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洋 劉 博 任君旭 王海萍*
(1河北北方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 2河北北方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張家口 075000)
隨著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組織學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充實和發(fā)展。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或更深層次,并與許多學科如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產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各學科知識相互滲透,但最終都離不開組織學技術,這是各項研究工作的基礎。去年我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中開展了組織學技術選修課。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我們教學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聽課效果,使學生在以后的科研活動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術是這門課程關鍵的問題。我們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教師為本位、以傳遞接受知識”為基本特征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嚴重阻礙了醫(yī)學教育自身的發(fā)展與提高。組織學技術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以自我為中心主動學習,鍛煉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基本操作的實踐能力,使他們逐步能夠運用所學理論來解決、分析問題。我們在開設該課程過程中設計了一些綜合性實驗,如先做 HE染色觀察某一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然后利用特殊染色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其中的某一成分,即定性分析,再利用一些軟件教授同學們如何對所做的結果進行定量分析,使學生們能夠將多種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對科學研究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在組織學技術這門選修課中,一半以上的課時是實驗課,我們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操作機會,還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只有敢于思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和領域對自己有所提高。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在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下功夫[1]。
2.1 在教學內容上不再過于強調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而是注重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培養(yǎng)同學們的分析能力,鼓勵他們在操作步驟上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在實驗課程中,我們要求同學們通過他們的實驗結果來解釋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從機械地按照實驗步驟做、對實驗的簡單重復,一步步轉變?yōu)橹鲃铀伎济恳粚嶒灢襟E的原理,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了解關鍵步驟的目的與作用以及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部分同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思考出一些實驗的改良方法。總之,這種模式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鍛煉學生的科學研究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掌握[2]。
2.2 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轉變?yōu)閼媚芰Φ呐囵B(yǎng)。本門課程不采取考試形式的考核方法,而是要求同學們在學完這門課程后自己查閱資料,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實驗方法設計一個實驗,比較幾種方法的優(yōu)劣,并分析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原因,讓學生懂得實驗結果不是單一化的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對實驗的探索。通過這樣的考試模式全面檢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驗方法的掌握程度。
2.3 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今年,我們實現(xiàn)了限額招生,目的就是能讓同學們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實驗的前期準備、預實驗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先帶領各班興趣小組的學生來進行,然后在實驗課上由教師指導,興趣小組學生為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完成每一個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讓他們明白合作對于科研的重要性。這種模式也可促進學生間的學習交流,營造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
3.1 了解組織學技術的新進展、新動態(tài),及時增補新方法。組織學技術是一門實用性強且發(fā)展更新較快的學科,在授課中我們適當增補了比較前沿的知識點如基因沉默、干細胞移植等等,對特殊染色等在目前的實際科學研究中較為少見的方法只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使這門課程達到“學以致用”的授課目的。
3.2 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理論教學效果。組織學技術的很多實驗方法和原理如果只靠講解和畫圖是不容易讓學生理解的,比如組織芯片中如何在受體蠟塊中打孔,如何將供體蠟塊的特定位點成功種植于受體蠟塊中等內容若能配以圖片、動畫加以演示,則使講解更加直觀、生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同時,多媒體的應用也節(jié)省了板書、畫圖等占用的時間,大大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使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點,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目前,組織學技術尚無全國統(tǒng)編教材,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今年,我教研室精選教學內容,結合組織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本教研室的實際情況,自編教材,注重實用,同學們反應良好。綜上所述,我們在近兩年的組織學技術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以上幾方面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探索,比如,有許多實驗是綜合性的,需要多學科互助合作來完成,如果條件允許今后在我們的科研中心可以嘗試多學科共同開展綜合性實驗,讓不同年級的學生觀摩或參與到這樣的實驗當中,這樣可以為我院更多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學習組織學技術的平臺。
[1]曾征倫,柯立珊,徐秋英,等.加強中醫(yī)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培養(yǎng).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7):182-183
[2]謝永紅.論醫(yī)學本科生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嘉興學院學報,2006,18(0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