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燁 李子明 申屠陽
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種炎癥急性時相的反應蛋白,主要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介導下由肝臟產(chǎn)生[1]。近年來有大量的研究表明CRP在結直腸癌[2]、食管癌[3]等人類腫瘤中可作為發(fā)病風險和影響預后的指標。最近又有研究[4]表明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CRP水平也可作為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但是否對早期手術的患者預后產(chǎn)生影響分析甚少。我們通過回顧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月上海市長寧區(qū)中心醫(yī)院及上海市胸科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I期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了解I期NSCLC患者術前CRP水平與臨床特征之間的關系以及對預后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月上海市長寧區(qū)中心醫(yī)院及上海市胸科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共96例I期NSCLC患者,平均年齡65歲(表1)。術前分期工作包括:血液生化檢查、胸部CT掃描、上腹部B超和CT、骨同位素掃描、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頭顱CT或MRI檢查。懷疑有遠道轉移的患者均排除在分析之外。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手術切除,支氣管切斷均為陰性。所有分期標準按照UICC第七版標準。
1.2 CRP水平檢測 術前采外周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采用膠乳免疫透射比濁法計算出CRP的含量。檢測儀器為雅培公司生產(chǎn)的C80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RP正常范圍:CRP≤5 mg/L。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患者的數(shù)據(jù)以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用Kaplan-Meier進行生存分析,Log-rank檢驗分析生存差異,建立COX回歸分析了解患者的預后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特征與CRP水平的相關性 96例患者中CRP≤5 mg/L者66例。鱗癌(P<0.001)、腫瘤直徑>3 cm(P<0.001)的患者CRP水平較高(表2)。將年齡、性別、吸煙史、病理類型、腫瘤最大徑與CRP水平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提示腫瘤最大徑與血清CRP水平相關(P=0.039)。
表1 納入本研究患者的一般特征Tab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表2 不同臨床特征血清CRP水平Tab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serum CRP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圖1 CRP>5 mg/L組與CRP≤5 mg/L組患者的總生存期比較Fig 1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between CRP>5 mg/L group and CRP≤5 mg/L group
2.2 生存分析 96例患者中CRP≤5 mg/L組66例,CRP>5 mg/L組30例。隨訪終止時,死亡27人,其中CRP≤5 mg/L組9例,CRP>5 mg/L組18例。兩組總生存曲線見圖1,提示CRP>5 mg/L組5年生存率明顯低于CRP≤5 mg/L組(54.1%vs78.2%,P=0.021)。COX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提示CRP水平是影響總生存期的獨立因素(P=0.023)。
CRP檢測是一項有效的輔助檢查指標,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診斷和抗生素療效的監(jiān)測,被譽為炎癥標志物而為人們所熟知。近年來研究[5]發(fā)現(xiàn),血清中的CRP水平會隨著炎癥、損傷或腫瘤等各類疾病的變化而迅速增加或減少,因此可用于預測疾病的危險程度、跟蹤病程、判斷治療效果和預后。研究[6]結果顯示肺癌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增高主要集中在有吸煙史的鱗癌患者。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有吸煙史、鱗癌患者的CRP水平較高??紤]其原因是由于吸煙史的男性患者多為鱗癌,而鱗癌組織易壞死變性,且易出現(xiàn)阻塞性炎癥,從而導致CRP水平的增高。
2009年出版的UICC第六版國際肺癌新分期標準中,腫瘤組織最大徑成為影響患者分期以及預后的重要因素。而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CRP水平與腫瘤最大徑正相關。這也預示著CRP水平對患者的預后也存在影響。通過對96例患者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CRP>5 mg/L組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顯低于CRP≤5 mg/L組(54.1%vs78.2%,P=0.021)。有文獻[7]指出腫瘤的進展以及預后與腫瘤以及自身的炎癥反應有密切關系。有研究[8]表明大多數(shù)的實體上皮惡性腫瘤患者的體內存在炎癥,有近半數(shù)的患者在診斷時可能存在有急性相反應,另外可能由于惡性腫瘤周邊區(qū)巨噬細胞胞質或瘤細胞蛋白酶的釋放,造成CRP合成的增加,最高可達300 mg/L。現(xiàn)研究[9]認為CRP的升高獨立于腫瘤的分期之外可以作為許多類型的惡性腫瘤的預后因子。Kato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濃度正常的CRP與增高的CRP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明顯差異(24. 9個月vs3. 7個月,P<0.01 ),提示CRP是晚期NSCLC生存預后的獨立因素。國內學者潘建平等[11]對NSCLC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與化療療效的相關性進行統(tǒng)計,其研究顯示治療有效組化療后2周血清CRP濃度平均值下降了77.9%,而治療無效組化療前后血清CRP濃度平均值無明顯變化。
表3 影響患者生存狀況的多因素分析Tab 3 Analysis survival condition affected by mutiple factors
本研究結果表明,腫瘤最大徑是引起I期NSCLC患者術前CRP水平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CRP增高者5年生存率降低。提示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I期NSCLC患者,可以考慮通過術前血清CRP水平預測患者的臨床特征并評價其預后,這無疑給臨床提供了一個簡便而又具有可重復性的方法。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尚待前瞻性深入研究籍以進一步驗證該指標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