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清竹
貴州省開陽縣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貴州 開陽 550300
雖然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在病理檢查報告中發(fā)生率高達16%,但臨床報道卻較少。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共診治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104例,占同期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的4.4%,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有高血壓病史;第1次腦出血均經(jīng)住院確診,經(jīng)CT掃描確診,本次發(fā)病有典型的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嚴格將外腦血管畸形、顱內(nèi)動脈瘤、煙霧病和外傷性腦內(nèi)出血排除在外。本組共104例,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齡38~74歲,平均59.1歲。再次腦出血距第1次腦出血的間隔時間4個月~20年。
1.2 臨床表現(xiàn) 本組患者均病情危重,92例意識障礙,其中淺昏迷22例,深昏迷40例;均有肢體癱瘓,其中四肢癱瘓32例;另有腦疝14例。
1.3 再次出血的部位 再次出血部位在殼核者68例次,在丘腦和大腦皮質下各18例次;原位再出血20例次,同側不同部位再出血26例次,不同側同部位再出血38例次,不同側不同部位再出血20例次。
1.4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全部在入院后5小時~3天內(nèi)行錐顱抽血和 (或)額角腦室引流,其中抽血1次18例,2次46例,3次12例,4次4例;單純額角引流14例,雙側額角腦室引流10例[1]。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研制的雙槽骨椎和圓頭多孔套管穿刺針[2]。應用細硅膠管為腦室引流管,通過皮下隧道引出,留置7~14天。全組沒有產(chǎn)生顱內(nèi)感染。除局部治療外,應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抗生素、胞二磷膽堿、西米替丁等藥物治療,并對肺部加強護理[3]?;杳曰颊哂谛g后3天給予鼻飼。
療效按A~E級判定。A級:恢復工作或學習;B級:生活基本能自理,僅有很少部分功能缺損;C級:意識清楚,臥床不起,肌張力Ⅱ~Ⅲ級,需他人照顧生活;D級:植物生存狀態(tài),長期昏迷;E級:死亡。治療結果見附表。
附表 各部位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治療結果 (例)
3.1 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是指在第一次高血壓腦出血后在原位或腦內(nèi)其他部位出血。本組6例為第3次出血,98例為第2次出血。本組原部位再出血20例,余84例均為其他部位再出血。近年,沒有全面的流行病學對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的發(fā)病率進行調(diào)查。Lee等報告所在醫(yī)院1985~1988年間28例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占同期住院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2.7%。我院共診治104例,占同期住院高血壓腦出血的4.4%。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本組病例都有多年高血壓病史,而且在第1次出血后約80%的病例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所以,患高血壓病時間長,且由于未得到及時控制,從而導致再出血。
3.2 本組病例臨床表現(xiàn)有如下特點 病情嚴重,全組中88.5%有意識障礙,其中深昏迷占38.5%,腦疝占13.5%;而第1次腦出血腦疝占8.0%?;謴途徛δ懿?,比第1次出血平均住院時間長15天,恢復工作和生活自理者占40.3%,而第1次出血為60.5%。病死率高,本組病死率為36.5%,而第1次出血的病死率為17.8%。
3.3 應采用藥物和手術對急性期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進行綜合治療。尤其是針對重型患者而言,如只單靠藥物治療,效果則不明顯。大量研究報告證實,丘腦出血非手術治療的病死率為63.0%。本組18例重型丘腦出血,應用錐顱抽血和腦室引流手術治療,病死率33.3%,療效明顯比非手術治療顯著。本組104例中生存66例,其中恢復工作和學習,生活能自理者42例,占40.3%。
通過上述分析,錐顱抽血對破入腦室者加用額角腦室引流,因其手術創(chuàng)傷小,不受年齡和全身狀態(tài)的限制,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治療再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非常適宜,可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
[1]唐嵐,玄國慶,顏渠江,立體定向微創(chuàng)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新疆醫(yī)學,2010,(6).
[2]衛(wèi)仲軍,李太紅,薛國強,高血壓腦出血的超早期穿刺治療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32).
[3]龔家榮,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后觀察及護理50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