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吉林省白城市地區(qū)醫(yī)院 吉林 白城 137000)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1]。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F(xiàn)就糖尿病臨床護理方法及體會報道如下。
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79例糖尿病患者,男37例,女42例,年齡51~79歲,平均65歲。
1.2.1 防止并發(fā)癥 糖尿病極易并發(fā)各種感染,常見的有皮膚、足部、泌尿系統(tǒng)、呼吸道感染等。在護理過程中盡量避免感染。(1)注射胰島素時,局部皮膚嚴格消毒,以防感染;(2)要經(jīng)常巡視病房,及時發(fā)現(xiàn)低血糖的早期癥狀。發(fā)現(xiàn)時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靜。能進食者可食用糖類食物,不能進食者給予50%葡萄糖20~40mL靜脈推注。
1.2.2 胰島素的應用 胰島素是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激素??梢栽黾悠咸烟堑睦?促進葡萄糖轉變?yōu)橹?增加糖元合成而和抑制分解,因而產生降血糖的作用,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藥,使用時應做到一下幾點:(1)胰島素注射前用安而碘消毒藥瓶蓋,抽取胰島素:保持視線與注射器上的刻度水平,針尖刺入皮下組織不可>45°。注射時間3~5s,注射完畢,用干棉球輕壓針刺處,迅速拔針。(2)劑量必須準確,采用1mL注射器抽藥(抽吸時避免震蕩藥液),進行皮下注射,注意注射部位經(jīng)常變換,交替注射防止注射部位組織硬化。(3)2種胰島素合用時,應先抽取正規(guī)胰島素,再抽魚精蛋白鋅胰島素。
1.2.3 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可能促使糖尿病的發(fā)生,并有可能加重癥狀,同時心理因素又影響治療效果[2]。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地心里干預。有助于改善焦慮、抑郁心理,使血糖易于控制,減少住院時間及費用,值得臨床護理使用。(1)糖尿病患者易產生煩躁、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護士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向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科普知識,用高尚的情操喚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樂觀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減少和延緩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2)做好解釋工作,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講解不良情緒與疾病預期的關系,使患者能以客觀的、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針對有急躁心理者,要糾正他們治病心切的心理,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控制,保持開朗、樂觀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心理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消除各方面因素引起的急躁心理。
1.2.4 飲食護理 在飲食上,糖尿病患者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飲食應根據(jù)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使其減輕體重。(2)飲食應科學合理,不可太過與不及。一點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現(xiàn)酮癥。應根據(jù)自己的病情、體重、身高,嚴格地進行計算,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科學地、合理地安排好飲食。(3)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4)糖尿病病人還應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時,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等。
1.2.5 出院指導 (1)心理健康指導:鼓勵病人保持豁達開朗的心境和穩(wěn)定的情緒,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2)合理用藥指導:指導病人用藥的時間,劑量、方法以及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等。(3)康復指導:指導病人選擇運動方式及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宜。注意皮膚清潔,尤其是足部、口腔、陰部的清潔,預防感染,有炎癥、創(chuàng)傷時要及時治療;定期門診復查,平時外出時注意攜帶糖尿病治療情況卡。
本組糖尿病患79例,經(jīng)過治療和護理,顯效51例,有效2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1.14%。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方面的疾病[3]。其特點是由于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和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電解質和水的代謝紊亂。早期糖尿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不易覺察。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如任其發(fā)展,將成為不可逆性的改變,可導致患者病殘或死亡,因此,對提高糖尿病的認識,重視早期診斷、治療與護理,有效預防并發(fā)病是當今值得重視的問題。同時患者要了解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進行有效的用藥,適當?shù)乜刂骑嬍?調整好心理狀態(tài),進行一些必要的體育運動;還要消除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如誤以為節(jié)食血糖正常就可以了,一定要合理飲食,因人而異,做到個體化管理。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傊?經(jīng)過上述護理,患者積極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糖尿病有關知識技能的掌握,同時也為患者減輕了心理壓力。這樣可以使患者更快地走出疾病的困擾,早日康復。
[1]張玲.淺談糖尿病與肥胖患者的健康教育[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1):67.
[2]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7):200.
[3]袁曉麗.探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導刊,2008(4):72.
[4]李玉蘭.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09,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