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yī)院 湖南常德 415000)
過敏性皮膚病又稱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是指人的機體受抗原或半抗原物質的刺激后產生相應的抗體或淋巴細胞,當再次接觸同一種抗原后,在體內引起體液或細胞性免疫反應而導致人體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障礙。臨床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有濕疹、蕁麻疹、藥疹、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等。我院應用中醫(yī)治療,取得較滿意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胸、背、頸部及四肢不同部位急性過敏57例,病程1~7d,年齡18~40歲,均為男性;面部慢性過敏6例,病程1.5~2.5年,年齡25~32歲,均為女性;軀干及四肢慢性局部過敏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均為成人,一般病程0.5~1年,最長1例男性右下腹及右腰部過敏反應4年余(慢性過敏患者全部經過皮膚專業(yè)反復抗過敏治療);其他接觸、蟲媒、吸入性過敏6例,病程1~7年,均為成年男性。共計84例過敏性皮膚病。
藥物組成及制法:白鮮皮20g,荊芥20g,丁香10g。用75%的酒精浸泡15d,過濾密封備用,火療時取適量放入一小的廣口瓶內。操作方法:點燃酒精燈。操作者右手持1根用金屬條特制的“棉簽”,蘸飽“浸泡液”后在酒精燈上點燃。用燃燒著的“棉簽”瞬時來回擦過皮損表面,同時左手持1塊敷料也迅速地跟在右手后面從皮損表面擦過,以將有可能遺留在皮膚上的“浸泡液”繼續(xù)燃燒的火焰撲滅,以免燙傷。火療時以病人能耐受且不致燙傷為度,每次火療以達到一定的紅斑量或病人感到癢感消失為止,即可認為本次火療有效,達到了破壞或清除病灶的目的(以癢感消失為止是因為治療中發(fā)現(xiàn),正常皮膚火療時無癢感而有痛感,患病皮膚火療時癢感加劇而痛感不明)。療程根據皮損范圍的大小,發(fā)病時間的長短或因病情需要而定,一般輕者每日1次,多數2~3次即可;慢性患者7~14d或酌情增減,直到癥狀消失,痊愈為止。另外,面部火療時需特別注意,要求操作者火療手法必須十分熟練,以免增加病人的不適,達不到火療效果。
表1 慢性過敏性皮膚病治療前后比較(例)
熱重于濕型,治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中藥有龍膽草、梔子、黃芩、生地黃、牡丹皮、澤瀉、車前草、大青葉、白茅根、苦參、馬齒莧、黃柏、柴胡等。濕重于熱型,治宜利濕解毒,佐以清熱。方用萆薢滲濕湯加減,常用中藥有萆薢、薏苡仁、澤瀉、蒼術、茯苓、茵陳、厚樸、車前子、木通、連翹、梔子、苦參、黃芩等。風熱型,治宜疏風清熱利濕,方選消風散加減,常用中藥有防風、蟬蛻、杭菊花、黃芩、大青葉、金銀花、紫草、牡丹皮、生地黃、苦參、白茅根、梔子、生石膏、知母等。血虛風燥型,治宜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方用當歸飲子加減,常用中藥有當歸、首烏、麻仁、白芍、生地黃、麥冬、刺蒺藜、鉤藤、夜交藤、雞血藤、白鮮皮、陳皮等。脾虛型,治宜健脾化濕導滯。方選除濕茯苓湯加減,常用中藥有茯苓、白術、厚樸、陳皮、太子參、澤瀉、梔子、連翹、神曲、谷芽、麥芽、枳殼、大腹皮、茵陳、車前子等。肝腎虧損型,治宜調補肝腎,清熱利濕。方選六味地黃湯加減,常用中藥有生地黃、熟地黃、蠶砂、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十大功勞、龜膠、鹿膠、五味子、竹葉、知母、梔子等。
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不同的主穴和配穴。風濕熱型,采用瀉法,中等刺激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陰交、風市5個主穴。血虛風燥型,主穴有曲池、血海、膈俞、風門;膈俞用補法,風門用瀉法。水針治療,取穴足三里、曲池。灸療法,主穴為曲池、足三里。另外使用局部注射配合穴位注射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治療結果84例急、慢性過敏性皮膚病例治愈81例,慢性者半年內未見復發(fā),療效顯著??傆行蕿?7.6%,見表1。
過敏性皮膚病根據病程不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慢性過敏性皮膚病病因復雜,易反復發(fā)作,難以根治。給患者生活、精神上帶來極大的痛苦與不便。
中醫(yī)藥在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中有顯著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控制反復發(fā)作性疾病,減輕化學藥物的副作用,延緩病變進程方面?;鸠煼▽ζ渲委熌苁盏胶芎眯Ч脑蚩赡転?白鮮皮、荊芥等浸泡液獨特的殺菌、解毒、止癢及由于火療產生的溫度刺激(據測局部溫度可達90℃以上)的雙重作用。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變性壞死或使其他理化致敏因素的結構遭到破壞,從而喪失了對機體的致敏性,達到了清除病灶的目的,而從病因上使過敏性皮膚病達到根治,解決了過敏性皮膚病由急性轉慢性,及長期慢性過敏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的問題,防止了抗過敏藥物的濫用,為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開辟了新法,值得廣大皮膚科領域人士進一步研究和使用。
用中醫(yī)藥對過敏性皮損進行修復還沒有過系統(tǒng)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在這一領域還是空白。中醫(yī)藥治病既從整體出發(fā),講究辨證施治;同時不排斥對癥用藥、局部用藥、辨病用藥以緩解患者的痛苦,其療效獨特,作用迅速,直接,副作用較少,價廉方便深受廣大患者的青睞。過敏性皮膚損傷是過敏性皮膚病治療中存在的極為重要的問題,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以上的幾種臨床較為常見的皮膚病均可以造成皮膚一定程度的損傷,嚴重者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治療過敏性皮膚病不但要緩解病情,更要注重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幫助修復受損的皮膚,使患者得到真正“完美”的治療,把中藥開發(fā)成為具有抗過敏性皮膚病且修復過敏性皮損雙重功效的藥物是中藥發(fā)展的目標和任務所在,而且將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本臨床觀察可知:84例急、慢性過敏性皮膚病例治愈81例,慢性者半年內未見復發(fā),療效顯著。總有效率為97.6%。中醫(yī)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金培志,汪術梅.國維教授補腎法治療難治性皮膚病經驗[J].河南中醫(yī),2005,25(2):18.
[2]黃泰康.中醫(yī)皮膚病性病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8:184~185.
[3]張曉喜,王見賓.中醫(yī)藥治療過敏的臨床研究概況[J].四川中醫(yī),20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