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霖
語文課難上,語文素養(yǎng)難提高,即便有了先進便捷的多媒體技術,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還是難。課件越來越花哨,語文老師制作課件的能力越來越強悍,卻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并不盡如人愿,學生成了知識的存儲器,囫圇吞棗,多數(shù)只能對文本作表層的泛泛理解,無法感悟文本深層的哲理內(nèi)涵。
語文其實是一門魅力獨特韻味十足的學科,可以引領學生進入博大精深的精神殿堂,可以帶來心靈的感動、震撼,甚至飛躍。按部就班的許多串講模式,或形式上改良過的啟發(fā)式,會帶來課堂清晰的條理以及互動的活躍,運用多媒體還可達到提高效率、加快課堂節(jié)奏、擴充課堂容量的效果,但或許這些都只留于淺層,“標準化”的程序加之多媒體的渲染,表象的熱鬧繁榮卻還是局限于淺層次的讀解。
我們經(jīng)常會去思考,語文學科的精髓究竟在哪里?一堂形式多樣華麗的課自然會令人賞心悅目,卻不能意猶未盡,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而有時一堂樸素簡單而有心靈深層互動的語文課,卻會讓人終生難忘。原因究竟在哪里?
通過多年思考,其一語文課必須進入個體心靈的審美體驗,與文本的語言、情感、思想交融一體,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也就是步入感同身受的境地。從高中階段的學生來看或許并不具備鑒定批評的資格,更多的應該是體驗感悟和完善人格;其二必須進入博大精深的哲學層面的思考,這是回到更高層次的理性總結(jié),從而揭示人的真實本性,探索生命的價值意義,體現(xiàn)豐富深邃的人文內(nèi)涵。
這兩點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提出深刻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或許可以定位為“普及者、守護者、布道者”的角色,守護著千年傳承的人文精神,布道的是人性本真最純粹的光輝,好的語文老師或許是學富五車飽讀詩書的博學者,或是行萬里路流悲憫淚的旅行家,他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不予言說,已經(jīng)韻味十足。這種對文化內(nèi)涵的不舍不棄,或許就是新課標探索的語文精神吧。
以粵教版莊子的《逍遙游》為例吧,網(wǎng)絡有許多課件下載,制作精美,內(nèi)容豐富,但還是不能讓人明白莊子要說什么,為何否定了最長壽的人,又接著否定最能飛的人? 為何“無己”能成“至人”,“無功”能成“神人”,“無名”能成“圣人”,成為這些人有意義嗎?
如果學生能去體驗該文的境界,可以說已經(jīng)觸碰到了與中國人血脈相連的道家文化的脈搏,但我們的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生命體驗的引導。語文課是感性體驗慢慢上升為理性精神的過程,任何形式都是“誘餌”,如果不能引入與生命體驗都是徒勞無益的,升華的是抽象的終極精神,形式被囿于不恰當?shù)谋硐?,會扼殺想象力和靈性思維的能力。
于是探索性地設計了體驗環(huán)節(jié),拓展文本,畫外之音,巧妙穿梭。體驗式的提問讓學生深入思考探討。
步驟一、莊子以編草鞋為生,他的生命狀態(tài)是怎樣的?卑微的生活能令他快樂嗎?再插入啟發(fā)式的典故,為何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能不改其樂”?他們的快樂究竟在哪里?
學生初步探討,慢慢體驗到是飽讀詩書的快樂,是思考人生真相的快樂,是遠離塵世紛爭解脫身形勞役的安樂。
步驟二、莊子拒絕媒聘為楚相之事,以龜?shù)纳鼱顟B(tài)延伸,是楚王快樂還是他快樂?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通常放不下的是什么?虛榮、地位、俸祿、成就、享樂、自我?莊子放棄這些在追求什么?
慢慢引入莊子是一位孤獨的精神追求者,而其內(nèi)心的豐富與喜悅又有幾人知道?再穿插《秋水》中故事。
楚威王遣兩位大夫去說服莊子為相。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于涂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p>
學生體驗龜?shù)纳鼱顟B(tài)或許會有深入的觸動,莊子不愿讓世俗的誘惑來勞累身形,他需要的是身形精神的健碩飽滿,能與自然宇宙的自在相續(xù)的對話,或許我們太多的執(zhí)取顧盼阻滯了親近自然回歸本真的道路。
步驟三、莊子妻子去世為什么他鼓盆而歌?他臨終的狀態(tài)又是怎樣?每個人生命的恐懼究竟在哪里?死亡來臨會有哪些恐懼呢?逍遙究竟指超越了什么?
引述莊子大限之日的故事。
弟子嗚咽有聲。弟子道:“想先生貧困一世,死后竟沒什么陪葬!”
莊子坦然微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寶,以萬物作陪葬。還有比這更好更多的陪葬嗎?”
體驗生命的終極是最真實的人生答卷,坦然抑或恐懼?語文課引入生與死的主題探討,或許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作為文學最大的主題,語文課無法回避。文本的講讀結(jié)合體驗式的故事,步入深邃的哲理層面,當進入生與死的嚴肅思考時,每個人的體驗會放大,對所有放不下的恐懼的思考或許會引發(fā)智慧,而真正與莊子共鳴。
莊子視死如生,與天地萬物合一。他的形體融入了天地,因為他的心靈精神超越了所有世俗物質(zhì)的執(zhí)取與虛空的名譽,沒有羈絆與恐懼才是他永恒逍遙快樂的源頭。“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p>
體驗式的提問學生分享,沉重深刻的思考,到最后可能豁然開悟,原來莊子要的是這樣的生命狀態(tài),生命的本質(zhì)是沒有任何的羈絆,是大自在大逍遙?!谤i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比绱说陌蹴珈`物,也要依賴風息而動,“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如此的德善高士,他還是有所依待。當心放下一切外在的顯現(xiàn)無所依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逍遙。這樣可以理解斥鴳如楚臣,鵬鳥如國君,列子如尋求生命本質(zhì)的人,最后的逍遙是放下所有的外相而入人性本真的境地。
天地渾成,心能大到涵蓋整個宇宙的時候,自我的個體消失,融入茫茫寂然又充滿能量活力的永恒世界,不需要有任何依憑,因為你就是宇宙本身,我們從未分離,只是我們的心迷失在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里,而與自己的本體隔絕了,所以從未獲得過真正的逍遙和自由。當生命與天地宇宙渾然合一的時候,形體和精神就不會虛虧,這種聯(lián)結(jié)的源頭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
這種思考或許對高中的學生是人生探索的一次飛躍,《逍遙游》課例的挖掘深度,也關系到幾千年根深蒂固的道學文化在新時期的延續(xù)傳播,當進入哲學層面的思考,回歸人的真實本性,探索生命的價值意義,會對漫漫人生有更高的指引,學生會從新的高度思考人生,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瓶頸,有身體的病痛,有精神的悲苦,許多時候或許真的會無路可走,或許可以從莊子與自然合一的大智慧中生長出清潔的精神,洗滌凡塵染著的心智,滋養(yǎng)出超越苦難的驚人內(nèi)力。這樣的教學或許才真正體現(xiàn)了豐富深邃的人文內(nèi)涵。
當然,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會錦上添花,課件宜少而精,歷史背景圖片、基礎知識例題,哲理性的總結(jié),運用課件都會有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效率,擴大了課堂容量;還有多媒體若是注重了藝術性的選件,摒棄泛泛而選,也會有意料不到的效果,當一張藝術含量高的照片或一段實錄,配上融情的音樂,在恰當?shù)恼n堂教學節(jié)奏中展露,會有驚人的震撼力,教師應將自己的身心靈全部融于課堂,他是多媒體真正驕傲的主人!
《逍遙游》的課件除了用于基礎的字音練習,主要用來展示相關的典故,莊周夢蝶、鼓盆而歌、《秋水》神龜?shù)牡涔?、臨終的典故,還加了一段電影《孔子》中顏回舍身下冰河打撈書簡的視頻片段,在恰當?shù)墓?jié)奏中插入,學生會進入超越生命外在依賴的精神層面的世界,品質(zhì)、氣節(jié)、境界都是可以體驗并感悟的。即使只是短暫的課堂瞬間,點滴的感動也足以留存在記憶深處,而在未來的歲月中清晰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