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玲 彭菲
吻合口瘺是胸段食管癌切除術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術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目前我科行中、上胸段食管切除,手術方式采用頸、胸、上腹部3切口術式,使吻合口瘺明顯減少,使發(fā)生的頸部食管吻合口瘺容易處理,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行食管癌3切口頸部吻合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齡45~69歲,平均57.2歲。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頸,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術。術后發(fā)生頸部吻合口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采取積極措施治療及護理,全部愈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24 d。
1.2 吻合口瘺原因分析及臨床表現 食管癌患者大多術前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導致組織營養(yǎng)不良,機體免疫力低下,易發(fā)生細菌感染,組織脆性增加,影響吻合口愈合,導致吻合口瘺。另外,吻合口張力過大,導致吻合口供血減少,易造成吻合口缺血,影響吻合口愈合,也容易導致吻合口瘺。吻合口瘺常發(fā)生在術后3~12 d,表現為頸部切口紅、腫、疼痛,切口滲液或切口有似營養(yǎng)物質滲出,口服美蘭可確診。
2.1 心理護理 因患者經過一次手術,術后發(fā)生吻合口瘺使患者感到恐懼、焦慮、甚至絕望等一系列心理應激反應,護士必須以誠懇的態(tài)度、嫻熟的操作技術,給患者以信賴感和安全感,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減少患者的憂慮。在這種情況下,家屬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也應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指導他們與醫(yī)護人員共同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安慰,給予患者親切的關懷和照顧,能給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使患者能愉快地接受各種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基礎護理 術前全面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了解患者進食情況,對可以進食的患者,指導患者合理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含豐富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飲食。對進食困難且營養(yǎng)狀況較差,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貧血 、低蛋白血癥,采用腸內營養(yǎng)或靜脈輸液、輸血給予糾正[2]。囑患者頭頸部不要左左搖動。翻身時,指導患者頭、頸、身成一直線。減少頭頸部活動,減輕吻合口張力,利于吻合口瘺愈合。
2.3 保持有效的胃腸減壓 胃腸減壓是胸外科常用的護理操作,其目的是引流胃內積液及胃腸道積氣,減輕腹脹及吻合口張力,利于吻合口瘺愈合。觀察減壓引流的量及性狀,經常擠壓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暢時,可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并及時回抽,避免擴張而加重吻合口瘺。發(fā)生吻合口瘺后,立即給患者行胃腸減壓,這樣可以減輕吻合口局部水腫及張力,而且還可以減少消化液漏至胸腔腐蝕胸內臟器,從而避免或減輕胸內感染。
2.4 營養(yǎng)支持 食管癌術后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至關重要。因此吻合口瘺發(fā)生后,根據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選用TPN或TEN,但鑒于TPN價格昂貴且易發(fā)生并發(fā)癥,故5例患者在發(fā)生吻合口瘺1~7 d后,采用德國生產的聚氨酯胃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在胃鏡的引導下置入十二指腸遠端行TEN。管喂第1天,給予生理鹽水50 ml/次,總量控制在500 ml以內;24 h后根據患者情況逐漸給予米湯、果汁、腸內營養(yǎng)液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管喂前及管喂后1 h內幫助患者取頭高斜坡臥位、管喂前后均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20~50 ml沖洗管道。管喂時采用分次灌注法,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腹脹等現象。管喂完畢,用消毒紗布包扎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末端。
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行食管癌術后出現頸部吻合口瘺5例.從患者的病情出發(fā),經積極治療護理,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24 d,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
吻合口瘺是食管癌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早期發(fā)現,正確處理對創(chuàng)面愈合具有重要意義。在臨床治療中,吻合口瘺患者病程長,消耗大,加之長期臥床,常死于營養(yǎng)障礙和感染,病死率較高。筆者根據食管癌術后并發(fā)頸部吻合口瘺這一情況,在護理上加強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等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見,術后密切觀察和護理,早期發(fā)現吻合口瘺的發(fā)生并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是保證吻合口瘺盡快愈合的前提條件.達到吻合口瘺早期愈合的目的,促進康復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陳風才,等.胸部外科急癥處理.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80-89.
[2]黎介壽.營養(yǎng)支持應用于胃腸外科的經驗.中華普外科雜志,2008,15(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