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宗磊
“美”是什么?“美”是人們創(chuàng)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現(xiàn)或對象化。美是一個客觀具體的存在,它一方面是合規(guī)律的存在,體現(xiàn)著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動創(chuàng)造的結果。所以美是包含或體現(xiàn)社會生活的本質、規(guī)律,能夠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映的具體形象(包括社會形象、自然形象和藝術形象)?!彼囆g設計從起源到發(fā)展,都伴有美學的痕跡。因為它有明確的目的性——為生產服務,屬于“善”的范疇;它有完整的規(guī)律性——是一門科學,屬于“真”的范疇。當一種事物用自己的形態(tài)表達出它的功能,它就具有了美的形態(tài),藝術設計正是如此。
藝術設計是美的,但怎樣才能使學生懂得去欣賞,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呢?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使藝術設計教學成為揭示、展現(xiàn)、認識和交流美的藝術活動過程。教學藝術是創(chuàng)設藝術的教學環(huán)境,使用藝術的教育技術,采取藝術的教學態(tài)度,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藝術設計教學更應通過藝術性的教學活動,融科學性和藝術性于一體,使學生從中獲得美的熏陶、得到美育教育。眾所周知,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能否令學生心悅誠服。心悅方會樂于接受,誠服就是完全弄懂,徹底信服。為達此目的,必須講究教學藝術,使藝術設計教學成為熔科學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活動過程,成為對真、善、美的追求過程。教師通過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美的熏陶、得到美學教育,必將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
藝術之所以具有誘人的魅力,在于它有三大突出優(yōu)點:形象性、情感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具體體現(xiàn)為:其一,藝術設計教學要借助語言、動作、表情、模型等直觀手段,將抽象的原理、概念等經(jīng)過藝術加工處理,簡潔概括地加以表現(xiàn),以使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其二,在藝術設計教學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人的情感交流,這使教師和學生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其三,創(chuàng)造性更是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高度發(fā)揮。
藝術設計教學要給予學生以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就需要有各種美的因素作用于他們。教學內容中藝術設計的科學美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它屬于客觀因素。而教師的一些主觀的因素,如美好的情感、良好的形象以及旺盛的創(chuàng)造活力,也將給予學生強烈的作用并由此產生積極的影響。
按照現(xiàn)代教育理論,教學是信息與情感在師生之間的交換,或說是信息在師生共同構筑的情感場中的雙向流動。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復雜心理活動過程,是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動作的過程。非智力因素如情緒、興趣、意志等的激發(fā)與啟動,若單純依靠學習目的性教育往往收效有限,而教師的情感感染則常??梢允盏搅己玫男Ч?。教師熱愛藝術設計及其教學工作,定會溢于言表而使學生獲得教益;教師關懷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定會見諸行動而使學生心領身受。教師這種富于感情的活動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響應,將對他們的學習目的產生趨同效應,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新定向,并因此使學習情緒獲得激發(fā),形成師生互促互勵、互敬互愛的良好學習氛圍,為樂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教師有意還是無意,實際上其每時每刻都對學生進行著言教身教;其言談舉止、形象風格都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或好或壞。學生正處于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正在選擇、模仿和塑造著個人的形象,教師也是他們仿效的重要對象。在課堂上,教師認真而從容的教態(tài),廣博的學識,流利的板書,親切的表情,都會給學生良好的視覺形象。而教師平時端莊大方的舉止,平易近人的作風,也對學生產生著潛在的持續(xù)而深遠的影響??傊?,教師的良好形象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身教,它是學生求善求美的仿效對象。
藝術設計教學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去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設計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一方面,它需要了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又需要著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萌醒和發(fā)育,改善個體的認知結構。在此過程中,學生將從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體會到教師的人格美,又從求真求善所帶來的智能增益中,體會到努力學習的價值和樂趣。相應的,對教師的情感、形象和創(chuàng)造活力是教學過程中的美學因素的確認,也給藝術設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了努力的方向。為此,他就需要調動和使用一切能夠利用的設施和條件,而在這其中,近些年發(fā)展迅速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無疑將在未來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學內容以聲像形式呈現(xiàn),圖文并茂,情、聲、色、意俱在,能夠直觀、形象地作用于感官,其感染力極強。它可以根據(jù)需要,將教學內容在靜與動、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虛與實之間隨意調節(jié),使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將需要的事物再現(xiàn)于課堂,使學生耳聞目睹,親臨其境,從而擴大教育教學功能,增強人體的學習功能。因此,它被廣泛應用到教學的各個領域。就藝術設計教學而言,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對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
藝術設計尤其是環(huán)藝設計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平面——空間——平面之間應變自如,并能夠采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思想,交流技術信息??臻g思維能力是有成就的科技人才所不可缺乏的重要素質,是一種在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上以形象貫穿于整個過程的整體性思維。在思維過程中,借助于個別典型的形體來進行形象特征的觀察與概括,在深入研究各種直觀表象,在大腦中不斷形成多種典型形象的基礎上,才能通過空間想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在藝術設計教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將對他們認識和揭示物質世界的結構,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產生直接的影響。
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的基礎,觀察力是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沒有觀察力就不會有豐富的想象。人類認識事物總是從感性開始,在感性認識階段,人們對客觀事物建立起形象的概念。只有在大量的豐富的感性認識前提下,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的飛躍,才會由感性的認識躍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階段。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形象化教學,即用具體事物的形象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對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形象化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事物的真實形象說明理性概念;二是用事物的模擬形象演示抽象概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各類模型、實物、掛圖等進行直觀教學,便于學生對工程形體的形象及外在關系進行觀察和了解。CAI課件的運用,特別是其中的計算機三維動畫演示,不僅能對教學中的復雜形體進行真實感極強的動態(tài)模擬顯示,而且能模擬其相對運動關系、過程、功能等。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空間概念的建立,特別是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后,加速了學生對空間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學生的觀察與空間思維能力隨之提高。
馬克思說過:“人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進行生產的。生產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人類改造生活、美化生活的過程?!彼晕覀冎υ谒囆g設計中發(fā)掘“美”的內涵,認識美,感受美,借助多種手段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境地,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對藝術設計的興趣愛好,大幅提升了藝術設計的美育層次,取得了極佳的教學效果,在當今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大背景下,這無疑是令人鼓舞的。
[1]王朝聞.美學概論[M].人民出版社,2004.
[2]徐同文.現(xiàn)代大學為什么要以學生為中心[N].中國教育報,2008-01-21.
[3]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M].華中師大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