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帥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科學與信息技術科學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學科。它的學科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然而隨著信息化浪潮的不斷推進及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給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本科畢業(yè)生帶來更多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社會需求決定教育技術本科畢業(yè)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然而,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體現出一定的“重理論輕實踐”性。近年來,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不是很好,存在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多數畢業(yè)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較差,不能勝任相關工作。在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多種規(guī)格人才類型并存”的現實狀況下,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本科生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更需要提高其處理教育系統(tǒng)工程所必需具備的實踐能力。[1]教育技術的內涵能否與時俱進,人才培養(yǎng)能否適應時代的要求,需要對教育技術專業(yè)的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進行探討,而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應首當其沖。
綜合已經發(fā)表的教育技術學實驗教學研究的相關文獻,并經過調查分析,目前教育技術學實踐類課程教學依然存在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弊端:教學內容側重于理論;教學方法以理論為主,實驗為輔;實驗基本上采用個人實驗為主的方法;考試方式以筆試為主,其它形式為輔。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提出改革教育技術專業(yè)實踐應用類課程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采用實踐應用類課程“實例精講和現場演示相結合、個人實驗和小組配合相結合、實驗考試和答辯考試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建議。
教育技術本質是應用技術手段來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2]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3]實踐類課程主要包括技術類的課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為實踐提供技術支撐。這部分課程主要使學生掌握數字媒體設計、制作、傳播與應用的基本技能;具備基本的程序設計能力、多媒體素材制作能力、網站設計與開發(fā)能力、教學軟件設計與開發(fā)能力。課程主要包括“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多媒體素材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設計與制作”、“校園網構建技術”、“教育網站設計與開發(fā)(ASP)”、“XML及應用”等。
深化教學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4]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灌輸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與到教育評價和管理等都比較陳舊。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成為改革的重點。傳統(tǒng)實踐類課程教學呈現出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并且其實驗方式簡單、考核形式單一的現狀,這并未起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真正作用,這與實踐應用類課程的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不符,[5]這種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育信息化對人才的需求。據此,筆者提出了一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yè)實踐類課程的新型教學模式——“實例精講和現場演示相結合、個人實驗和小組實驗相結合、實驗考試和答辯考試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原來注重理論教學轉向注重實踐教學的目標上來,實現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1.教學方法——實例精講與現場演示相結合
傳統(tǒng)的以理論講解為主,以演示實例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理論知識,但不能很好地掌握技能類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很難實現實踐類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對于實踐課的教學方法,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許多學生認為傳統(tǒng)的以理論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頗為枯燥并且很難掌握相應的技能性知識,在具體的實踐當中,他們往往顯得束手無策,困難重重。多數學生認為,實踐類課程應以實踐技能的提高為教學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他們可以自己通過閱讀來學習,而對于難以理解的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稍作點撥,教學重點應放在技能性知識的講解上。因此,筆者采用了實例精講與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教師選擇幾個典型實例進行精講的同時將操作演示同步進行,在講解過程中對于學生在操作中可能進入的操作誤區(qū)教師重點加以強調,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實例演習的情景當中,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技術帶來的震撼,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在教師對相關內容的實際操作中由淺入深逐漸理解教學內容的應用過程,加強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
2.實驗方式——個人實驗與小組實驗相結合
實驗是實踐應用類課程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實驗形式主要是以個人實驗為主來獨立完成相關實驗。在訪談中,多數學生表示:在完成實驗時,對于一些較復雜或者難度較大的實驗他們往往不能按時完成,并且壓力很大,遇到問題很難解決,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一些復雜、難度較大的實驗采取小組實驗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來完成實驗任務,在精神上也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實驗壓力,并且通過小組協(xié)作實驗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而對于較簡單的實驗,則可以采用個人實驗的方式來獨立設計并操作完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因此,在實驗方式的選擇上,筆者采用個人實驗與小組實驗相結合的實驗方式,即:對于較簡單、學生可獨立完成的實驗采取個人實驗的方式,而對于相對復雜或者難度較大的實驗采取小組實驗的方式。
3.考試方法——實驗考試與答辯考試相結合
考試是對實踐應用類課程評價的主要方式,而實驗考試為實踐應用類課程考核的主要部分,是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是否達標的重要方式。傳統(tǒng)的筆試為主的實驗方法,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考核,教育技術實踐類課程的考核應以實驗考核為主,教師應在學生的作品中挖掘其創(chuàng)新點,為此,筆者采用實驗考試和答辯考試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實驗考試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上機完成相關實驗作品,并提交至教師郵箱。而答辯考試可以作為實踐類課程考核的補充,要求學生對其作品設計思想和制作過程遇到的難點及作品的創(chuàng)新點進行簡要說明,教師可以進行現場提問,然后由學生進行現場答辯,教師根據其作品的設計思想、難易程度,作品創(chuàng)新點及答辯表現現場點評、綜合打分,通過答辯考試可以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實現經驗共享。筆者采用實驗考試與答辯考試相結合的考試方式,注重考核學生設計技能和實際應用技能。
該教學模式是否能取得預期教學效果,在“三結合”教學模式實施一年后,通過對我校教育技術學專業(yè)2007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三結合”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的調查(如圖1)中,21%的學生認為對該教學模式非常贊成,44%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較贊成,28%的學生認為一般,5%的學生表示不贊成,2%的學生表示很不贊成,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表示贊成該教學模式。
圖1 對“三結合”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
傳統(tǒng)的實踐課教學模式,學生的積極性較低,在“三結合”教學模式開展一年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筆者進行了深入觀察,在課堂上表現為很多學生能夠被教師的精彩講解配以實例演示所吸引,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在實驗課上,學生對于較復雜的實驗,開展小組實驗,合作積極,對于考試,學生能夠按時提交電子作品,并進行精彩地答辯。在訪談中,有學生這樣說到,“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很好地提高我們的實踐技能,并且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意識也得到了發(fā)展,對于實踐操作性的知識不再恐懼,而是非常喜歡。”
在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調查中,多數學生表示實施這種教學模式他們的實踐技能較之以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他們能夠在業(yè)余時間常進行實踐練習,具體表現為能夠在教師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作品的制作,對于實踐課的考試,他們大多數學生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作品并按時提交,在作品答辯的考試中,多數學生能夠將自己作品的設計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實現共享,相互學習。在對教師的訪談中,教師表示運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對實踐類課程更加感興趣,能夠完成較高質量的實驗作品,并且能夠積極參加各種實踐類課程作品比賽,學期考核成績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綜上,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現代教育技術學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實踐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應為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信息時代的應用型人才。
[1]沙景榮,王曉晨.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工程學思想[J].電化教育研究,2005,(7):12.
[2]何克抗.信息時代教育技術學本科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現代教育技術,2007,(11):5.
[3]馮搏琴,顧剛,趙英良.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2007-1.
[4]侯懷銀,劉亞敏.三十年來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進展和問題[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6):9.
[5]孫晶華.加強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實驗教學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J].長春大學學報,2006,(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