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立 張超平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轉動慣量是剛體動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工程實際中有許多合理利用剛體轉動慣量的實例,例如,減小電動機轉子的轉動慣量,可以提高電動機的啟動速度;增大發(fā)動機飛輪的轉動慣量,可以使發(fā)動機運轉更平穩(wěn)等。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如果能合理利用轉動慣量,可以使訓練更科學,動作更優(yōu)美。
體育舞蹈項目以其優(yōu)美的姿態(tài)、明快的節(jié)奏以及強烈的感染力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開展。轉體是體育舞蹈項目的一種基本技術,其主要是指圍繞身體垂直軸(縱軸),單腳或雙腳站立的旋轉運動。從力學方面講實現轉體運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運動員轉體時,一只腳作為支撐軸,另一只腳用力蹬地(如圖1),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地面給運動員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使人體獲得了來自外界的驅動力矩,從而獲得了朝著預定方向轉體的角動量(動量矩)。
圖1
式中:J—角動量,
IZ—轉動慣量,
ω—角速度,
M—外力矩。
根據式(1),在此階段為了獲得較大的角動量,應該設法增大轉動慣量,根據剛體轉動慣量計算方法,舞者在轉動時,轉動慣量的計算公式為:IZ=IZ1+IZ2,式中,IZ1為除雙臂以外部分對轉軸的轉動慣量,
轉動剛體動力學基本原理:[1]這部分轉動慣量一般變化不大;IZ2為人體雙臂對轉軸的轉動慣量,這部分轉動慣量是可變的。
當雙臂下垂時轉動慣量IZ2'=2mbl02,mb為舞者的單臂質量,l0為舞者肩寬的一半,當雙臂水平外伸時,設雙臂為均質桿,轉動慣量為
代入上式得 IZ2″≈18.16mbl02≈9IZ2'
可見雙臂水平外伸的轉動慣量比雙臂下垂時增加了約八倍,因此,在此階段運動員應盡可能使雙臂水平外伸,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轉動慣量,以獲得更大的角動量。
式(2)是動量矩定理,它表明了角動量的增加取決于外力矩的大小,因此,在力臂相同的情況下,增大蹬地力量是人體獲得更大角動量的基礎。
這一階段要求人體高速旋轉,顯示快速轉動的美感。此階段運動員一只腳尖點地,另一只腳收起,若不計摩擦力和空氣阻力,在理想情況下,人體不受外力矩的作用,應該符合動量矩守恒定律
由式(3)可以看到,轉動慣量與角速度成反比,轉動慣量越小角速度ω就越大。所以此時運動員應該快速將雙臂收起,使整個人體的質量盡可能靠近人體縱軸。根據以上轉動慣量的計算結果,雙臂轉動慣量可以減小約八倍,從而可以使運動員的轉速提高八倍,增加轉動過程中的美感。當然,由于有摩擦力的作用,人體的轉動并不完全符合動量矩守恒定律,實際情況是,雙臂收起后,轉速明顯加快,而后再由快到慢,最終會停止轉動。
在高空中走鋼絲是一項極具危險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表演項目,如圖2所示。近年來,走鋼絲的高度和跨度記錄不斷被刷新,花樣也是不斷更新,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手中都是拿著一根又重又長的直桿,也叫平衡桿,運動員主要是利用長桿的轉動慣量來調整系統(tǒng)(人和桿)重心位置,來保證身體平衡的。
圖2
取長桿為研究對象,如圖(3)所示。如果系統(tǒng)的重心偏向人的右側(A側),調整的方法是人對長桿施加一個逆時針轉向的力矩,即人右手(A)的力稍減少一點,左手(B)的力稍加大一點(FB'>FA'),這時長桿受到一個逆時針轉向的力矩。根據定軸轉動剛體動力學微分方程得
圖3
再取人為研究對象,由圖(4)得
根據作用與反作用原理有,
解(4)、(5)兩式可得
圖4
由上式可知,φ桿、φ人與對應的轉動慣量成反比,我們希望人的轉角盡可能大一些,以便及時迅速地調整重心,而桿的轉角小一些以便保持基本的水平位置不變,這就是說希望桿的轉動慣量要比人的轉動慣量大,大得越多調整重心的效果越好。
設運動員的質量為70kg,身高為1.8m,重心到鋼絲繩的距離為1.2m,其對鋼絲的轉動慣量為J人=70kg·m2;平衡桿的質量為27kg,桿長為12m,其對鋼絲的轉動慣量為J桿=363kg·m2,可見平衡桿的轉動慣量約為人轉動慣量的5倍,由(6)式可知,平衡桿轉動1度角,運動員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動5度角,也就是說運動員可以把長桿當作一個穩(wěn)固的物體,隨時對它施加力矩以改變系統(tǒng)的重心位置,使系統(tǒng)的重心始終保持在鋼絲繩正上方可控制的范圍內,保證運動員在鋼絲上平穩(wěn)的行走。
轉動慣量不僅只用在以上兩例中,實踐證明在其他競技運動中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例如,短跑運動員在擺腿時,通常需折疊大、小腿,以減小下肢對髖軸的轉動慣量,從而快速前擺;而上肢也是在肩關節(jié)內擺動,采用屈前臂,以減小上肢對肩關節(jié)的轉動慣量而快速擺動。再如,跳水運動員在作直體轉身動作時,就將手臂盡量貼近身體縱軸,兩腿靠攏,從而減小轉動慣量,加大旋轉速度。而當他做團身空翻時,就盡量抱緊身體,使身體各部分盡量靠近額狀軸,減小轉動慣量,加大旋轉速度,而當他完成了翻騰動作準備落地時,又伸展身體,以加大轉動慣量,減小旋轉速度,為平穩(wěn)落水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綜上所述,理解和掌握合理利用剛體轉動慣量的技巧,對于運動員完成高難度動作、提高動作的藝術性、觀賞性,獲得更好的競技成績是很有幫助的,運動員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再加上勤學苦練,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孫世賢,黃圳圭.理論力學教程[M].北京: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運動生物力學編寫組.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秉業(yè).身邊的力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賈書惠.質系動量矩定理應用二例[J].力學與實踐,2003,(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