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楊 朱麗霞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劉 楊 朱麗霞
2005年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qū)、家庭、學校、企業(yè)和農村”。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傲幕ㄔO”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工作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十二五”的重要發(fā)展期,深入研究廉政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對于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既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我們所構建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當前,我國改革發(fā)展處在關鍵時期,我們黨所處的執(zhí)政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在新任務、新要求面前,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廉政文化的滋養(yǎng)和支撐。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個亟待研究的新課題,是推動新時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斷深入并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性工程,也是推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先進的、積極向上的廉政文化建設,使人們的思想意識與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形成良性互動,才能為經濟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廉政文化是關于廉政廉潔的知識、信仰、規(guī)范、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它雖然屬于文化范疇、生長在精神文明家園,但與經濟建設、民主法制、文化繁榮、社會公正等,有著全方位的聯(lián)系。所以,和諧社會建設的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廉政廉潔文化的支撐。加強廉政廉潔文化建設,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扶正祛邪”和內聚動力、外樹形象的效用。廉政廉潔文化是培育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厚土壤?!傲疂崱保粌H要求權力與經濟關系上的干凈清白,也要求權力在社會政治領域必須遵循民主公正的原則,反對個人專斷和官僚主義。廉政是公正的基礎,廉潔是正義的基石。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正義離不開廉政廉潔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先進文化。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可以傳導正確的價值取向,對人們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廉政意識和廉政觀念內化為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準則。
清正廉潔,是一個社會政治文明的基本表現(xiàn),也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廉政文化正是肩負著這一光榮使命的先進文化。廉政文化建設具有導向作用。文化反映的是社會的共同追求,一旦形成具有廉政特色的文化,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體現(xiàn)了黨中央提出的“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在當前形勢下,建立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同時面向全社會的廉政文化,可以有效地拓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領域,增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有利于抵制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黨員干部的侵蝕,從源頭上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線。同時,廉政文化也是強化監(jiān)督制約意識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增強全黨、全社會的監(jiān)督意識,在全社會建立健全監(jiān)督體系,推動監(jiān)督措施的全面落實,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思想道德是基礎。同時,廉政廉潔文化又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脊梁”,是社會“正氣”的代名詞。培育廉政廉潔文化,弘揚廉政廉潔精神,確立廉政廉潔的觀念,能夠從根本上抑制人們與生俱來的某些不正當私欲,抑制權力的異化,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公正營造良好環(huán)境,最終達到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目的。以思想建設推進廉政文化構建,要做到下面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按照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核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和正確的權力觀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艱苦奮斗、廉潔從政”和“為民、務實、清廉”等主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事業(yè)觀、工作觀和政績觀,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增強宗旨觀念,真正使廣大黨員干部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二是把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觀念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提高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是廉政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三是把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政文化素養(yǎng)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基礎內容。把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政文化素養(yǎng)作為基礎工作來抓,堅持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廉政文化建設是一個教育和養(yǎng)成的過程,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廉政廉潔文化建設必須要有工作體系作支撐,建立長效保障機制,才能使廉政文化建設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以制度建設推進廉政文化構建,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科學規(guī)劃,立足長遠。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應立足長遠,科學規(guī)劃,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大文化”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之中,納入廉政“大宣教”工作格局,著眼現(xiàn)實,點面結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分階段實施,為培育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廉政廉潔文化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全黨動員,全社會參與。每一個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都要把自己擺進去,參加廉政廉潔文化建設,在不斷地接受熏陶和教育中強化自己的廉政廉潔意識。同時,要鼓勵廣大的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積極參與,使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積極擁護,廉政文化深入民心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社會和諧的構建就有了廣泛的依靠力量。三是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廉政廉潔文化建設的重點在管人管財管事管項目的政府重點部門。通過開展廉政廉潔文化進機關活動,發(fā)揮機關公務人員示范和導向作用。四是創(chuàng)新方法,拓寬途徑。創(chuàng)新載體,整合資源,發(fā)揮社會中介組織作用,把廉政廉潔文化“滲透”到機關、企業(yè)、農村、校園、社區(qū)和家庭,“滲透”到課堂、舞臺、報刊等網絡媒體之中。建立廉政文化教育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政務公開基地,夯實廉政廉潔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先進文化。要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下,大力建設和諧文化,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投身和諧社會建設。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發(fā)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其次,廉政文化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塑造人們的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方面,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梢哉f,廉政文化與和諧文化是一種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和諧文化的提出,為廉政文化賦予了新的內容;廉政文化的發(fā)展,又能夠有力地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廉政文化與和諧文化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自覺地將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和諧文化建設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之中,通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促進和諧文化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條件。
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持不懈的抓好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不斷教育和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作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才能自覺抵御各種腐敗落后思想的侵蝕。依靠良好的黨風政風,也會帶出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fā)展,不斷推進競爭與效率,公平與正義、諒解與寬容、文明法治的和諧統(tǒng)一,為構筑社會和諧提供精神支柱。以作風建設推進廉政文化構建。一是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貼近人民群眾,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氣力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二是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發(fā)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我們的事業(yè)推向前進,使各項政績真正經得起實踐、群眾、歷史檢驗。三是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牢記“兩個務必”,帶頭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帶頭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各項工作中都要貫徹勤儉節(jié)約原則。
廉政文化必須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把發(fā)展社會主義廉政理論與建設廉政文化結合起來,加深對廉政文化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積極探索總結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廉政思想,創(chuàng)新廉政理論,改進廉政文化建設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逐步深化認識,把握規(guī)律,不斷把廉政文化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借鑒中發(fā)展。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植根于民族廉政文化的沃土,提煉、挖掘散落的有關廉潔自律、扶貧濟困、浩然正氣、忠心愛國、勤政務實等古代的優(yōu)秀廉政思想;借鑒和吸收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優(yōu)秀廉政文化成果,大力倡導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效率誠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時代特征的新觀念、新道德,作為廉政文化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內核,使廉政文化建設更具科學性、時代性。
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既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又要著眼當前,把廉政文化建設放到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等各項工作中總體把握,長遠規(guī)劃,整體推進,對已成熟的想法和基層成功的經驗要大膽實踐,積極推廣,取得實效。既要營造氛圍,又要循序漸進,在現(xiàn)有良好廉政文化建設大氣候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共識,加大探索的力度,培植一批典型,注意把握文化的特性,防止一哄而起,造成與生活、工作環(huán)境不相協(xié)調。要面向基層,從不同群體、對象實際出發(fā),研究創(chuàng)造新載體,做到面上有規(guī)劃,點上有實踐,使這項工作全面、持久、深入開展。
作者:劉楊,中共湖北恩施州委黨校教師
朱麗霞,湖北省武漢紡織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