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華 胡 暉
云南省玉溪市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云南 玉溪 653100
肛癰臨床上多與肛門腺感染有關,以肛門周圍突然腫脹,疼痛,有結塊,伴發(fā)熱,全身倦怠,大便困難,5~7日成膿,潰后多形成漏管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位在肛周,涉及到大腸腑及肺、脾、腎。多與飲食不潔,多食厚味、辛辣,引起濕熱內(nèi)生,熱毒結聚或因肛門破損染毒,致經(jīng)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1]。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結合肛癰的臨床常見分型,采取相應的施護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證治 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全身不適、惡寒發(fā)熱、口渴冷飲、便秘尿赤、觸痛明顯、質(zhì)硬、表面锨熱。舌質(zhì)紅,苔黃,脈細數(shù)。治宜清熱解毒,涼血祛窟,軟堅散結為主,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1.2 施護措施
1.2.1 情志護理 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
1.2.2 飲食調(diào)護 多食冬瓜、絲瓜、黃花菜、香蕉、芹菜等。疼痛劇烈者,為減少排便對局部的刺激,可予少渣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中藥湯劑宜在飯后1小時涼服,服藥期間飲食忌辛辣、魚腥等發(fā)物。
2.2.3 對證護理 發(fā)熱盛者給針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局部外敷三黃膏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每日換藥1次;疼痛盛者給元胡止痛片;便秘者口服清寧膠囊每晚2粒,囑患者多飲水;觀察創(chuàng)面情況,局部有波動感,及早切開引流,避免膿腫向深部和周圍組織蔓延。
2.1 證治 肛門腫痛劇烈,持續(xù)數(shù)日,痛如雞啄,難以入寐,同時伴有惡寒、發(fā)熱、食欲不振、渴不多飲,大便燥結或澹瀉、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宜以清熱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
2.2 施護措施
2.2.1 情志護理 消除憂慮,使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2 飲食調(diào)護 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給予清淡無刺激性的飲食,如冬瓜、西瓜、薺菜、豆腐、綠豆粥、青菜等。便秘者多吃水果,溏瀉者少吃粗纖維素蔬菜。中藥湯劑宜在飯后涼服,服藥后宜臥床休息。
2.2.3 疼痛護理 肛門墜脹者肛內(nèi)納入三黃栓1枚,清熱通便;局部疼痛,外敷三黃膏,以清熱散瘀止痛消腫;膿腫已成,需手術切開排膿,低位引流,切開排膿48小時后,每日坐浴2次,傷口沖洗并換藥。
3.1 證治 以肛門腫痛,皮色暗紅,成膿時間長,潰后膿出稀薄,瘡口難斂,伴有午后潮熱,心煩口干。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治宜養(yǎng)陰清熱。方用青蒿鱉甲湯加減。
3.2 施護措施
3.2.1 一般護理 病室宜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溫度應偏低。囑患者注意休息,不應過度勞累。
3.2.2 情志護理 重點做好情志護理,因情志不暢,氣滯血瘀則病情加重。
3.2.3 飲食調(diào)護 飲食以素為主,平時多食生梨、香蕉、瘦肉、綠豆等,也可用菊花、麥冬泡飲代茶或淡鹽水飲服防止陰液耗傷。忌辛辣、粘膩之品。中藥湯劑宜空腹或在飯前1小時服用,服藥期間應臥床休息,觀察病情變化。
3.2.4 對證護理 破潰期遵醫(yī)囑用藥膏紗布引流;給予中藥坐浴,達到祛風除濕。
在臨床工作中,對肛癰患者的護理,除應加強基礎護理外,還應嚴格掌握患者的辨證施治原則,依據(jù)辨證分型施護,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護理,才能最終減輕患者的痛苦,及早防治并盡快解除病痛。
[1]吳霞.實用中醫(yī)護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