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宇,佟茵,吳紅娟
茯苓是常用的傳統(tǒng)藥材,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中。茯苓來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性平,味甘、淡,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茯苓中的主要成分是茯苓多糖等。茯苓多糖有增強免疫、抗腫瘤、護肝等作用[1~2],是國家衛(wèi)生部2002年公布的藥食兩用的藥物之一。茯苓應用廣泛,在《方劑學》[1~2]中,茯苓在祛濕、健脾的方劑中使用率均在50%以上,以茯苓為原料的中成藥達300多種,茯苓是年產銷量過千萬公斤的少數(shù)藥物之一[3]。茯苓中的多糖成分含量高,但單獨煎取時其多糖的溶解度并不高[4],被利用、吸收的多糖并不多。方劑的配伍對茯苓多糖的溶出有何影響?茯苓與它藥兩兩的配伍是否會增加其多糖溶出?我們選取四君子湯、苓桂術甘湯作為代表方,對茯苓在兩方及兩方的拆方中對多糖溶出量和溶出率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UV-1750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公司);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天平儀器廠);移液槍(太龍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離心機(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
茯苓購于湖南靖州市茯苓大市場;人參、白術、炙甘草、桂枝均購于湖南長沙芝林大藥房。
無水乙醇、葡萄糖、苯酚、濃硫酸等均為分析純。
精密稱取10 mg葡萄糖,加蒸餾水定容至100 mL,得到10%葡萄糖溶液,分別吸取0.1、0.2、0.3、0.4、0.5、0.9 mL葡萄糖液于試管中,分別加入0.7 mL5%苯酚,并迅速加入3.0 mL濃硫酸,蒸餾水定容至5 mL,振搖5 min,于UV-17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494 nm處測定吸光度。以葡萄糖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得到標準曲線y=44.125x-0.0803,R2=0.9908。見表1、圖1。
表1 葡萄糖標準曲線
將四君子湯和參苓白術散[5~6]方及兩方拆方后分為16組。1組:茯苓9 g;2組:茯苓12 g;3組:人參9 g;4組:白術9 g;5組:炙甘草6 g; 6組:桂枝9 g; 7組:茯苓9 g,人參9 g; 8組:茯苓12 g,桂枝9 g; 9組:茯苓9 g,白術9 g; 10組:茯苓12 g,白術6 g; 11組:茯苓9 g,炙甘草6 g; 12組:茯苓12 g,炙甘草6 g; 13組:茯苓9 g,白術9 g,人參9 g,炙甘草6 g(四君子湯); 14組:白術9 g,人參9 g,炙甘草6 g(四君子湯去茯苓);15組:茯苓12 g,桂枝9 g,白術6 g,炙甘草6 g(苓桂術甘湯);16組:桂枝9 g,白術6 g,炙甘草6 g(苓桂術甘湯去茯苓)。
按“2.2”項分組,精密稱取各組藥材,分別精密加入20倍樣品量的蒸餾水。煎煮1 h,放冷至室溫,用酸度計測煎液的pH值(見表2),補充加入蒸餾水至原來體積。離心后,取上清液。取各組總體積量的1/3,濃縮至所取體積的1/10。分別加入3倍量無水乙醇,靜置3 h后,離心,取沉淀。分別用無水乙醇洗滌2次,干燥后稱重,得到沉淀量,并計算沉淀得率:
沉淀得率=沉淀量÷3/藥材重量。結果見表2。
表2 藥物沉淀率及煎液pH值
取各組多糖沉淀物,用蒸餾水溶解后,定容至5 mL,離心后取上清液0.25 mL,再用蒸餾水定容至5 mL,得供試品溶液。精密吸取各組供試品溶液0.2 mL,分別加入0.7 mL 5%苯酚,迅速加入3.0 mL濃硫酸,再用蒸餾水定容至5 mL,振搖5 min,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494 nm處測定吸光度,并代入回歸方程,計算出各組藥品含多糖總量,及多糖溶出率。
溶出率=總糖量/藥材總量,結果見表3。
表3 藥物水溶性多糖總量及多糖溶出率
四君子湯來源于宋代的《圣濟總錄》,有近千年的應用歷史,其組成為人參、白術、茯苓各9 g,炙甘草6 g,有益氣健脾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5~6],是臨床常用補氣的代表方和基礎方。茯苓在方中是佐藥,取其健脾、滲濕的功效。苓桂術甘湯來源于漢代的《金匱要略》,有兩千余年的應用歷史,其組成為茯苓12 g,桂枝9 g,白術6 g,炙甘草6 g,有溫化痰飲、健脾利濕的功效,主治中陽不足的痰飲病[5~6],是臨床溫化寒濕的代表方和基礎方。茯苓在方中是主藥,取其滲濕、健脾的功效。兩方均是經典的名方,一為補氣的代表方,一為溫化寒濕的代表方,茯苓在方中任佐藥和主藥的角色,兩方的藥味數(shù)相同,藥物組成相近似,便于觀察和了解。
從表3可以看出,單味藥煎液中,其溶出率依次是人參、白術、炙甘草、桂枝和茯苓,再次說明茯苓的單煎液多糖溶出率并不高。茯苓和人參、桂枝的合煎液中多糖總量小于各單煎液之和;茯苓和白術合煎液中,當茯苓、白術等量時,其多糖量接近單煎液之和;當茯苓量倍于白術時,其多糖量明顯小于單煎液之和;茯苓和炙甘草合煎液中多糖量均高于兩藥單煎液糖量之和,說明茯苓和炙甘草配伍可增加多糖的溶出。參術草(四君子湯去茯苓)、桂術草(苓桂術甘湯去茯苓)合煎液多糖量明顯小于三藥單煎之和。四君子湯和苓桂術甘湯多糖含量雖小于其單煎之和,但其多糖量均高于參術草合煎與茯苓單煎之和、桂術草合煎與茯苓單煎之和,說明茯苓在兩方的配伍中對多糖的溶出有利。從表2中看出,多糖的溶出與溶液PH值的關聯(lián)性不明顯。
以上結果說明,一是藥物配伍后其多糖成分不是簡單相加的過程,但茯苓在四君子湯和苓桂術甘湯配伍中對增加多糖的溶出起促進作用。二是茯苓與炙甘草的配伍可以增加多糖的溶出量,與人參配伍其多糖溶出明顯減少。這為四君子湯、苓桂術甘湯的配伍應用及茯苓與它藥的配伍關系提供了一點實驗依據。
[1]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 張廷模.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3] 王惠清.中藥材產銷[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4] 吳紅娟,魯耀邦,肖錦仁,等.松根液對發(fā)酵茯苓菌絲產量和多糖成分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7(2):39.
[5] 謝鳴.方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6] 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