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友,石普賓
(1.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北園小學,山東 棗莊 277400;2.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zhèn)村回民小學,山東 滕州 277517)
跳遠教學巧用標志物
張成友1,石普賓2
(1.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北園小學,山東 棗莊 277400;2.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zhèn)村回民小學,山東 滕州 277517)
標志物作為體育器材,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標志作用,標志物的運用與講解、示范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建立動作表象,還可以使學生看、聽、想、練多種感覺器官相結合,產(chǎn)生教學共鳴。
以肋木一定高度的橫木為標志物。練習者面對肋木,做上步起跳練習,當擺動腿的膝關節(jié)超過肋木橫木時,髖部前挺,擺動腿加速,屈膝前擺并“突?!?,帶動身體上升,起跳腿膝、踝伸直,非起跳腳踏在橫木上(注意不要跳起)。10 ~ 15次為一組,重復3 ~ 4組。用以理解和掌握跳遠起跳中的蹬伸與擺動技術。
直線放置間隔8 ~ 9米,高約30 ~ 50厘米的欄架8 ~ 10架為標志物。練習者直線助跑三步起跳,騰空后盡量保持騰空跨步姿勢,越過欄架后,立即積極下放擺動腿,同時起跳腿自然折疊前擺,髖部前移。擺動腿落地后立即向前跑出進行下一次起跳,兩臂與下肢協(xié)調配合前后擺動。重復練習3 ~ 5組,練習時要強調跑的節(jié)奏,強化跑跳結合技術。
在起跳點前2 ~ 3米,橫設一高40 ~ 60厘米的橡皮筋為標志物。練習者8 ~ 10步助跑,起跳騰空后保持騰空跨步姿勢,擺動腿越過橡皮筋后,大腿積極下放,小腿放松,著地后向前跑出。反復練習10 ~ 15次,強化騰空后,擺動腿下放后擺技術。
在沙坑中放置一塊白色海綿塊為標志物,比練習者的最好成績稍遠些。練習者10 ~ 12步助跑,起跳騰空后成蹲踞姿勢,然后兩腿伸直,兩腳后跟前伸去觸碰標志物,用身體的肩部和臀部同時落地,為了安全起見,落地區(qū)域最好放置海綿墊。重復練習8 ~ 10次,改進著地技術。
在起跳點前3 ~ 4米用竹竿懸掛一高約2.2 ~ 2.5厘米的毛巾為標志物。練習者8 ~ 12步助跑,向前上方跳出,保持騰空步姿勢,用手或頭觸毛巾后,擺動腿向后下方擺動,挺胸展髖,兩腿自然下放“懸掛”在空中,上體保持正直,用雙腳落地。8 ~ 10次為一組,重復練習2 ~ 3組。強化空中展體動作的條件反射,發(fā)展快速起跳能力,改進起跳技術。
助跑道上放置若干海綿塊為標志物,第一個海綿塊距離起跳板約11個腳長,其余間隔7個腳長,最后幾個適當縮短半個腳長。練習者16 ~ 18步助跑,放腳在兩個標志物之間,要求在最后幾步達到最高速度,踏板起跳。重復練習8 ~ 10次,以便形成穩(wěn)定準確的助跑節(jié)奏。
在起跳板后30 ~ 40厘米處,放置一塊長1米、寬20厘米、高3 ~ 5厘米的海面塊為標志物。練習者8 ~ 12步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腿跨過標志物后快速下壓“扒地”,踏起跳板起跳。反復練習8 ~ 12次,以強化起跳腿積極、有力的下放“扒地”動作。
在距離起跳板16米處放一欄架為標志物。教練員站在欄架的旁邊,當練習者從欄架旁跑過時開始計時,起跳腳踏板時停表。這段時間在每次助跑中都應該相同,但是經(jīng)過一個周期的鍛煉,這段時間應該縮短。計時助跑是用來檢驗助跑的準確性,并提高助跑速度的。
在教學比賽中,練習者可以在助跑開始和距離跳板6 ~ 8步處設置兩個可固定在地面的標志物。注意不要用鞋子、皮尺或在跑道上以及草地上留刮痕來做標志物,標志物需要在比賽開始前和比賽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所以要用一些容易移動,但不容易被別人踢到或移走的標志物,而且還要與其他標志物區(qū)分開來。練習者以固定的啟動方式,用3/4的速度起跑,跑向位于跑道中間的標志物,用眼的余光看著標志物,確保踩中了它,然后加速,爭取在離踏板兩步處達到最高速度,完成準確有力完美的一跳。
(1)標志物的顏色要醒目,材料的選擇應注意安全性,就是說即使練習者不小心踩到或碰到標志物也不會受傷;(2)標志物是教師采用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取代教師的講解與示范;(3)標志物的遠度和高度要根據(jù)練習者的水平而定;(4)標志物的應用要注意時機,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2011-06-10)
1674-151X(2011)11-05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23
張成友(1973 ~),小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