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林
課堂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巧妙的提問,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還能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和不足,便于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優(yōu)化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課堂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有效提問的內涵
有效性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二、如何改善課堂提問的策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1.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所提問題的內容應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熱點。教師要圍繞這些內容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只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聯(lián)系熱點的提問,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激發(fā)學生不同角度的思維,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2.提問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提高提問有效性的關鍵。在教學中,提問的目的已經(jīng)不局限于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問題,把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調整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應直接指向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3.提問應把握時機
把握提問的時機,要結合課堂教學的進展及變化組織發(fā)問。一般情況下,要關注兩方面:一是學生在新舊知識發(fā)生激烈沖突、受原先經(jīng)驗影響無法實現(xiàn)知識遷移、注意力渙散的時候,即為發(fā)問的時機。二是發(fā)問時機應和教學需要相吻合。如教學達到教材的關鍵處、疑難處、矛盾處、拓展處、轉折處時,即為發(fā)問的時機。要注意把握提問的頻率與契機。提問既要立足于學生共性的問題,又要兼顧學生中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同時還必須注意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適應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實際,提問的數(shù)量要具體分析、周密計劃,教師既不能滿堂問,也不能滿堂灌。
4.提問應增加“等待時間”
“等待時間”這一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羅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課堂提問時發(fā)現(xiàn),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如果學生沒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師都會組織語言加以引導,在提問與引導學生回答之間的平均等待時間約為0.9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是不可能進行充分思考并構思答案的,他們的回答只能是長期學習積累下來的一種本能反應,或是從記憶庫中調取知識片段進行應付?!暗却龝r間”的增加,需要教師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教師可從問題的數(shù)量、難度、切入點等三個方面入手,精心謀劃,做到問題精當、難易適度、思維含量高、切入點準確。提問時,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如果教師提問后能做到這樣,那么他們的課堂將出現(xiàn)顯著的變化: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學生會自愿地給出更好的答案,拒絕或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學生在分析和綜合的水平上的評論就會增加,他們會做出更多的以證據(jù)為基礎和更具有預見性的回答;學生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評論會顯示更大的自信;學生的成就感也會因此而明顯增強。
5.提問方式應多樣,反饋要及時
提問方式要靈活多樣。教師應靈活選用不同的方式如直問、曲問、正問、反問、追問等進行提問,還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反饋。有的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云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yōu)點;或者過早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學生經(jīng)過思考、回答后,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指引。
總之,提問作為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溝通教師、教材及學生聯(lián)系的橋梁。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樹立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