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角色的變式——把“變”的權力交給學生
在變式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變式”學習。首先,教師要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學生的才能和其蘊藏的巨大潛力。其次,教師要對變式的方法進行示范,以確保變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筆者針對學生記不住歷史事件時間的情況,設計了一道判斷題為學生做變式訓練的示范:
例 八國聯(lián)軍侵華可以作為背景材料來研究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
首先讓學生判斷這一表述的正誤,以明白這兩件事的先后順序及因果關系。其次讓學生以此題為模板(即……可以作為背景材料來研究……)把容易顛倒順序的兩件事找出,出同樣的變式訓練判斷題。教師要及時收集學生出的變式訓練題并進行整理,篩選出其中的好題讓全班學生做。教師采用了學生出的題目,就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肯定,學生會有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感,這種積極的情感會轉化成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動力。如果某學生出的變式訓練題許多學生都做錯了,教師可以讓出題的學生來講解命題的意圖、題目的陷阱、解題的思路等。這樣的變式教學,使師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變成了其他學生的老師(實現(xiàn)了陶行知所主張的“兵練兵”、“兵教兵”的“小先生制”教學),變成了命題者;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資源的開發(fā)者,學習方法的示范者,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課堂上學生發(fā)言的聆聽者、指導者。
二、知識的變式——使知識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
1.變陳述性知識為程序性知識。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于一些結論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知道通過何種方法去學習、記憶一些歷史
事件,這就需要把陳述性知識轉變?yōu)槌绦蛐灾R。程序性知識分為關于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得出結論的過程)和關于方法的程序性知識(學習的方法)。
(1)關于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如:“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边@個結論是陳述性知識,要理解它,就要把其轉化成以下程序性知識:
∵社會主義的特征: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1956年底我國完成三大改造,把生產(chǎn)資料變成公有制
∴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判定“初級階段”的依據(jù):生產(chǎn)力水平1956年底我國還處于“一五”計劃時期,工業(yè)化剛起步,生產(chǎn)力水平還很低
∴1956年底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關于方法的程序性知識。如:陳述性知識:“秦始皇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tǒng)一了天下?!边@六國的順序不能變,比較難記。要記住它,可以先把六國的地理位置編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然后根據(jù)口訣畫出地圖,并標出被滅的先后順序即可(如右圖)。據(jù)圖,可以清楚看出:先滅中間弱小的,再滅兩邊的,最后滅最遠也最強大的齊國。我們可以編出順序口訣:先中間,后兩邊;先滅楚,后滅燕;齊國最強大,最后滅掉它。
2.變枯燥的文字為形象的圖像。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枯燥的文字轉變成圖像。圖像可以是圖片、表格、圖形、數(shù)軸(按時間順序把歷史事件畫在數(shù)軸上)、漫畫,甚至是動畫等多種形式。
3.變遙遠的歷史為現(xiàn)實的生活。
教師可以提供歷史事件的素材,讓作文功底比較好或者想象力比較豐富的學生寫出歷史話本,然后讓活潑好動的學生進行表演;也可以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成為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讓他們感同身受,培養(yǎng)他們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習慣。
三、題目的變式——將題目以多個角度構建出來
對于重難點和易混、易錯知識點,教學中要變著花樣來出題,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鍛煉學生的思維。題目的建構主要有異題同構和同題異構兩種類型。
1.異題同構。
考查不同的知識點,但是題目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類型,如上例中的“……可以作為背景材料來研究……”。
2.同題異構。
考查同一知識點,但以多種方式來構建題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變換題型。比如把選擇題中涉及的知識點變成判斷題,或者把主觀題涉及的知識點轉變成客觀題。
(2)選項不變,變換提問角度。
?。?)題干不變,變換選項。
(4)考查同一知識點,題干和選項都變化。
四、運用變式教學取得的效果——使歷史教學“活”起來
變式教學充分開發(fā)了學生資源,挖掘了學生的潛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作用,讓學生參與課堂。比如讓學生把歷史事件編寫成劇本、表演歷史劇、把歷史情境以漫畫或圖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制作能力、辨別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使學生“活”了起來。變式教學以多種方式來呈現(xiàn)知識,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形象化,使遙遠的歷史事件變得生活化,使零散的歷史知識變得體系化,使知識“活”了起來。變式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以多種途徑展現(xiàn)自我,使課堂氣氛活、課堂效率高、教學效果好,使教學“活”了起來。
“歷史教師的思想力,是課堂生命的源泉?!币棺兪浇虒W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還有待歷史教師發(fā)揮自己思想的生命力,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對這種方法進行補充、完善,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