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慶[遼寧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 鞍山 114044]
資本主義等級制度的犧牲品
——《兒子的否決權(quán)》中的悲劇意識解析
⊙屈大慶[遼寧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 鞍山 114044]
《兒子的否決權(quán)》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的著名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通過描寫女主人公索菲一生不幸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兒子對母親實行的“否決權(quán)”,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等級制度對普通百姓的摧殘,同時也批判了“貴族教育”的虛偽。索菲是資本主義社會愛情、婚姻觀和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下的犧牲品。她的卑微地位不被上流社會接受,而悲劇在那個時代也是注定的。
等級制度 索菲 犧牲品 悲劇
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末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和重要的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為他在世界文學中奠定了不朽的地位,曾被譽為“英國小說中的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反映了英國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危機,揭示了在資本主義影響下英國農(nóng)村沒落的真實圖景。他勇敢地挑戰(zhàn)了維多利亞時期的愛情、婚姻、教育和宗教觀,同時也揭示了資本主義道德的虛偽性和宗教的欺騙性,以及在其影響下人性的扭曲。哈代的后期作品帶有較多悲觀色彩,往往由于某種不可知的力量的擺布,人物的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xiàn)而以悲劇告終,他筆下的婦女常是命運的犧牲品?!秲鹤拥姆駴Q權(quán)》中的女主人公索菲就是一例。
哈代的思想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他從信仰上帝到拋棄上帝;他最初受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的影響,后來又受叔本華的內(nèi)在意志力論的影響,最后形成了他自己的進化向善論和社會向善論。哈代創(chuàng)作時期正是英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封建宗法制的社會經(jīng)濟秩序正在逐步被資本主義的工業(yè)化和商業(yè)化替代,逸靜的鄉(xiāng)村田園風光不斷被破壞。這使得哈代的作品帶有較濃重的悲觀和宿命的色彩。
哈代小說的背景多設在英國南部的多賽特郡,即他小說中的“威塞克斯”,哈代的短篇小說有明顯的“威塞克斯”情調(diào)和特點?!坝腥酥卦u價哈代小說中的威塞克斯風情,認為哈代所描繪的威塞克斯這個自然環(huán)境和風土人情不僅要給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提供一個引人入勝的背景而且要寫出19世紀英國工業(yè)化導致農(nóng)村舊生產(chǎn)方式破產(chǎn)所造成的悲劇,從而涉及哈代小說的社會意義。哈代小說的特點之一在于正確地反映了19世紀英國社會的現(xiàn)實,并對傳統(tǒng)倫理觀進行了無情的抨擊?!惫瘎⌒孕≌f中的悲劇性人物,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他們犯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而造成悲劇性的結(jié)果,他們大多是生活在農(nóng)村的普通百姓。因此,他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慘結(jié)局更能反映時代的現(xiàn)實。
哈代所處的時代是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英國‘在政治上已經(jīng)不再領導世界;它在商業(yè)上和工業(yè)上那種自由自在,唯我獨尊的地位也已經(jīng)失去了’。維多利亞中期是個窮困的時代。經(jīng)濟蕭條、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都無情地暴露于社會。在這個歷史時期,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促成了更嚴重、更尖銳的社會沖突。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破產(chǎn),城市勞動后備軍的擴大,許多婦女、兒童成了機器的奴隸,這些嚴酷的現(xiàn)實撕破了資本主義的文明和社會道德的偽善。這一切使哈代從對現(xiàn)實朦朧的幻景中清醒過來,開始認識到是資本主義文明改變了宗法制的英國農(nóng)村,促成了新型的社會和人生悲劇。維多利亞王朝末葉,舊的信仰破滅,而新的信仰還未建立起來。舊的制度破壞,新的制度也未證明是健全的。”這個時期使得哈代的作品具有明顯的悲劇色彩。
《兒子的否決權(quán)》是哈代著名的短篇小說。故事發(fā)生在北威塞克斯。女主人公索菲,生在威塞克斯郡的一個美麗的鄉(xiāng)村,是個天真爛漫而又活潑可愛的姑娘。同村青年園丁山姆對索菲這個美麗少女有著真摯無瑕的愛情。他們談著戀愛。索菲是當?shù)卦诼毮翈熖匚嚎绿丶依锏囊粋€女傭人,終日服侍牧師。在這位出身高貴的牧師家中,她整日耳濡目染,受到牧師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她過慣了牧師家的富貴生活,同簡樸的鄉(xiāng)村生活逐漸疏遠。她遲遲不肯嫁給山姆,就是因為她留戀牧師家的安逸生活,雖然她明知自己終將嫁人,嫁給山姆那樣的村夫——這是無可奈何而又嚴峻的事實,可她心中總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念頭,要進入上層社會。
世事難料,她夢想的機會來臨了:牧師的妻子去世了。她有空回家,在她回家看望父母的路上遇見了山姆,山姆想讓她辭掉牧師家的工作,嫁給自己。但是索菲卻沒有想要嫁給山姆的意思。最后,他倆不歡而散。索菲決定繼續(xù)留在牧師家,細心照顧牧師的生活。
生命的希望,如光芒萬丈的太陽,破云而出,對索菲忠貞不渝的山姆出現(xiàn)了,他給她帶來了與日俱增的愛,給她帶來了歡樂,帶來了青春、朝氣和生命。她想與山姆結(jié)為夫妻,回到適合她生活的鄉(xiāng)村,過純樸而美好的生活。但當她向兒子說出這種美好的感情時,卻被兒子粗暴地否定了。一心想上爬的兒子,希望她嫁給一位上等人,好給他做梯子。他說:“我替你害臊!這會毀了我的!原來是個可憐的粗人,一個毫無教養(yǎng)的家伙,一個小丑!這下英格蘭所有的上等人都會瞧不起我了!”索菲的心中仍然存在著幻想。總希望兒子能良心發(fā)現(xiàn),能同意她和山姆相愛。她不斷地請求兒子,但得到的回答卻一次比一次更殘忍。十多年過去了,她依舊想讓兒子同意她和山姆結(jié)婚,但兒子卻絲毫不動搖,他擔心自己不在家時,母親背著他與山姆結(jié)合,于是他把母親帶到自己的臥室。為了保證他不在家時母親能夠守婦道,“他就叫她跪在十字架前,讓她發(fā)誓,說她如果沒有得到兒子的允許,絕不和山姆結(jié)婚?!乙獙ξ业母赣H負責,所以我必須這么做!’他說”。發(fā)了誓的母親仍然覺得兒子終將會軟下心來,但兒子始終不同意她與山姆結(jié)婚,索菲的跛腳病越來越厲害,最后,她抑郁而死。
資本主義等級制度造成了索菲的悲劇。雖然她嫁給了牧師,過著上等人的生活,但是她卑微的社會地位改變不了她的身份,她只能做一個下等人,一個只適合在農(nóng)村生活的下等人。她不被上流社會接受,只能到鄉(xiāng)村去尋找她的幸福生活,但是兒子的否決權(quán)扼殺了母親美好的愿望。索菲與山姆之間真摯美好的愛情被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級思想摧殘了。“從小接受資產(chǎn)階級偽善道德教育的兒子把面子、身份、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說什么也不答應母親與‘下等人’山姆的婚姻,一次又一次地行使著他作為兒子的‘否決權(quán)’?!薄叭欢?,索菲的悲劇不是她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共同悲劇。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一個講究風雅、含蓄、克己、節(jié)制等美德的時代。所以,對被動、依附、屈居于第二性的女人而言,要擺脫不幸福的婚姻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是世人所不能接受的?!彼鞣剖巧钤谶@個時代的女人,她的所作所為不被上層社會接受。而兒子的否決權(quán)又體現(xiàn)了父權(quán)制中的男性力量,這種力量束縛了索菲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哈代在小說中還批判了泯滅人性的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貴族教育’?!边@種教育腐蝕了兒子的人性,他對母親絲毫沒有同情心?!八暮⒆幼詮脑趯W校里學到了一些貴族式的知識,熟諳語法,有著自己的憎惡,不知怎么地就失去了孩子們所有的那種廣泛的同情心,甚至連太陽和月亮都不喜愛了?!眱鹤幼兊寐槟静蝗?,完全不顧母親的感受,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社會地位。
造成索菲悲劇的原因中也有個人因素。如果當初索菲沒有對上層社會的生活抱有渴望,沒有嫁給牧師,她的悲劇可能會避免。如果她只是順其自然地嫁給山姆,或許她還在鄉(xiāng)村過著簡樸幸福的生活。
資本主義社會中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不僅造成了索菲的悲劇,同時還腐蝕了本應該純潔善良的兒子的心靈。索菲是那種社會制度下的犧牲品,而兒子受社會制度的影響變得沒有人性。通過索菲的悲劇,揭露了上等人的道德倫理的冷酷殘忍,它毀了索菲的愛情和一生的幸福,還鞭撻了貴族教育的反動,它使索菲的兒子喪失了仁愛之心。這是一篇悲劇性的小說,寄予了作者深厚的同情和對不公正社會的抨擊。
[1] 李華,田杜峰,余繼英.托馬斯·哈代作品賞析[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2]申曉義,任曉敏.荒原上的鐘聲——試論哈代的命運觀念[J].保定河北大學學報1990,(01).
[3] 王軍.英國短篇小說賞析[M].新華出版社,2007.
[4]張中載.托馬斯·哈代——思想和創(chuàng)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5] 德尼茲·加西爾等.歐洲文學史[M].馬慧譯.??谀虾3霭嫔?,2003.
作 者:屈大慶,遼寧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編 輯:呂曉東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