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敏
(長江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重慶 涪陵 408100)
以計算機為媒介交流(CMC)效果及對策研究
閻 敏
(長江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重慶 涪陵 408100)
CMC是以計算機為媒介進行交流的簡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計算機使用的普及,高校輔導員工作中也漸漸融入了CMC輔助工具。本文以長江師范學院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對學校輔導員所做的問卷進行分析,求證當前CMC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使用效果,并試圖針對具體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
CMC;輔導員工作;效果;對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計算機使用的普及,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計算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辦公輔助工具。
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指以計算機作為媒介的交流,是基于因特網(wǎng)(Internet)所進行的交流。CMC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網(wǎng)上聊天、電子郵件、網(wǎng)絡論壇、博客,等等。CMC的交流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與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不盡相同。
本文以長江師范學院輔導員使用CMC的情況為研究樣本,對學校20名輔導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16份,有效問卷14份。通過問卷調查,試圖了解高校輔導員使用CMC進行交流的現(xiàn)狀,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提出有關對策建議。
通過對長江師范學院輔導員工作中使用CMC的情況進行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1)輔導員工作已經(jīng)普遍使用CMC。(2)使用CMC會讓不善于交流的學生或者不愿意交流的學生與輔導員進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3)使用CMC依然存在弊端。
在14份有效問卷中,男性輔導員有6名,占43%,女性8名,占57%。該校輔導員人數(shù)現(xiàn)狀是女性多于男性,因此,受訪對象男女比例是合理的。年齡階段分布狀況為:23~28歲 4人,占 29%;29~34歲 7人,占 50%;35~40歲3人,占21%。工作年限狀況為:有1年的3人,占21%;2~4年的 4人,占 29%;5~8年的 3人,占 21%;8~10年的1人,占8%。所帶學生專業(yè)屬于文科8人,占57%;理科 4人,占 29%;工科 2人,占 14%;藝體類 4人,占29%。所帶學生年級屬于預科1人,占8%;大一4人,占29%;大二5人,占36%;大三5人,占36%;大四 2人,占14%(由于部分輔導員帶多個專業(yè),多個年級,因此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會出現(xiàn)總數(shù)超過100%的現(xiàn)象)。
在選取的調查對象中,輔導員的年齡、工作年限不等、各專業(yè)各年級均被涵蓋,因此,樣本的選取對于分析該校整個輔導員系統(tǒng)使用CMC情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接受問卷調查的14名輔導員,100%都使用計算機與學生進行交流,在選取具體媒介時出現(xiàn)了如下的差別,如圖1所示。
圖1 輔導員選擇媒介情況圖
從圖1可知,輔導員與學生交流時,常用的媒介工具是QQ、QQ群及飛信,較少使用網(wǎng)絡博客和論壇。眾所周知,QQ及飛信是個體與個體或者個體與群體進行交流,而QQ群是群體內部之間的交流,更容易形成共同的交流空間。網(wǎng)絡博客和論壇也具備這種群體交流的功能,但是使用頻率卻很低。
對于使用CMC作為媒介進行交流的內容調查時發(fā)現(xiàn),每個輔導員進行交流的主要內容是不一致的,如圖2所示。
圖2 輔導員使用CMC與學生交流的主要內容統(tǒng)計
從圖2可知,輔導員使用CMC與學生進行交流時,最多的是工作傳達或者與學生談心,較少輔導員會使用媒介給學生提供討論的話題。因此,在網(wǎng)絡空間中或者在QQ群中,輔導員更多的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而并未參與其中。
對于使用CMC進行交流的對象調查時發(fā)現(xiàn),平時保持沉默,不愿意與人交流的同學在使用計算機為交流媒介時的表現(xiàn)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平時沉默的學生通過計算機與輔導員交流情況圖統(tǒng)計
從圖3可知,14位輔導員都認為平時保持沉默的學生會主動通過計算機與自己交流。其中,有10位輔導員在自己的工作情況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平時不愿意與輔導員進行交流的學生,在用計算機作為交流媒介時,會主動的與老師進行交流。因此,借助CMC有助于輔導員了解同學的心理和思想動態(tài)。
使用CMC時,輔導員與學生在空間上并不統(tǒng)一,因此,信息是否得到有效的反饋就十分重要。這個問題在問卷中也有所體現(xiàn),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使用CMC進行交流時的信息反饋情況圖統(tǒng)計
如圖4所示,只有4位輔導員在使用CMC時能夠完全獲得有效的信息反饋。另外有10位輔導員有時能得到、有時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饋。因此,使用CMC反饋渠道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暢通,反饋信息狀況并不理想。
能夠讓保持沉默的學生向輔導員敞開心扉,CMC的使用的確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否能夠真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真實想法呢?調查結果顯示如圖5所示。
圖5 使用CMC進行交流能否掌握學生真實想法統(tǒng)計圖
圖5顯示,所有的輔導員都認為通過計算機作為交流媒介是能夠掌握學生真實想法的,其中有43%的輔導員認為完全能夠掌握。由此可知,雖然人機之間的對話會造成信息反饋的不及時,但是對信息交流的真實性影響不會很大。但50%的輔導員對是否掌握學生真實想法還不確定,因此,輔導員需要掌握使用CMC的技巧和方法。
在所有輔導員都使用CMC輔助學生工作的情況下,如果讓輔導員放棄使用這種輔助工具,是否每個輔導員的學生工作能夠繼續(xù)高效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放棄計算機輔助學生工作后能否高效工作統(tǒng)計圖
由圖6可知,放棄使用計算機作為交流工具后,認為能夠繼續(xù)高效進行學生工作的老師僅2人,占14%;確定不能的有5人,占36%;其余7人不確定是否能夠繼續(xù)高效的進行學生工作,占50%。問卷顯示,認為能夠繼續(xù)高效工作的老師均為從事輔導員工作8~10年的老師,他們擁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jīng)驗。高達86%的輔導員認為基本無法放棄CMC。
對于分析問卷中“和傳統(tǒng)的直接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相比,您認為用計算機交流有什么優(yōu)勢和劣勢?”這一開放式問題,輔導員普遍認為,使用CMC優(yōu)勢明顯,但是依然存在弊端。使用計算機進行交流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方便、快捷,可以節(jié)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節(jié)約電話費用開支。還能減少學生面對老師時的心理壓力,更容易跟老師講心里話,方便師生溝通。劣勢主要表現(xiàn)在交流對象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確定,無法保證及時得到反饋信息,掌握交流效果。另外,看不到學生的真實表情,無法感受當面交流的直觀感,無法知曉是否能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
目前,所有的輔導員都使用計算機作為媒介與學生進行交流,因為計算機媒介的存在,輔導員在發(fā)布信息時更加及時迅速,學生獲得信息方便快捷。在思想情感交流方面,輔導員與學生交流的空間被隔離開,這樣減輕了學生面對老師時的緊張感,能夠更好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同時,網(wǎng)上交流在時間上可以有錯位的余地,有利于學生及老師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反思,最后相互傳遞能更好展示自我的信息,提高交流質量。
但是,使用CMC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信息反饋容易出現(xiàn)不及時現(xiàn)象、長期使用CMC減少了學生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不利于師生之間感情的培養(yǎng)。老師無法觀察到學生的表情及其他肢體動作,可能會漏掉部分信息,無法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感情互動。
因此,針對CMC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具體效果,本文提出如下對策。
(1)使用者需充分利用計算機傳遞信息方便快捷的特點,提高信息傳達的效率,特別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或者需要發(fā)布緊急通知時,通過計算機發(fā)布信息給學生,是最高效的手段。但是,在發(fā)布信息時需要強調信息反饋的結果,例如“收到信息請回復”等字樣,確保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達。
(2)充分的利用CMC解決特殊學生思想問題工作。例如,在學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和老師面談,電話也無法交流的情況下,使用QQ、博客或者論壇的方式,沒有面對面交流中的壓力,學生配合交流的可能性會更大。
(3)在使用CMC時,輔導員不必要求學生使用真實姓名,可以將網(wǎng)絡身份的匿名性看作學生身份的平等性,讓每個學生擁有相同的話語權和表達權利,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中間存在的問題。但是,必須加強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保證交流內容的真實性。
(4)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QQ群、博客、論壇等網(wǎng)絡上搭建的公共話語空間,提出值得學生關注的話題、社會中值得學生討論的熱點話題,供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并且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引導正確的認識問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觀察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觀察到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更好地進行學生思想管理工作。
(5)使用CMC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輔導員在工作中不能完全依靠計算機與學生交流,必須與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合理結合。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有反饋信息直觀快捷的優(yōu)點,老師的語氣、神態(tài)等肢體語言的表達有時比計算機中出現(xiàn)的文字更直觀,更有說服力。
綜上,CMC作為一種交流的新方式,已經(jīng)得到輔導員的共同認可。充分利用好CMC,是輔導員工作能夠高效完成的有利保障。但是,人機之間的傳播方式始終不能有效地達到情感的共鳴,人際之間的關系還是必須依靠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加以輔助,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更好地服務于輔導員工作。
[1]嘉格倫,方小器.程文浩,譯.網(wǎng)絡教育——21世紀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美)瓦爾特·約瑟夫·B.以電腦為媒介的傳播:非人際性,人際性和超人際互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
YAN Mi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News,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Fuling Chongqing 408100,China)
CMC refers to the exchange that uses computers as mediu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college counselors’work has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MC tools.This paper takes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t uses questionnaires made by the college counselors to analyze and it verifies the current effect of using CMC in college counselors’work.In addition,it tries to giv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specific situations.
CMC;college counselors’work;effect;countermeasure
TP39
A
1674-5787(2011)04-0141-03
2011-07-26
閻敏(1985—),女,土家族,重慶石柱人,長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助教,主要從事媒介與社會發(fā)展研究。
責任編輯 王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