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劉春媛
談藝術類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藎劉春媛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的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情感、有自我追求的文化人。尤其是現代的藝術類大學生,他們有著新時代饋贈他們的特殊朝氣和蓬勃發(fā)展的個性要求,高等教育中極少有信息涉及何種規(guī)劃和指導能促進藝術類學生超常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如何了解和研究學生、教育和指導學生對于藝術類學生的教師而言顯得更為重要。
一直以來,說起藝術類學生總脫不了刁鉆古怪、個性強、不合群等類似感覺,他們不同于普通人,難以溝通和交流。作為藝術類的大學生,一方面由于學科性質的特殊性,同時也屬社會生活中個人本位大行其道的正?,F象,他們確實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時代和年齡賦予大學生較強的個性,他們想法獨特,往往一鳴驚人;喜好分明,重感情;對于追求堅定而執(zhí)著,某些領域有著特殊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喜歡被人左右,可以用倔強一詞來形容。此年齡段的青年大學生叛逆心理特明顯,往往從多方面思考和處理問題,如果教育和管理不得法,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雖不太注重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但比較追求與眾不同的特點,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待人接物。他們厭惡別人探知自己的想法,向往深沉神秘、獨具一格。成功時易喜形于色,遭受挫折時易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容易走極端。
雖說是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仍不能完全擺脫傳統(tǒng)藝術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片面崇拜或癡迷于某位藝術家,并模仿過度。如看重名人外表輕內在涵養(yǎng),存在視文化課學習如糞土等錯誤觀念。
比較重視個人在專業(yè)以及其它領域的突出能力,而不注重協力合作,內心極少產生榜樣和楷模。對制度和管理反感,表現在對集體活動冷漠,追求意想不到和一鳴驚人的個人理想。
藝術類大學生以上特點注定了作為他們的教師,其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具有獨特性、針對性。下面從本專業(yè)教師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談起。
藝術類專業(yè)是為藝術家和專業(yè)設計工程師的產生提供可能的工具,但藝術類專業(yè)的高校絕不是專門“制造”藝術家的機器。藝術類專業(yè)的教學講究“獨特性”,學生作品的“個性化”是本專業(yè)的立足點,這是由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我們首先向學生灌輸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理念,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而不是首先要求他們聽話。教師愛護學生是天經地義、不容質疑的事情,但是這種愛不完全等同于管制學生。
如何去愛護自己的學生,但由于愛的不得法,反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和尊重這種個性化特點,制定出合適的管理制度與方法來進行管理。
筆者調查顯示,很多大學校園的師生關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近30%的學生認為“教師不太理解學生,師生關系不平等”,30%多的教師認為“師生關系緊張甚至對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太遠,交流欠缺。有些學生自我約束力差,沉溺于網絡游戲,教師由于不了解情況未能及時制止導致一發(fā)不可收拾,師生交流不夠是教師教育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大學生不同于小學生缺乏判斷正誤的能力,他們往往事后后悔,所以對教師隨之而至的批評持有反感心理。所以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給他打足氣,多鼓勵,避免遇事不沉著、緊咬其過錯不放而過多的批評學生。如此一來,等同于在師生的心靈之間挖鴻溝,只能增加他們之間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程度,對學習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害無利。
重視學生專業(yè)能力的提高,忽視了他們素質教育的拓展,這是作為藝術類教師經常忽略的內容。通常情況下,藝術類專業(yè)的同學之間有所交流,但與其他專業(yè)、年級和學校的交流非常欠缺。誠然藝術類專業(yè)相比其他專業(yè)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相互學習交流能使藝術類學生擴大視野,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學習到人際交往方面的技巧。
大學校園里的教師不僅承擔著班級的管理工作,同時還負有艱巨的教學任務,從現實來說,它是教育這種特殊的交往進一步深化的結果。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兼顧知識、技能和情意三大領域,在實際工作中注意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理解學生、多寬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班級管理中投入必要的精力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只有經常去接近學生,經常去了解學生,才能掌握好一個班集體整體的思想狀態(tài),才能因人而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予以管理。教師應嚴格屢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把握好班級發(fā)展的大方向盤,培養(yǎng)學生互相尊重的良好風氣。教師應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給學生樹立模范榜樣,只有做到這點,才會使師生生活在一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互相諒解和互相信任的和諧氛圍中,真正體驗到貴為人師的幸福感與自豪感,也能減少內耗,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同時,互相尊重基礎上建立起的新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教學信息的反饋,加快教師與學生之間專業(yè)教學的磨合,使教學方式更易被學生接受,從而提高教師的講課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干勁更大,班級凝聚力更強。
對學生而言,積極的情感比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都重要,教師要針對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接觸和教育,與他們做知心朋友。教師要樹立民主的思想,對于如何愛與如何管理好班級工作,教師應靜下心仔細考慮一番,教師必須了解各個學生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確定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創(chuàng)造重視教學的大學整體情境應是拓展與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可資嘗試之路徑,現代大學生最重要的是心態(tài)要正,教師在傳授眼前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心態(tài)和個性,從而成為有利于未來,有利于人類的個體。教師應努力使自己具備走入他們心靈世界的本領,而不是站在外面世界觀望,更非站在對面發(fā)牢騷等,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并理解他們。
大學生有著非常強的自尊心,適當地讓他們接受批評和表揚同等重要,但要做到褒貶適可而止,掌握好“度”。我們知道自信的心理能使人不斷進取,以至創(chuàng)造奇跡;自卑心理則使人步步后退,以至不可救藥。教師不是板著面孔站在學生對面的上級領導,而是立在學生腦子里扶助上進因素去戰(zhàn)勝消極因素的助手。教師的批評有時對于學生是身心的重創(chuàng),教師應該扮演“錯誤”的疏導者和解決者角色,因此教師不要輕易責備學生,尤其是大學生,而要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有種安全感、幸福感,充滿自信地去處理各類事務。
根據藝術類大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的狀況,教師不僅要督促學生抓好學校開設的文化課學習,同時還要加強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學習教育活動,課外業(yè)余活動對于拓展現代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鼓勵同學們不受專業(yè)、年級和學校的局限,加大交流范圍,鼓勵不同專業(yè)背景、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相互借鑒,相互幫助。鼓勵同學們量力而行,以真正的學習為目標,倡導用柔性指標引導先進,同時又要保證各位同學的個性特征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得到尊重和張揚;鼓勵同學們進行科學合理的、風格迥異、多樣化的設計和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
綜上所述,大學內部的教學質量保障、監(jiān)控與促進機制是提高大學教學質量的真正基礎與核心母體。教師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壞得失,直接決定了班級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他們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調整的能力,在駛出學校進入社會大舞臺時,仍能不斷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他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將會受益無窮。
劉春媛,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