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阮桂芝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吉林 白城 137000)
膽汁酸(TBA)是膽汁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脂質在腸道內的消化和吸收,在脂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TBA在肝臟中由膽固醇合成[1],隨膽汁分泌排入小腸,經腸道細菌分解后由小腸重吸收,經門靜脈入肝,被肝細胞攝取,少量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其中95%經腸肝循環(huán)回到肝臟,故外周血中其含量甚微,但當肝細胞受到損害時,不能有效的攝取經腸道吸收回來的膽汁酸,致使血中TBA濃度升高。因此,TBA測定能反映肝細胞合成、攝取及分泌功能,并與膽道排泄功能有關。TBA是唯一可以同時反映肝臟分泌、合成代謝及肝細胞損害3種狀態(tài)的血清學指標[2],它對肝膽系統(tǒng)疾病診斷靈敏度高于其他肝臟檢測指標,可為臨床診斷肝膽疾病提供有力依據,同時可以監(jiān)測藥物治療和預后。本文檢測272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BA、ALT、AST,以探討其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白城中心醫(yī)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共272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12例,年齡在18~82歲,經臨床診斷患有不同肝膽疾??;正常對照為門診健康體檢者,經統(tǒng)計學處理TBA檢測數據呈正態(tài)分布,將正常值上限按公式χ—+2s確定,這樣所得本實驗室TBA的正常值范圍為0~12U/L。
TBA試劑、標準品均采用科華公司提供試劑盒;ALT和AST均采用北京中生北控公司提供液體雙試劑,奧林匹斯提供標準品和質控品。儀器為奧林帕斯640(AU-640)全自動分析儀。
表1 TBA、ALT、AST測定結果分析
受檢標本均為空腹靜脈采血3mL以上,無溶血和脂血。離心后2h完成測定,所有測定均按說明書提供參數進行。TBA采用循環(huán)酶法,ALT和AST均采用兩點速率法。
將檢測數據分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慢性肝炎組,分別計算TBA、ALT、AST的均數、異常例數和異常率(%)。
在測定TAB的基礎上,同時測定ALT和AST兩項指標,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急性肝炎患者TBA、ALT和AST的檢驗結果明顯升高,并且多數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異常率達100%;肝硬化患者3種酶類升高有明顯差異,TBA高于ALT和AST,異常率達到93.6%,AST高于ALT,AST/ALT>1;肝癌患者僅有部分ALT、AST呈輕、中度升高,而TBA則明顯升高,異常率達90.9%;慢性肝炎患者TBA、ALT、AST均輕度升高。另外,我們對其他肝膽疾病也做上述幾種酶測定及比較,膽囊炎及膽結石僅有部分TBA高于正常;尿毒癥患者TBA異常率100%,而ALT,AST變化不明顯;外傷、術后、胸膜炎等均可引起ALT、AST升高,而TBA無明顯變化。
肝臟在膽汁酸的生物合成、分泌、攝取、加工轉化中占重要地位,當肝細胞損傷或膽道阻塞時都會引起膽汁酸的代謝障礙,表現為患者清除TBA能力下降使血清TBA升高,同時,由于肝細胞損傷后使肝細胞內ALT,AST大量逸出,釋放入血使其在血液中含量升高。因此,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BA,ALT,AST濃度均明顯升高,而且其異常率基本一致,符合某些文獻報道。此外,由于ALT、AST受酒精、外傷、過度勞累、發(fā)熱及藥物等因素影響較大,其特異性較差,而TBA受上述影響較小,特異性強,穩(wěn)定性好。
肝硬化患者由于膽汁酸貯存量減少,血清膽汁酸濃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膽汁酸的排出量出隨之升高。嚴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細胞數量減少,使膽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但是,中度肝硬化患者膽汁酸貯存量的減少,則可能是由于膽汁酸合成調控發(fā)生缺陷引起的。肝硬化時,盡管膽汁酸合成總量有所下降,但是血清膽汁酸水平仍然升高,這可能與肝細胞受損、肝實質細胞數量減少以及門靜脈系統(tǒng)分流等因素有關。肝硬化各個不同時期血清膽汁酸濃度均有所升高,但以肝硬化后期最為明顯。有些肝硬化患者,盡管膽紅素、轉氨酸、堿性磷酸酶水平保持正常,但血清膽汁酸水平明顯升高。當肝硬化活動性減至最低,且其他常規(guī)肝功能恢復正常時,血清膽汁酸濃度常常仍然保持升高狀態(tài),因而可將血清膽汁酸水平用于低活性期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檢測。
血清膽汁本能水平可作為檢測慢性肝炎中肝損傷的一個敏感指標,血清總膽汁酸濃度數值可以用來區(qū)分活動性與非活動性肝炎,血清膽汁酸測定還有助于對慢性肝炎的治療監(jiān)控,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復肝臟活檢實驗。
以上分析表明,TBA在診斷肝硬化、肝癌等一些肝臟疾病中比ALT、AST更有臨床價值,同時根據TBA結果變化可以監(jiān)測一些慢性肝病的治療和預后。
由于TBA測定方法較簡單,影響因素較少,結果較為穩(wěn)定,特異性較強。因此,測定TBA可以作為臨床診斷肝膽疾病的指標。
[1]陳文斌,潘祥林,康熙雄,等.診斷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66.
[2]周志東,林霞.血清膽汁酸和和前清蛋白在不同肝病者中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23):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