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堂 張淑梅
關于高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宋維堂 張淑梅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核心和基礎,對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資源分類和評價標準等方面提出了全新構想。
教學資源庫;資源分類;資源評價
教學資源庫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最終建成一個集教學、學習、管理、交流為一體的龐大的互動化、多媒體化的共享式資源庫。高職院校建設教學資源庫有利于教師組織和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在網上自主合作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庫將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如下功能:
(一)教學資源庫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優(yōu)化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學資源庫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專業(yè)針對性強的教學資源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一個數字化平臺。通過教學資源庫平臺,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要,方便地選擇最好的教學資源,設計最好的教學過程,達到最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資源庫為學生營造了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全面支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模式。學生在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充分發(fā)揮自主性,進行探究、協作、自主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自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推動我國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總體思路與目標確定以來,教學資源庫建設作為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核心和基礎,近幾年在全國范圍掀起了建設的高潮。但是由于政府資金投入、學校領導重視程度和辦學理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學資源庫建設在各級各類學校的發(fā)展出現了不平衡現象:中小學、本科院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蓬勃發(fā)展;而介于其中的高職高專層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有些高職院校已搭建起了教學資源庫,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有效資源內容匱乏,教學資源庫建設缺乏規(guī)范性,資源分類不規(guī)范,資源的審核與評價辦法還不十分完善,沒有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速度,也阻礙了教學資源的推廣與使用。
高職院校建設教學資源庫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的教學資源的共享和網上輔助教學與學習,而目前存在教學資源數字化程度仍然不夠。網絡課件、教學材料等以‘物”為主的靜態(tài)資源比較多,動態(tài)的、個性化的資源短缺,真正為教學而設計的超媒體、交互式、智能化的學習內容少之又少,教學資源庫中的資源主要針對理論知識的教學,未能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yè)化特征,具有仿真模擬實訓效果的實訓室,虛擬生產車間等。數字化實訓教學資源稀缺。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依靠眾多單位或多人合作完成的,因而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目前教學資源庫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guī)劃,資源分類不規(guī)范,種屬界定不清,內容龐雜凌亂、相互包含重疊,既不利于教師使用、學生自主學習,也不利于管理,給教學資源的管理和共享使用以及實現與外界交流帶來了諸多不便。
教學資源庫應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多媒體資源,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由他們自行控制的學習環(huán)境。但大部分教學資源庫的導航系統不強,其搜索和檢索功能不強,使一些學習者迷航,產生一種無從適從的感覺,即找不到合適的內容,又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從而降低學習的效率。
資源檢索方面,目前市場上除幾個規(guī)模較大的數據庫提供標題、作者、關鍵詞、摘要等多種檢索渠道,而大多數學校所建的資源庫教學資源只提供單一的檢索入口,有些甚至只能層級瀏覽,這也大大降低了現有資源的瀏覽速度。
資源建設評審反饋是教學資源維護與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在宏觀層面上建立有效的資源評審機制,在微觀層面上確定資源評審的操作指標,是保證資源建設質量的重要措施。而目前教學資源的建設基本上是無序狀態(tài),很多單位在自己組織資源建設時,也只注重數量指標,而不注重質量指標,缺少評審的質量保證體系,使資源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比較普遍,所以評審機制是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中界定的教學資源是指: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學信息,它屬于學習對象的一個子集。教學資源建設可以有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主要分八大類:媒體素材、試題、試卷、文獻資料、課件與網絡課件、案例、常見問題解答和資源目錄索引;二是網絡課程建設;三是資源建設的評價;四是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fā);在這四個層次中,網絡課程和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是基礎,是需要規(guī)范的重點和核心;第三個層次是對資源的評價與篩選,需要對評價的標準規(guī)范化;第四個層次是工具層次的建設,網絡課程和素材類資源的具體內容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對應的管理系統必須適應這種形式的變化,能充分展示它們的特色。
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建設應以課程資源為中心,以媒體素材為基礎,涵蓋高職教育各專業(yè)的教學目標與標準、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要素,要依據崗位和崗位群的規(guī)格和層次要求,明確知識和能力結構,優(yōu)化教學資源結構和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構建教學資源體系,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獲得,使教學資源充分體現對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和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網絡課程和虛擬實驗室的建設。資源庫的資源從內容上看包括:課程標準、電子教案、課件與網絡課件、媒體素材、試題庫、試卷、教學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證書考試、電子圖書、網絡課程、虛擬實驗室等。
為了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有效管理、查詢、共享和使用,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資源分類體系。信息資源分類是指按照信息資源的內容、性質及其他標準分門別類揭示和組織信息資源的一種方法。常用的信息資源分類方法有兩種:等級列舉式分類法和分面組配式分類法。等級列舉式分類法,主要應用概念劃分與概括的方法,將初始的分類對象按所選定的若干個屬性或特征逐次分成相應的若干個層次的類目,并排成一個有層次的,逐級展開的分類體系。分面組配式分類法,主要是應用概念的分析與綜合的原理,將所選定的分類對象的若干個屬性或特征視為若干個“面”,每個“面”中又可分成許多彼此獨立的若干個類目。
1.教學資源專業(yè)類型分類。由于教學資源的使用者絕大多數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因此,本教學資源庫以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yè)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專業(yè)設置標準進行分類。并且為了方便用戶瀏覽、查詢庫內資源,只采用了專業(yè)類和專業(yè)名稱導航。采用專業(yè)設置標準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符合高職院校師生按專業(yè)對知識進行分類和專業(yè)檢索利用知識的習慣。
以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部分專業(yè)為例將教學資源分為公路運輸類、土建施工類、汽車類、計算機類等類,每一類下含有若干專業(yè)(見表1)
表1 教學資源分類舉例
2.教學資源素材類型分類。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CELTS-31),結合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將教學資源分為13大類(如圖1所示)。
教學資源分類的目的是有效組織各類教學資源,為教學資源的管理者提供分類依據,便于使用者查找資源。教學資源庫的分類采用分面組配法,為使用者提供了兩個 “面”,一種是按專業(yè)內容檢索,一種是按素材類型檢索。如按專業(yè)目錄查詢“計算機類一計算機網絡技術”,就可得到關于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所有信息。如按素材類型查詢“課程標準”,就可得到關于教學資源的所有課程標準。如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課程標準”這兩個概念組配在一起,就能檢索到資源庫中所有關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課程標準。這種分類方法不僅符合教學資源的特點,同時也符合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要,是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分類方法。
圖1 教學資源庫用戶入口檢索頁面示意
為了進一步完善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保證教學資源的質量,促進教學資源的管理,要定期對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及管理做出客觀的評價。教學資源的評價標準有多種,這里采用指標體系評價法,因為指標體系評價法具有最好的可操作性和量化性。
1.確定評價對象和評價主體。教學資源評價體系的評價對象就是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中的所有教學資源。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CELTS-41)中的建議,確定評價主體為教學資源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在評價時,系統對各評價主體賦予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通過綜合計算各種評價指標的分值,從而得出評價主體對教學資源的評價結果。
2.確定資源的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教學資源庫作為各種教育資源的匯集,絕不是教育教學素材、資料的簡單堆積,更不是脫離教學特點的其他非服務行為。它是直接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它必須體現專業(yè)性、教學性、技術性、藝術性及人文性。通過對 《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教育評價框架》、《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CELTS-31)和《網絡課程評價規(guī)范》(CELTS-22)等一系列較為有影響和有代表性的與教學資源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將專業(yè)性、教學性、可用性、使用效果歸為教學資源使用者所要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表,將技術性、藝術性等一級指標歸為教學資源管理者為資源入庫所要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表。
權重是衡量某一指標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作用和地位的數值,是指標體系中各指標在完成、實現整體目標中的貢獻程度,又稱權數。權重直接影響評價結果,某一指標的權重大,則它的評價價值變化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也較大,反之則影響小,而評價的結果又影響著日后的工作導向,它使人們對權重高的選項十分重視,從而起到引導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方向的作用。
表1-2 教學資源庫使用者評價指標表
科學確定權重的方法有專家意見平均法、矩陣對偶法、特爾斐法和層次分析法等,專家意見平均法是指讓若干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懂得教育科學、掌握教育規(guī)律、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掌握了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專家,先分別給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分配權重,然后求出每個指標所得權重的算術平均數,以這一平均數作為該指標的真正權重。矩陣對偶法是通過對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兩兩比較,在一系列可供比較的指標中,找出各項指標的優(yōu)先順序,從而確定各項指標權重值。這是一種在編制教育評價方案中較為常用的方法,信度與效度較高。
本資源評價標準采用矩陣對偶法確定各項一級指標權重,然后采用專家意見平均法,對各專家的賦值統計后進行平均、取整,經統計計算得出各一級指標的分值。采用此方法最終獲得評價指標表如表1-2、表1-3所示。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一項需要長期建設與維護的系統工程,隨著理論和技術的發(fā)展,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將日趨合理和完善,將在教育信息化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1]羅廷錦,余勝泉.淺談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D].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2006(08).
[2]李紅美.認知靈活性理論與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D].南通師范學院信息工程與技術系,2003.
[3]詹青龍、劉光然.教育知識管理: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新視角[J].教育技術通訊,2002(09).
宋維堂(1968-),男,安徽穎上人,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張淑梅(1968-),女,山東萊州人,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文系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10年度課題“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10-R-15716)成果之一。
G710
A
1001-7518(2011)17-0018-03
責任編輯 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