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它的原理基于對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分析和總結,來自對由一定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所決定的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中的階級斗爭和階級關系的科學考察。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的基本觀點有:
①關于政治關系的性質。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這些個人使自己區(qū)別于動物的第一個行為,是他們開始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人們在自己生活和社會生產中必然形成同他們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一個社會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所構成的社會經濟結構,決定著該社會的政治關系、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觀念。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必將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發(fā)生矛盾。一旦生產關系變成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社會就面臨變革或革命。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變更,社會的整個上層建筑也將或快或慢地發(fā)生變化。
②關于階級的觀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社會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現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階級產生的原因是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私有制。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的必然現象,它根源于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馬克思主義認為,自有文字以來的一切社會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斗爭不僅是階級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主題,而且是這種歷史發(fā)展的偉大動力。
③關于國家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的產生必然伴隨著國家的出現。國家決不是外部強加于社會的一種力量,它是隨階級的產生而出現的。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相互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架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 ‘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66頁)。就國家產生的社會內在要求來看,在一個分裂的社會中,國家是共同體的代表;但就國家本質特征來看,國家是經濟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統(tǒng)治另一個階級的機器。國家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也必將隨著階級的消亡而消亡。
④關于政治體制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一定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政治上層建筑,是適合于一定的生產關系的。隨著生產方式的更迭,人類歷史上曾先后出現奴隸制、封建主義制、資本主義制的社會形態(tài)。與這些社會形態(tài)相適應,則形成了奴隸主階級專政的、封建主階級專政的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則是完全新型的國家。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只能采用共和政體。共和國是無產階級進行統(tǒng)治的政治形式,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馬克思稱這種“以社會解放”為自己目標的共和國為“社會共和國”。無產階級專政是“一個由若干齒輪組成的復雜體系”(《列寧選集》第4卷,第404頁)。在這個體系中,無產階級政黨是領導力量,工農聯盟是階級基礎。只有通過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作用,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相結合的國家。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但其形式可以因各國不同的歷史條件和不同的民族特點有所不同。
⑤關于未來社會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必然導致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它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共產主義不是一種空想,它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代替封建社會生產關系之后,社會生產力得到飛速發(fā)展。然而,飛速發(fā)展的生產力卻與以生產資料資本家私人占有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形成尖銳的矛盾。這種矛盾使資本主義社會不斷陷入危機,它充分預示“由聯合起來的個人”支配社會生產資料代替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內在的必然要求,它通過革命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基礎,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必須經歷一個過渡階段。這個過渡階段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迅速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共產主義實現的過程除了需要社會生活的變化外,還需要人們自身普遍的變化,包括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
⑥關于社會革命的觀點。革命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引發(fā)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嚴重矛盾,只能通過革命的手段來解決。這種革命將由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無產階級來完成。“一般的革命——推翻現政權和破壞舊關系——是政治行為。而社會主義不通過革命是不可能實現的。社會主義需要這種政治行為,因為它需要消滅和破壞舊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8~489頁)。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徹底消滅私有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責編 陶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