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桂彩 王 玥 金景鮮
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調查
□咸桂彩 王 玥 金景鮮
采用《整體工作滿意度量表》和《總體幸福感量表》,對9?。ㄊ校?63名中職教師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1)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性別、婚姻狀況、教齡、職稱和收入水平等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2)男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處于平均水平,女中職教師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職教師“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受性別、婚姻狀況、教齡、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對健康的擔心”因子受教齡和收入水平的影響;“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響;(3)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
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主觀幸福感
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興起,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和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等積極的情緒和體驗開始受到心理學研究的廣泛關注。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yǎng)數(shù)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得到快速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已基本實現(xiàn)與普通高中教育規(guī)模大體相當。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以下簡稱中職教師)作為職業(yè)教育的主體之一,是職業(yè)教育生存和發(fā)展最主要的人力資源和最根本的動力源泉。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教育教學行為。中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影響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才會充滿深情、飽含熱情、充滿智慧的火花。這是一種強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會在有形與無形中影響學生,換來學生的幸福感,是教育幸福的體現(xiàn),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基礎。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是工作效能和工作績效的指針,可以為職業(yè)院校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制定提供參考,為中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預警,穩(wěn)定中職教師隊伍,預防人才流失。因此,對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的監(jiān)測,有利于營造健康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是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指標。
研究采用分層整體抽樣的方式,分別在上海、天津、江蘇、山東、河北、河南、廣東、廣西、吉林等9?。ㄊ校╇S機選取一所中職學校的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63份,有效率為90.75%(被試構成如表1)。
表1 被試構成情況(N=363)
1.整體工作滿意度量表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由 Brayfield 和 Rothe(1951)編制,共 18 個項目描述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每個項目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5等級記分[1]。已有研究表明量表總體信度、效度良好[2]。
2.總 體幸福 感 量表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受試對幸福的陳述。國內段建華(1996)對其進行了修訂。量表除了評定總體幸福感,還包括精力、對健康的擔心、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和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等6個分量表。量表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研究表明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較好[3]。
將附有量表指導語的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總體幸福感量表和整體工作滿意度量表)寄發(fā)給被抽樣學校,然后由研究者(或協(xié)助者)將調查問卷分發(fā)給被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填寫問卷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問卷匿名回答,要求在1周內完成,由研究者(或協(xié)助者)回收。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中職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情況如表2。
表2 中職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M±SD)及差異比較
由表2可知,中職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的每題得分平均值為3.11,與量表設置的參照均值3比較,表明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為考察性別、婚姻狀況、教齡、職稱、收入水平等因素對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分別以上述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對中職教師進行分組,并對其工作滿意度進行差異檢驗:
1.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男女中職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無顯著性差異(t=0.288,p>0.05)。
2.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不同婚姻狀況的中職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無顯著性差異 (t=1.763,p>0.05)。
3.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教齡的中職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無顯著性差異(F=0.369,p>0.05)。
4.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職稱的中職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無顯著性差異(F=0.051,p>0.05)。
5.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收入水平的中職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無顯著性差異 (F=1.192,p>0.05)。
表3 中職教師總體幸福感狀況(N=363)
為考察性別、婚姻狀況、教齡、職稱、收入水平等因素對中職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以上述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為分組依據(jù),對不同組的中職教師進行主觀幸福感及其分量表的差異比較。
1.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中職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差異,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性別中職教師主觀幸福感(M±SD)差異比較
男女教師在總量表的得分分別與全國常模(男:75±15,女:71±18)進行差異性檢驗發(fā)現(xiàn):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與全國常模無顯著差異 (t男=1.499,p>0.05),而女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與全國常模相比有顯著性差異(t女=7.953,p<0.01),女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得分高于全國常模水平。
由表4可知,男女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總分上無顯著性差異。但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男性得分低于女性。
2.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不同婚姻狀況的中職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差異,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婚姻狀況的中職教師主觀幸福感(M±SD)及六個分量表的差異比較
由表5可知,不同婚姻狀況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總分上無顯著性差異。但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上差異非常顯著(p<0.01),未婚者的得分低于已婚者。
3.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教齡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的差異,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教齡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及六個分量表的方差分析
由表6可知,不同教齡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總分上無顯著性差異。但在“對健康的擔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上差異顯著(p<0.05)。教齡在10-20年之間的教師在“對健康的擔心”因子上得分最低,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他們與教齡在10年以下、20年以上的教師在該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上得分最低,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他們與教齡在10年以下、10-20年之間的教師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4.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職稱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上的差異,結果見表7。
表7 不同職稱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及六個分量表的方差分析
由表7可知,不同職稱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及六個分量表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
5.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收入水平的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上的差異,結果見表8。
表8 不同收入水平中職教師在主觀幸福感及六個分量表的方差分析
由表8可知,不同收入水平在主觀幸福感總分上無顯著差異(p<0.05);但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上差異顯著(p<0.05);在“對健康的擔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上差異非常顯著 (p<0.01)。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上,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上的教師得分最低,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他們與月收入2000-3000元的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上,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教師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p<0.01);在“對健康的擔心”因子上,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教師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p<0.01),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教師與月收入2000-3000元的教師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
為探討工作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對工作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主觀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的之間呈顯著正相關(r=0.395,p<0.01)。 即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越高,主觀幸福感越高。
調查結果顯示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近年來,隨著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各界對職業(yè)教育的認知有了較大改觀,職業(y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職業(yè)教育主體之一的中職教師的社會地位相應地得到不斷提升。但也應注意到,本次調查取樣的調查對象大多來自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較好的發(fā)達地區(qū)和相對發(fā)達地區(qū),在這些地區(qū),職業(yè)教育的社會認可度相對較高。而那些沒有被抽樣到的偏遠地區(qū)的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如何,仍不得而知,需要后續(xù)的補充調查。
調查發(fā)現(xiàn):在性別、婚姻狀況、教齡、職稱、收入水平等因素上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并無顯著差異。對于這些個體因素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在不同時期,不同研究者使用不同調查工具,調查結論不盡相同[4][5][6]。由此,顯示出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權變性和復雜性等特點。
調查結果表明,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與全國常模水平相當,而女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與全國常模相比差異非常顯著。女教師在總體上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一般認為女性比男性在情感體驗上更為敏感。Fujita等認為當感覺生活美好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體驗到幸福,也體驗到較多的正性情感[7]。
從性別、婚姻狀況、教齡、職稱、收入水平等因素對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進行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這方面,國內不同研究者在對幼兒園教師、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等不同群體主觀幸福感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并不一致[8]。
在對量表中單個因子的差異性檢驗中發(fā)現(xiàn):個別個體因素對量表的單個因子產(chǎn)生了影響。
1.“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受到性別、婚姻狀況、教齡、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男性的得分低于女性;未婚者的得分低于已婚者;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教齡在10年以下或10-20年之間的教師均存在顯著差異;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教師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2.“對健康的擔心”因子受到在教齡、收入水平的影響。教齡在10-20年之間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教齡在10年以下或20年以上的教師均存在顯著差異;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月收入2000-3000元的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與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教師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3.“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受到收入水平的影響,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上的教師得分最低,且與得分最高的月收入2000-3000元的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在“全員聘任制”和“績效工資”的人事管理制度下,較高收入水平的教師,他們的工作量相對較大,自然會衍生出對“對健康的擔心”和“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方面的不足;相反地,收入水平較低的教師則會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方面表現(xiàn)出無力感。教齡在10-20年的教師大多人處中年,工作和生活壓力相對較大,他們更多的表現(xiàn)出“對健康的擔心”;而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則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方面表現(xiàn)出無力感,這或許反映出老教師們在在面對新技術引進和教學改革新要求等問題時表現(xiàn)出來的無助感。男性、未婚者在“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同樣得分不高,或許是因為男性和未婚者(多為年輕人)對于“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方面的自主性要求更高。綜合以上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影響個體主觀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為主觀幸福感作為反映個體生活質量的心理指標,主要是個體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總體評價與體驗。不同個體的幸福源不同,對于幸福的感受標準也不同。
研究結果表明,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這意味著,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和工作滿意度具有相互的預測作用:即工作滿意度越高,其主觀幸福感也會越高;主觀幸福感越高,預示著其工作滿意度也會越高??梢?,教師工作滿意度既影響個體的工作積極性,也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是學校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應該引起學校管理人員的重視。
對9?。ㄊ校?63名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結果表明:
1.被調查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在性別、婚姻狀況、教齡、職稱、收入水平等個體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2.與全國常模相比,被調查男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處于平均水平,女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中職教師“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因子受性別、婚姻狀況、教齡、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對健康的擔心”因子受教齡和收入水平的影響;“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響。
3.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工作滿意度越高,其主觀幸福感越高,反之亦然。
被調查?。ㄊ校┲新毥處煹墓ぷ鳚M意度和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一結果是令人欣慰和樂見的。它間接反映出近些年來中等職業(yè)教育地位的提升。但是,隨著國家對于中職教育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中職教師的工作壓力不斷加大,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仍然值得關注。調查結果還反映出不同特征中職教師群體間在主觀幸福感個別因子上存在差異。這提示我們:(1)提高中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僅僅依賴提高教師收入水平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充分利用物質、精神和情感等一切激勵手段,針對不同特征教師的需求,實施全素激勵;(2)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將其納入學校管理的工作計劃;(3)給予青年教師以更大的工作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發(fā)揮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4)在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同時,也不應忽視老年教師的知識更新。相對中青年教師而言,老教師在知識和技能更新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5)豐富教師的工作生活內容,豐富教師的業(yè)余文體活動,兼顧工作與生活需求的平衡;關心教師的個人生活(如住房問題、子女入學問題、配偶工作問題等),為教師的個人生活提供必要的幫助,以減輕教師在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密切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教師的工作生活質量,如參加社會勞動、參觀學習、學術交流和文體娛樂等。
[1]DailL.Fields.工作評價——組織診斷與實用量表[M].陽志平,王東升,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18,19.
[2]段水蓮.湖南獄警工作滿意度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7,15(8):724-726.
[3]汪向東,王希林,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83-86.
[4]宋紅英.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綜述[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增刊):268,269.
[5]項麗萍.高中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以浙江省金華市為例[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孫漢銀,李虹,林崇德.中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6(4):260-265.
[7]Wood J V.What is comparison and how should we study i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22):520-537.
[8]李麗敏.我國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1):28-31.
咸桂彩(1973-),男,山東諸城人,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高級實驗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發(fā)展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王玥(1978-),女,天津市人,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金景鮮(1987-),女,吉林延吉人,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2006級本科生。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學國家一般課題“職業(yè)院?!p師型’教師專業(yè)標準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課題編號:BJA10093),主持人:吳炳岳。
G712
B
1001-7518(2011)36-0083-04
責任編輯 葛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