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文
(易志文:江西省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古代漢語。)
傳統(tǒng)的古代漢語教學多采用教師講授式,教師對學生單向灌輸,較少考慮如何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學習上依賴課堂、依賴教師、依賴書本。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獲得,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有關學習資料,通過一一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加工、處理,從而獲得意義,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顯然,這個過程別人是無法替代的。
樹立兩個理念:學生主體,是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建構性特質,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能力導向,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和閱讀訓練,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閱讀古文的一般方法,能閱讀一般的文言文,畢業(yè)后能進行中小學文言文教學。
培養(yǎng)三種能力:1、設定學習目標的能力。能制訂個人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并根據(jù)學習狀況適時調(diào)整學習目標等。2、選擇學習內(nèi)容的能力。能根據(jù)個人實際和需要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nèi)容。3、執(zhí)行學習活動的能力。能有效執(zhí)行學習計劃,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能根據(jù)教學目標,掌握學習要點。能使用恰當方法閱讀文段或篇章。能運用所學進行文言文教學。
開辟多條途徑:一條途徑是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講授課、講讀課、自讀課、討論課、答疑課、模擬教學課等六種課型,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和途徑。對教法和學法進行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使用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可感、易學、愛學。另一條途徑是課程網(wǎng)頁。網(wǎng)頁為學生提供課程學習資源,建立題庫,提供習題、模擬考試題,設立網(wǎng)上答疑等,使教與學融合互動。此外,還通過圖書館、社會實踐等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服務。
采取文選精講,通論講授關鍵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留出較大部分文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辦法,將全年108學時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三個教學模塊:A.文選教學模塊:40學時,精講20篇左右的先秦兩漢時期的典范散文,重在教學生學。B.通論教學模塊:40學時,著重講解工具書使用、文字、詞匯、語法、音韻、文言句讀、文言翻譯、古籍注釋等,使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加深對古代漢語語言規(guī)律的認識。C.實踐教學模塊:28學時,安排閱讀指導、問題討論、、進行課堂模擬教學和社會實踐等。
創(chuàng)設講授課、講讀課、自讀課、討論課、答疑課、模擬教學課等多種課型。A. 講授課。教師精講通論知識。B.講讀課。教師講讀先秦兩漢時期的典范散文。C.自讀課。學生進行文選閱讀、通論知識閱讀。要求掌握本課(章節(jié))知識要點、重點、難點;使用多種閱讀方式,如泛讀、精讀等,并作摘記、概要、做資料卡片等。D.討論課。針對某一難點、疑點進行問題探討,教師指導、答疑,不固定時間,隨時隨機進行。E.答疑課。分學生閱讀時隨時答疑和根據(jù)學生實際和需要集中答疑兩種。F.模擬教學課。全年安排6—8次。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提前布置好要講的內(nèi)容讓學生備課,然后學生登臺講課。講后其他同學補充,教師總結、糾謬、點評。
教師在授課過程的初期,及時告知學生自己的授課計劃、進度,對學生進行怎樣的監(jiān)控,用什么方式來評估學生的古代漢語學習成績。教師在實施教學時,有計劃并嚴格檢查這些要求,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記錄,對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成績隨時監(jiān)控,并進行客觀評估。
指導閱讀策略,一方面從文選講讀開始,通過講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另一方面是指導課外閱讀。通常做法是從文選部分挑出三分之一的文章課內(nèi)講授,留下三分之二左右的文選供學生閱讀。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布置課內(nèi)外文選閱讀材料。
改革考評制度,實施“綜合化、多元化、全程化”考評。1、考評內(nèi)容綜合化,包括知識、能力和運用,注重考核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能力;2、考評方式多元化,不拘泥于答卷式的考核,用練習、討論、學生講課、考查、考試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3、考評過程全程化。課程成績由平時教學參與情況、作業(yè)、活動、實踐、期末考試等組成,平時考評注重自我檢查、自我評價。期末考試考查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基礎知識考查課程知識點,實踐能力考查運用學過的理論和方法對古代漢語文段進行閱讀分析和標點、翻譯等。
第一,我們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從教學理念、目標指向、實施途徑等方面提出了古代漢語課自主學習教學思路。既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古代漢語課實施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思路問題。
第二,我們采取模塊化教學,運用多種課型,對學生的獲取知識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進行全方位訓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創(chuàng)建個性化學習平臺,開發(fā)符合??茖W生教學特點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空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這個“虛擬課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拓展和補充學習內(nèi)容,加深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個性化知識結構。
第三,我們從考評內(nèi)容、考評方式、考評過程等方面進行改革,建立了全新的成績考評體系。新的成績考評體系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目標,既重結果,更重過程。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水平,還關注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發(fā)展的潛能。這種考評方式不僅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更重要的可以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學會自我管理,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通過教改,學生培養(yǎng)了較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習興趣,促進了參與意識、團隊精神的形成,為個人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教改更新了教師的觀念,增強了教師的反思意識,營造了教學研究的氛圍,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1]陳德松.自主學習研究綜述[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胡春梅.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調(diào)查[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8.4.
[3]黃宇鴻.高師《古代漢語》文選教學實踐與探索[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