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康斌 劉震 廖紅旗
“愉快教育”被中外教育家們認為是當今教育應達到的最高境界。在實施的過程中具體要把握新穎原則、適宜原則、審美原則、科學原則和實效原則。
崗位任職培訓實施愉快教育的重要前提在于喚起學員的興奮和愉悅。新穎奇特的東西,最能激起學員的興奮和愉悅,引起他們定向探究的興趣。但是講究新穎奇特,也不是越新越奇越好。恰當的方法是把新穎度定在“似曾相識又陌生”的感覺尺度上,引導學員學之有法、思之有方。這就要求教員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整合,去除學員已知的信息,留下學員未知和感興趣的新穎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熱情。愉快教育的新穎性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與完善上。如果教員老是采用同一種或相仿的教學方式,學員的心理就會疲勞,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即使某一種教學方式很好,但如果使之成為一種模式,讓每一名教員都來效法,這種教學方式也會停滯不前,缺乏活力,更談不上寓教于樂了。
內容選擇的適宜原則主要指教學信息在各層次、各方面配置與構建的合理性。通常情況下,當學員從外界得到的信息與已經形成的認知結構和期望之間,出現分歧與矛盾時,就形成了好奇心,并產生解決矛盾和自發(fā)探索的學習活動。教學信息的優(yōu)化表現在難易適度,多少適宜,虛實結合,情理相融等方面。確定教學內容的適宜性,要求教員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作宏觀審視,精心梳理,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使學生愛學、樂學。傳統教學論根據“可接受性”原則,教學多從學員“原有水平出發(fā)”,現在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提倡“學員走在發(fā)展的前面”,多從“明天水平”出發(fā)。院校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內容太難、理論深度太深、離教材太遠,容易影響學員學習自信心;內容太容易,尤其是照本宣科、方法呆板,學員學起來,不僅不會感到成功后的歡樂,增加興趣,反而會引起“沒意思感”,挫傷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教育過程是充滿美感的過程,學員主體通過對這一種具有節(jié)奏性、平衡性和有機統一性的美感形成的把握,從而使定勢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內容。這個過程主要來自外部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動,使他們處于一種極其自由和諧狀態(tài)而達成教學目的。在自由和諧的氣氛中,每一種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主體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從而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定向,這就是教學內容與方法審美性的功能。因此,教員要盡可能地拓展課程體系中的美育領地,努力豐富和發(fā)展教材中的審美因素,使科學美的涵蘊得以充分展現。在教育過程中,要努力使社會美、藝術美、軍事美的因素充分展示,從而使內容成為真善美的統一體,使學員通過學習,獲得真的、善的觀念和獲得美感享受熔為一爐。在教育過程中真正實現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使學員在審美教學中不斷陶冶情操、磨練意志、提高素質、完善自我。
愉快教育應把握的科學原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各科教學內容本身就是科學,其知識結構是一種科學體系。在學科知識體系教學上,我們應強調學習規(guī)律性的知識。教員要對教學內容加以選擇提煉,使紛繁復雜的知識內容簡約化、精要化,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率,使學員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較多的內容。從信息論角度講,只有當教學的有效信息達到一定的密度,學員才能越學興趣越高,效果越好。另一方面,為了使學員掌握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其能力,需要遵循和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這里也有一個科學性問題,這是科學性的形成方面。要使學員樂學、善學,教員必須在學科知識結構和學員的認知結構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溝通雙方,使呈現在學員面前的是合理坡度的教學內容,較易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并得以強化。當然通曉學科知識結構是解決科學性實質的條件,而洞悉學員認知結構,則是解決科學性形成方面的必要前提。如有的教員一味追求講課的生動形象的情感效果,甚至在課堂上講一些庸俗的笑話,忽略了教學內容知識傳授,可能一堂課從頭笑到尾,但是學員開心不開竅,笑過之后,學員什么也沒得到。這自然談不上教育的科學性了,更不是愉快教育了。
愉快教育既注意“樂中學”,更講究“學中樂”。在日常學習中,成功與快樂是經常聯系在一起的,而且兩者有一種循環(huán)反應,學習成功率越高,情緒越好,反之則情緒越來越低。故我們要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員不斷地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建立“成功、快樂”的良性循環(huán)機制;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員認識到,今日的學習必須為明日的崗位任職和將來的后續(xù)發(fā)展打下基礎。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就是緊貼部隊崗位,提高培訓質量,優(yōu)先滿足第一任職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愉快教育過程中,必須增強實效性和針對性,使學員掌握厚實的理論知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確保優(yōu)先滿足部隊崗位任職需要,同時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Α?/p>
[1]倪谷音.愉快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1992.
[2]肯家眉.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徐國慶.職業(yè)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