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定海縣普陀山為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示現(xiàn)教化眾生的道場。
史載普陀山的宗教活動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相傳秦代安期生、漢代梅福、晉代葛洪等神仙道家人物曾來山修煉。普陀山為梵文音譯的簡稱,完整稱呼為普陀洛迦山、補(bǔ)怛羅迦、布怛落伽等?!度A嚴(yán)經(jīng)》載:在南方有座山名補(bǔ)怛洛迦,該山有位菩薩名觀自在,善財童子來此參拜觀自在菩薩于金剛石上。此處所稱之南海為古印度的南海,佛教傳入中國后,附會為中國的南海(實為中國東海)。
《補(bǔ)陀洛迦山傳》載,唐大中年間(847-860),有域外來華僧人來謁,于該山潮音洞前燔燒十指,感應(yīng)觀音菩薩化身為其宣說妙法,靈跡始顯于世。唐成通四年(863),日本來牟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得一座觀音菩薩像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fēng)浪,數(shù)番前行無法如愿,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側(cè)供奉,人稱(不肯去觀音)宋元以降史載觀音于該山屢現(xiàn)瑞相,信眾求拜,靈驗頻顯。每逢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三大香會期,全山寺院香煙繚繞,香客摩肩接踵。
《悲華經(jīng)》載,觀世音是轉(zhuǎn)輪圣王無凈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為觀世音。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二大脅士之一?!?mark style="display:none;">d3qHPLMIu3DOnheHIxEoEfWoT09J9LEbWGsZwD2qD1A=華嚴(yán)經(jīng)》稱他為勇猛丈夫觀世音。其職能為輔助釋迦牟尼佛陀教化眾生,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普施無恩,救度世間眾生于苦海。為佛教、尤其是北傳佛教婦孺皆知、深受尊仰的菩薩,以致民間有(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觀音菩薩形象傳入中國的初期顯示為威猛的男相,因古代女性多患難,呼救無援,又女性形象更顯慈祥親切,故逐漸形變?yōu)榕?,成為人們尤其是廣大女性祈求的對象。相傳其現(xiàn)有三十二應(yīng)化身相,如馬頭觀世音、漁籃觀音、鱉頭觀音、千手觀音等(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
普陀山經(jīng)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全山共有四大寺、一百零八庵,史稱(海天佛國)(南海圣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2007年經(jīng)國家旅游局批準(zhǔn)為國家5A級旅游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