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顏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人文素質部,重慶 401331)
關于高職非英語專業(yè)英語課堂教學設置的探討
陳 顏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人文素質部,重慶 401331)
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目前國內職業(yè)教育的最高形式,近年來已得到迅速的發(fā)展,而公共英語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從一堂英語精讀課入手,就高職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結合學生思維特點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制定了詳細、具體的課堂教學設置。
高職教育;公共英語;精讀課;課堂教學設置
在新時期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要求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與社會需求并不完全適應。高職非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語言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大多數(shù)學生畢業(yè)后英語應用能力差,從而影響其社會競爭力和發(fā)展。課堂教學是我們進行英語教學改革的基本點、出發(fā)點,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使英語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在課堂中進行怎樣的操作,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目標?哪些課后練習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科優(yōu)勢,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抓住高職學生的特點,在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改革中,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中的英語教學?這些已經(jīng)成為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學生的入學成績參差不齊,相較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學生入學的英語成績比較差,詞匯量比較少,同時又沒有比較合適的教材和參考資料,導致高職英語教學不同于其他院校的教學模式。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仍主要采用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 “教材+黑板+錄音機”的模式,大多數(shù)教師在講課時仍采用“說教式”教學法,仍然是教師以課本為中心,學生被動學。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英語教師大多講解英語語言的“形式”和“規(guī)范”,學生進行某些規(guī)定的詞匯、句型或語法的操練,缺乏引發(fā)語言交流動機的“信息溝(information gap)”,學生對這種“假的(artificial)”英語運用很容易失去興趣,在課堂上得不到實際英語運用的體驗。這種多年來形成的英語教學思路對于學習能力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對英語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尚可使用,但用在英語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上是不適合的,甚至形成了尖銳的對立和直接的沖撞。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復雜,知識結構、層次不一,再加上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培養(yǎng)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這些都導致教育模式的復雜性。就以我校(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為例,大的專業(yè)分三類:工科(電子信息、通信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汽車工程等)、文科(工商管理、會計與金融)和藝術類(傳媒藝術)。就英語基礎來看,文科類的學生優(yōu)于工科和藝術類的學生,基礎不同導致教育模式的不一致;就所學專業(yè)來看,各專業(yè)對英語的興趣程度也不一致。比如車輛專業(yè)的學生在他們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基本上用不到英語,所以很多學生從心理上排斥英語這門學科,興趣點不同導致教育模式的不一致。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為完成教學計劃和目的,只能按照學校規(guī)定的模式開展教學,導致一種教案用于多個學科、一種教學方式用于多個課堂、一個標準用于各層次的學生,以至于教學模式混淆,教學質量低下。
當前高職非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但學生的英語水平?jīng)]有得到應有的提高。作為教師,到底應擁有什么樣的有效教學理念、掌握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就顯得格外迫切與重要。
有效教學問題的研究源于20世紀初的教學科學運動,該運動很快引起世界各國教育同仁的關注。其中“教學是藝術”的教學觀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隨著20世紀后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有人提出“教學不僅是藝術,也是科學”的觀點。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研究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通過效益來衡量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
提到有效教學,就必須要涉及到人的大腦結構、學科、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問題。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由于大腦發(fā)育傾向不同而產(chǎn)生了兩種完全相反的思維傾向。人的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即左腦,是語言腦(意識),右半球即右腦,是形象腦(潛意識)。由于左右腦分工的不同,所以功能也就有差異。左腦與右腦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閱讀、寫作、思考、記憶等的時候有沒有用大腦把所看到所想的東西用圖片來描繪。采用右腦去記憶就是把所要記憶的東西轉換成圖片并保存在大腦里。腦的大部分記憶是將情景以模糊的圖象存入右腦,就如同錄像帶的工作原理一樣。所謂思考,就是左腦一邊觀察右腦所描繪的圖象,一邊把它符號化、語言化的過程。由于人體的自然生理屬性以及傳統(tǒng)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95%以上的人僅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腦——左腦,而創(chuàng)新思維單憑左腦的邏輯推理已經(jīng)遠遠不夠,“開發(fā)右腦”迫在眉睫。所以,我們應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課堂,同樣的課程對于不同的學生應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比如對于理科生,他們慣于用左腦來思考問題,而學習外語需要開發(fā)右腦,所以在課堂的設計上,一方面要配合他們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強他們右腦的訓練。而對于文科和藝術類的學生,他們慣于用右腦思考問題,在課堂上可以用大量的圖片、播放電影片段這些直觀的方式來加強他們的記憶,通過不同的課堂設置,提高英語教育的有效性。
以《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精讀文章“Mistaken Identity”為例,從教案制定、課堂操作、課后練習來探討英語課堂設置問題,從而增加教育的有效性。
2.3.1 制定教案
這一課的標準教案的信息如下:
課題:
Mistaken Identify(adapted)
教學目的及要求:
a)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Mark Twain.
b)To teach key words,phras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passage.
c)To hav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of Text A and master the useful sentence structures.
d)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memory for Text A ___the words,phrases and structures.
教學重點:
a)To explain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b)To introduce extra meanings about some new words.
教學難點: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amount of vocabulary.
教學步驟及內容:
這是一篇一年級第二學期的精讀教案??傮w上還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格局。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的復雜性,教師在制定教案時,應考慮到不同專業(yè)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程度。這份標準教案適合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但對于車輛專業(yè)、機電專業(yè)等工科類和藝術類的學生,要達到教案上的教學目標就相對吃力。對于這類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對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做一些適當?shù)恼{整——去掉 “To introduce extra meanings about some new words”這一環(huán)節(jié),讓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先扎實地掌握一些基礎的詞匯和常用的意思,同時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另外,可以在教學的反饋階段降低難度——在STAGE 3的練習環(huán)節(jié),沒有必要讓學生及時完成課后作業(yè),可以讓他們先熟悉課文的新單詞(以練習題中的單詞為主)。
2.3.2 課堂操作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在課堂以外的各種語言環(huán)境中真實地使用語言,用來學習其他的課程、工作或者娛樂。英語實際運用的水平,也只有通過親身體驗過的、實際的、隨機的英語交流來提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從英語的實用性來安排教學,可結合各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來設置課堂教學。
學生的用腦習慣直接影響到興趣愛好,學習外語是訓練右腦的有效途徑,反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右腦的訓練來提高其英語水平。可以通過有效的課堂操作,讓學生有意識地盡量使用左手,從而達到訓練右腦的目的(右腦半球控制左側肢體,多做左側肢體運動可以刺激右腦)。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入一些開發(fā)右腦的學習方法。比如在教學生辨別“give out”(分發(fā),耗盡),“give away”(贈送, 泄漏), “give off”(發(fā)出, 放出) 這組由“give”構成的短語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形象聯(lián)想來記憶。 比如“give off”中的“off”,“o”就像圓圓的太陽,會“發(fā)出,放出”光芒;“f”就好比傘,可以遮擋陽光。把這些形象的畫面同枯燥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可以讓知識接受方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主動接受新知識。
同時,我們在課堂的設置上應注重英語的實用性,結合學生的學科特點和學習習慣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這篇精讀課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可以讓學生分小組來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表演的形式來詮釋課文的內容。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會很自然地掌握課文的內容,同時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和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很輕松地記住該課的單詞和一些漂亮的句型。當然這里仍然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梢宰尮た坪退囆g類的學生看著課本來表演,而對于文科類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采取脫稿的形式來表演。在課堂上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與其工作相關的英語能力,在可行的條件下對部分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進行雙語教學。
2.3.3 課后練習
在布置練習題的時候,教師同樣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科特點和英語基礎問題。比如同樣是該課課后第四題“Read text A again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able”,教師在給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布置任務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于理科生,由于長期采取題海戰(zhàn)術,他們已經(jīng)習慣以題目的方式來鞏固知識點,所以可以直接讓他們以填空的方式來完成該項題目;對于文科專業(yè)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好,具備較好的英語組織能力,可以讓他們結合表格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各段的段落大意;而對于藝術類的學生,例如我校的傳媒藝術的學生,在作業(yè)的設置時可以利用他們的專業(yè)優(yōu)勢,讓他們結合課后的表格以三維動畫的形式將課文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其DIY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提高學生素質”。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各院系合作,讓學生在定崗實習中來完成一定量的英語作業(yè),比如用英語來完成簡單的實訓報告等,把這些成績都列入該學生的實訓成績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目前,高職高專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我們只有重視反思、善于反思,調整和改進教學思路。教師可以結合高職院校的自身特點,遵循其辦學宗旨,注重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英語基礎,從科學的角度和以學生為本的宗旨來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使英語教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69.
[2]阿諾.右腦革命——如何激發(fā)孩子學習的潛能[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05,10(1).
[3]韓清林.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的若干基本問題[J].教育研究,2001,(5):55-59.
[4]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梁曉春.探尋理想的教學模式[A].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論文集(3)[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25.
[6]李延國,張慶源.右腦風暴[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1-2.
[7]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8]翟向俊.Mistaken Identity[A].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BOOK1)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47-49.
Discussion about English Class Teaching Offered in College for Non-English Majors
CHEN Ya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Recently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as the highest form i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eveloped rapidly these years,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public English.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the essay starts with a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combining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racter of students’thinking and subjects as well as students’habits and the specialty to design detailed and concrete curriculum desig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ublic English;intensive reading class;curriculum design
G712
A
1674-5787(2011)05-0135-03
2011-06-26
陳顏(1982—),女,重慶市人,重慶師范大學2009級碩士研究生,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人文素質部,講師。
責任編輯 閆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