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練習中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通過體驗、觀察來掌握運動技術,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教師作為學生的伙伴,參與到活動中,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技術。
二、教材分析
籃球教材是集體性項目,具有強烈的趣味性,能滿足學生鍛煉身體的愿望。在器材相對比較少的情況下,如何使每位孩子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我們選擇了籃球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運球技術是籃球教材中的一項基本技術。從實用性來講,運球不受場地好壞、器材多少的限制,方法簡單實用,而在活動、比賽中運用得最廣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勇氣與自信心。
三、學情分析
籃球運動是廣大學生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尤其在農村學校,八年級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籃球運球基礎與控制球能力,他們渴望通過學習掌握學以致用的實用比賽技術,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與興趣動力。但女生與男生的基礎與學習興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與加強女生的學法指導,還要調動女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女生應該與男生體現層次性。技能學習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技能教學與樂趣教學相結合是本課突破的方向。
四、教學步驟
1.在準備活動中,以熟悉籃球場地為主,讓學生在跑動中了解籃球場的各條線,在活動中首先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用擊掌、跺腳營造課堂的氣氛,同時做左側身跑、滑步、轉身等一些專項的練習。
2.在基本部分中,充分利用器材、籃球場地,采用兩人一球自由組合的練習方法。跟隨老師做一些熟悉球性的練習,同時學習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學習——嘗試——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
3.在課的結束部分,注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我們農村孩子學會感恩。感恩詞:感謝國家培養(yǎng)護佑,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農夫辛勤勞作,感謝大眾信任支持。
課后反思:
在《十城市》第二十四屆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上,本人有幸代表蘭州市上了一節(jié)觀摩課。我認為,這節(jié)課純樸、務實,多是對我們如何上好農村體育課的反思。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有許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和提高,特別對我們農村如何上好體育課有幾點看法:
1.從農村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必須要根據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內容,更新教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要以全面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傳授體育基本技能為準則,充分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刻苦地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2.精心組織每一堂課,以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農村學校場地小,器材少,根據教學內容,學生體育基礎狀況,可將學生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或較強組和較弱組,采用分組輪換或分組不輪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組織輪換的組織工作,這樣教師便可以迅速而有秩序地進行教學。農村學校由于場地和器材的不足,同一節(jié)課兩三個班在同一場地上授課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鑒于這種情況,在安排課程時,要打破以往常規(guī),將同一節(jié)課內幾個班的體育課分散錯開,避免因場地和器材的限制而發(fā)生矛盾,可在課前事先布置好場地器材,提高器材的利用率,保證每一堂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教學時間的安排,應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和場地的條件而靈活適應,要避免因場地器材問題而顧此失彼的現象出現。
3.以身作則,做一個有作為的體育教師
農村學校學生大部分身強體壯,能吃苦耐勞,但也有部分學生懶惰,不愛做運動,比如借故身體不舒服,對技術難、有危險性動作避而不做,教師要扭轉這種教學不利因素,首先要從我做起,以自己良好的師德教育學生,處處以實際行動做學生表率,并通過平時的言談舉止,結合教學實際,做好學生思想工作,使學生明確上好體育課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杜絕不負責任的“放羊式”教學。
4.認真組織好大課間活動,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大課間活動要結合農村特點,開展簡單易行又有鍛煉價值的娛樂性體育項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發(fā)展學生個性,使學生在課余練習中身心素質都能得到全面提高,為體育課教學打下基礎,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為學生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