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連忠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外語教學部,北京 100048)
第二課堂合作學習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探析
*
董連忠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外語教學部,北京 100048)
高校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與補充,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外語習得有很大促進作用。第二課堂合作學習使大多數(shù)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提高了語言學習技能,尤其是增強了他們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第二課堂教學;大學英語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是教與學二者合二為一的形態(tài)變化研究。經(jīng)過幾十年的教學改革,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隨著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資源的廣泛使用,使大學英語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受外語學習環(huán)境、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和師資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多數(shù)高校仍沿用傳統(tǒng)外語課堂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學模式,師生比例過高、大班教學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絕對權威,學生的實際需求得不到真正的反映,課堂上鮮有參與語言交際的機會,造成有限的外語輸入,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對語言學習本質(zhì)的理解和學習外語的方法,使學生把外語學習成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課堂教學上。實際上,當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根本無法保證學生攝入足夠的語言輸入,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參與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實踐活動。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增加大學生的語言輸入和交際實踐,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合作學習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旨在提高學習者學習績效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合作學習理論倡導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從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向?qū)W生自主性學習的轉(zhuǎn)變,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教學中的人力資源,并把互動看作是推進學習的主要手段,主張通過生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作學習理論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主要涵蓋以下要素:積極合作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對面的主動互動 (Face-to-face Positive Interaction)、個人責任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和小組自評 (Group Processing)。可以看出,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群組為基本形式組織教學活動的、謀求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是指在大學英語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活動之外,引導和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的各種英語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與補充,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外語習得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第二課堂學習活動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胡壯麟教授認為在我國當前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誰能在模擬或構建接觸和使用外語的環(huán)境上 (第二課堂)下功夫,誰就將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黃源深教授 (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的觀點是英語學習的功夫主要在課外,課外學習的質(zhì)量在整個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過分。然而,當前我國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學習仍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其地位和作用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收效很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通過開展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學生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進行。
實驗對象為某普通高校本科一年級新生,8個教學班,每班65~80人。該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全部使用多媒體網(wǎng)絡輔助在線平臺,每學期18教學周,每周4學時。授課教材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和視聽說教程第一冊。
開學第一周,以教學班為單位將新生分為5~7人的合作學習小組。每組均設組長、秘書各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協(xié)調(diào)小組活動,安排活動計劃,秘書由小組各成員輪流擔任,負責記錄活動過程、撰寫活動總結(jié)、在課堂上匯報活動情況并進行評價。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提供學習策略輔導,讓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交流提高。
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主要是以配合大學英語讀寫和視聽說課為主展開。教師先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將每班學生分為聽說、閱讀和寫作三大組,每組人數(shù)約占全班總?cè)藬?shù)的三分之一,每五周輪換一次,以保證所有學生均參加了聽說、閱讀和寫作活動。
聽說合作學習活動主要是學生小組課下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做相關的聽力試題及開展各種課外學習活動,如收聽校園英語廣播、參加學校定期舉辦的英語講座、英文電影賞析、口語比賽等活動。閱讀合作學習活動除完成課外閱讀作業(yè)外,開展閱讀英文報刊(《21st世紀報》、《中國日報》、及《英語學習》等)、簡易英文讀物和趣味英語故事等活動。寫作合作學習活動在完成課堂教學的命題作文基礎上,鼓勵學生用e-mail進行交流、寫日記和讀后感等。命題作文先由個人獨立完成,然后小組成員相互批改、討論并予以總結(jié)。所有活動成果以電子課件形式上交教師。每周教師為學生提供3~5分鐘的課件講解機會,匯報活動成果、交流經(jīng)驗,并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及課件展示對每組表現(xiàn)進行評價。評價結(jié)果記入該組學生本學期的一次平時考核。
實驗結(jié)束后,研究者在全年級廣泛地征集了意見,并根據(jù)反饋意見自制調(diào)查問卷。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調(diào)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高考英語成績。第二部分由15項多選題和5項單選題組成,內(nèi)容涉及課下視聽說、閱讀和寫作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看法、幫助及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等。在5個班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356份,回收有效問卷326份,其中男、女生分別為182人和144人,各占總?cè)藬?shù)的55.8%和44.2%。
表1 視聽說、閱讀和寫作合作學習活動對提高英語水平的評價
表1顯示,第二課堂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效果明顯的是課外閱讀和寫作活動,絕大多數(shù)學生 (分別為81.4% &78.7%)認為合作學習對他們的英語水平有較大 (包括很大)提高,只有少數(shù)人 (分別為18.6% &21.3%)認為效果一般。相比之下,一半以上的人(51.8%)認為聽說合作學習對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有較大幫助,不足一半的人 (48.2%)認為效果一般。通過與學生訪談,發(fā)現(xiàn)其原因與他們愿意花更多時間做課本和四級試題不無關系,未能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互動互助作用。
表2 視聽說合作學習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益處
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聽力分數(shù)比例的增加,使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的地位得以提升。近年來各高校不斷增加網(wǎng)絡多媒體硬件設備投入,部分學校還增加了視聽說課堂教學學時,但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班級人數(shù)多、人均使用網(wǎng)絡資源相對較少,學生課下仍主要是通過做聽力練習、收聽英文廣播提高聽力水平。表2顯示,一半以上的人認為視聽說合作學習對改進他們的發(fā)音、培養(yǎng)語感和擴大詞匯量有很大益處;一半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增長了他們的語言文化知識。
表3 閱讀合作學習活動對英語學習的益處
作為外語輸入的主要來源,閱讀一直是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手段。表3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 (分別為82.6% &78.1%)認為課外閱讀合作學習提高了他們的英語閱讀技能和閱讀速度;多數(shù)人 (分別為67.9% &65.3%)認為課外閱讀活動增長了他們的英語國家文化和語言知識,擴大了詞匯量;近一半的學生 (48.6%)認為課外閱讀對他們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或許與他們接觸大量不同題材的閱讀材料,增加他們的語言和語篇認知有關。
表4 寫作合作學習活動對英語學習的益處
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寫作較為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語言基本功和整體英語水平。表4顯示,絕大多數(shù)人 (82.5%)認為合作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技能;多數(shù)人 (分別為64.7%&56.2%)認為擴大了他們的詞匯量,提高了他們的整體英語水平;近一半人 (43.2%)認為增加了他們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
在隨后的訪談中,發(fā)現(xiàn)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學生對自主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將學習責任轉(zhuǎn)嫁到教師身上,對教師依賴性較強。他們認為教師應更多地參與活動,并給予指導;其次,多數(shù)學生存在片面、錯誤的英語學習觀念,缺乏對學習活動的明確指向和具體目標,課下花大量時間做英語四級試題;再次,學生普遍反映學校用于合作學習活動的英文圖書和音像資料有限,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少,效果不理想。
經(jīng)過以上分析與討論,發(fā)現(xiàn)要開展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應解決好如下問題:
(1)更新教學理念,促進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第二課堂合作學習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群組學習為主,這就要求改革以教師為中心,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新型教學模式的轉(zhuǎn)變首先要求教師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將第二課堂合作學習內(nèi)容融入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化為合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實踐活動的鼓勵者、學生構建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引導者和合作伙伴。
(2)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教學評價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教學評價既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依據(jù),也是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受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的影響,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仍沿用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的終結(jié)性評價——期末考試——為主要形式。這種評價標準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不利于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3)加強外語學習環(huán)境建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外語習得研究表明,外語環(huán)境是影響外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外語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制約著外語教學的存在、發(fā)展和質(zhì)量。眾所周知,我國外語教學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未擺脫“費時低效”的教學現(xiàn)狀。造成這種局面有多種原因,如應試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大班教學、師資短缺及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的誤導等,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一個增加目的語輸入和語言實踐活動的、有利于學生語言習得的外語環(huán)境。因此,如何通過有效地開展第二課堂合作學習活動,加強外語環(huán)境建設,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合作學習,大多數(shù)新生明確了學習方向,提高了英語學習技能,尤其是增強了他們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大學英語學習及終身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但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不足,如教師監(jiān)管不到位,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動機不強等。因此,如何通過改變片面追求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和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調(diào)動教師和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總之,教學效果的提高是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由于我國各高校學生英語水平、師資力量及教學資源存在較大差別,教學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和特殊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探尋適宜不同類院校第二課堂合作學習的策略、方法及活動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1]Cohen,E.Designing Group Work Strategies for the Heterogeneous Classroo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4.
[2] Johnson,D.,Johnson,R.& Holubec,E.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8.
[3]董連忠.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6):117-121.
[4]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李星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合作學習研究 [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5):233-235.
[6]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 [J].外語界,2006(4):21-29.
[7]黃源深.英語學習的功夫主要在于課外——英語教學談之三[J].外語界,2007(6):12-14.
[8]胡壯麟.論中國的雙語教育 [J].中國外語教育,2004(2):4-7.
A Study on after-class Cooperative Learning of non-English Majors
Dong Lian-zhong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100048)
This paper,through an after-class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non-English major freshmen in a non-key institute,shows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orients most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improving their basic language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learning autonomy.Moreover,this study has also shed insight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y highlighting problems to be solved such as reforming teaching assessments,updating lecturers’teaching ideas and building an efficient EFL learning environment.
Cooperative learning;after-class instruction;College English
G633.41
A
1673-2375(2011)05-0122-04
2011-07-25
董連忠 (1965—),男,河北廊坊人,博士研究生,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外語教學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
言學。
[責任編輯:文 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