課堂鮮活了。
三、巧設問題,激發(fā)鮮活的思維是使課堂充滿活力的重要手段
思源于疑,人的思維活動通常是由疑問產(chǎn)生的,只有疑問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教學要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設計不同思路的問題,使各類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獲得成功的喜悅。比如在學習西安事變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以后, 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十分感興趣,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積極思維,頓時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后統(tǒng)一了認識。這個問題的提出,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四、師生對話,心靈碰撞是使課堂充滿活力的終極目標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通過對話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和知識,達成共識、共享,實現(xiàn)教學相長,這應是課堂充滿活力的最高境界。比如在學習《和同為一家》中文成公主為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作出了哪些貢獻時,我沒有照本宣科,而是設計了“假如你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的隨從,你能幫助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這樣一個問題,激起學生展開討論,通過換位思考,激情引趣,使學生的想象展開翅膀飛回到繁榮昌盛的唐朝,置身于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在我的適時點撥下,在學生的想象爭論中,通過對話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逐步培養(yǎng)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