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超聲微泡與對比超聲(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相結(jié)合能夠有效評價腎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已經(jīng)得到了證實,大多數(shù)研究是以內(nèi)皮細胞上相關炎性分子為靶點[1]。腎IRI是腎移植排斥反應中重要的病理過程,研究方向除內(nèi)皮細胞表面外,還應著重于淋巴細胞,因為腎移植排斥反應是以淋巴細胞活化并大量克隆增殖為特征的,但相關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腎IRI發(fā)生時,能夠非抗原性激活T淋巴細胞,從而使T淋巴細胞表面表達大量炎性因子受體[2,3]。南方醫(yī)院超聲科以T淋巴細胞表面攜帶抗白細胞介素-2受體α(IL-2Rα)為靶點,通過與對比超聲相結(jié)合對腎進行評價,為研究腎移植后排斥反應提供了相關數(shù)據(jù)。
1.1 實驗材料 昆明小鼠10只,體質(zhì)量為25~30g,雄性,南方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粵)2006-0015;二棕櫚酰磷脂酰膽堿(DPPC,美國Sigma公司)、聚乙二醇(PEG,德國Applichem公司)、生物化脂質(zhì)(DSPE-PEG2000-biotin,美國Avanti公司)、鏈親和素(Streptavidin,美國Sigma公司)、抗小鼠IL-2Rα單克隆抗體(美國RD公司)、EnVision免疫組織化學顯色系統(tǒng)(丹麥Dako公司)、Sequoia 512超聲心動圖儀(德國Siemens公司)。
1.2 制備超聲微泡 參照文獻[4],以上述脂質(zhì)材料為原料制備普通脂質(zhì)微泡和生物素化脂質(zhì)微泡。生物素化微泡按一定比例加入鏈親和素后再分別加入抗小鼠IL-2Rα單抗和同型對照抗體,制備出靶向超聲微泡(MBIL-2Rα)和同型對照微泡(MB)。
1.3 體外評價超聲微泡 構(gòu)建出MBIL-2Rα和MB后,以庫爾特計數(shù)儀測定微泡的濃度(%)及平均粒徑(μm);采用綠色熒光標記的二抗與MBIL-2Rα相結(jié)合,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抗IL-2Rα單抗與微泡連接情況。
1.4 建立腎IRI模型 對所有小鼠采用戊巴比妥鈉(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將小鼠俯臥位,固定四肢于鼠板上;尾靜脈插留置針用于注射微泡。備皮后在脊柱左側(cè)0.5cm處行2.0cm左右縱形切口,游離左腎;用無損傷動脈夾夾閉腎蒂,造成左腎缺血;50min后釋放動脈夾,逐層縫合切口。
1.5 腎對比超聲檢查 再灌注24h后,對實驗小鼠行對比超聲檢查(CEU),并根據(jù)注射超聲微泡的不同分為靶向超聲微泡組(MBIL-2Rα)和對照超聲微泡組(MB)。實驗小鼠取俯臥位,用支架固定Sequoia512超聲機(德國Siemens公司)的高頻超聲探頭(17L5)于小鼠腎上方,調(diào)整探頭位置獲得良好腎顯像;實驗中探頭位置和儀器參數(shù)保持不變。CEU檢查均采用相干脈沖序列成像技術(coherent pulse sequence, CPS)實時觀察,探頭發(fā)射頻率為7.0MHz,機械指數(shù)為0.2。每只小鼠采用微量進樣器經(jīng)尾靜脈隨機先后注射(間隔30min)MB和MBIL-2Rα的數(shù)量約為1×108個。注入微泡5min后行CEU檢查,獲取第1幀圖像,后繼續(xù)存儲圖像23幀后給予高機械指數(shù)(mechenical index, MI)的連續(xù)超聲發(fā)射2~3s以破壞微泡,繼續(xù)存儲本底圖像2~3幀,全部聲學造影圖像存于CD盤,以備脫機分析。微泡破壞前存儲圖像的平均聲強度(Video Intensity, VI)可代表靶向微泡在組織中的總濃度,包括黏附和循環(huán)微泡。微泡破壞后存儲圖像上的平均VI反應的是在血池中循環(huán)微泡的濃度。前者減去后者得到的是黏附微泡在組織中的濃度。取圖結(jié)束后,應用CEU圖像分析軟件(美國Virginia大學)對圖像進行分析,測量小鼠腎造影VI值,單位為灰階強度(U);并用彩色編碼技術制作腎顯影的彩色編碼圖像,紅色、橙色和白色依次代表腎顯影的強度由弱到強。
1.6 腎病理學檢查 CEU圖像采集后取出小鼠腎,以4%甲醛固定。常規(guī)脫水,石蠟包埋制片。切片作蘇木精-伊紅(HE)染色和免疫免疫組織化學EnVision法染色。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二階段交叉設計方差分析,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超聲微泡體外評價 庫爾特計數(shù)儀測得MBIL-2Rα濃度為(0.68±0.32)%×109個/ml,微泡平均粒徑為2.70±0.24μm;MB濃度為(0.71±0.39)%×109個/ml,微泡平均粒徑為2.87±0.24μm。與熒光二抗結(jié)合后的MBIL-2Rα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外殼顯明顯綠色熒光(圖1A);MBIL-2Rα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見微泡大小均一、中心透亮、外殼光滑完整(圖1B)。
2.2 腎CEU彩色編碼 第1幀CEU圖像顯示MBIL-2Rα組在左側(cè)腎可見顯著的超聲顯影增強(圖2A)。而MB組左側(cè)腎僅見輕度的超聲顯影增強,其顯影強度較前者明顯減弱(圖2C);第1幀CEU圖像顯示MBIL-2Rα及MB在右側(cè)腎均無明顯的超聲顯影(圖2B、D)。
2.3 腎對比超聲VI分析 VI值在MBIL-2Rα組和MB組右側(cè)腎均未見明顯增大,分別為3.8±1.5U和3.7±1.7U,兩者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左側(cè)腎MBIL-2Rα組為21.6±4.8U較MB組9.7±2.9U明顯增大,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BIL-2Rα組左側(cè)腎VI值為右側(cè)腎的6.8±3.4倍,P<0.05,而MB組左側(cè)腎VI值僅為右側(cè)腎的3.1±1.9倍,P<0.05(圖3)。
圖1 A.MBIL-2Rα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外殼顯明顯綠色熒光;B.MBIL-2Rα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見微泡大小均一,中心透亮,外殼光滑完整(×400)。圖2 腎臟對比超聲造影彩色編碼圖。A.MBIL-2Rα組在左腎可見顯著的超聲顯影增強;B. MBIL-2Rα組在右腎無明顯的超聲顯影增強;C.MB組左腎僅見輕度的超聲顯影增強,其顯影強度較前者明顯減弱;D. MB組在右腎無明顯的超聲顯影。圖3 MBIL-2Rα和MB組缺血腎(左腎)和非缺血腎(右腎)VI值比較:(1)與MBIL-2Rα比較,P<0.05;(2)與MB組比較,P<0.05
2.4 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結(jié)果 HE 切片顯示右側(cè)非缺血腎組織中腎小管排列整齊,形態(tài)正常,間質(zhì)無充血、水腫(圖4);左側(cè)缺血再灌注腎組織中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變性,內(nèi)可見管型和壞死脫落細胞,伴腎間質(zhì)水腫及淋巴細胞增多(圖5)。免疫組織化學檢查顯示右側(cè)非缺血腎組織未見明顯淋巴細胞浸潤,未見明顯IL-2Rα表達(圖6);左側(cè)缺血再灌注腎組織淋巴細胞增多,淋巴細胞表面可見IL-2Rα表達(棕黃色陽性反應物,箭頭示,圖7)。
圖4 ~7 病理學檢查。圖4 顯示右側(cè)非缺血腎組織中腎小管排列整齊,形態(tài)正常,間質(zhì)無充血、水腫。圖5 左側(cè)缺血再灌注腎組織中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變性,內(nèi)有管型和壞死脫落細胞,伴腎間質(zhì)水腫及淋巴細胞增多(HE,×400)。圖6 右側(cè)非缺血腎組織未見明顯淋巴細胞浸潤,未見明顯IL-2Rα表達。圖7 左側(cè)缺血再灌注腎組織淋巴細胞增多,淋巴細胞表面可見IL-2Rα表達(棕黃色陽性反應物,箭頭示)( EnVisoon法,×400 )
腎缺血再灌注損傷(IRI)是腎移植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傷過程,也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在靶向超聲造影領域,腎IRI的相關炎性反應也成為研究熱點,但通常只是作為一種普通的炎性反應來進行研究,且多數(shù)是以血管內(nèi)皮細胞上的靶分子為靶點進行血管內(nèi)成像[1]。但事實上有學者發(fā)現(xiàn),免疫因素在腎IRI過程中可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一般來說,T淋巴細胞經(jīng)典的活化途徑是抗原依賴性活化,但是在腎IRI中沒有“外來”抗原的刺激,腎IRI后仍有T淋巴細胞的激活、相應炎性分子及分子受體等的上調(diào)[2,3]。根據(jù)這一理論,本實驗直接構(gòu)建腎IRI模型,模擬腎移植過程中的免疫炎性反應,不僅減少了小動物腎移植模型構(gòu)建的繁瑣過程,同時也降低了抗體等的用量。同時,因為IL-2在移植排斥反應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5],而以其受體作為靶點,能夠從側(cè)面反應IL-2表達量的多少,從而對移植排斥反應做出評價。因此,不同以往,南方醫(yī)院超聲科嘗試利用T淋巴細胞表面的IL-2Rα為靶點,對腎IRI的炎性反應進行評價。
腎IRI的對比超聲造影結(jié)果顯示:MBIL-2Rα組左腎產(chǎn)生顯著的“主動性靶向超聲分子顯影”[6],且顯影強度同右腎及MB組相比顯著增強。研究還顯示,MB組左腎VI值也有一定程度升高,提示在此區(qū)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微泡滯留。其可能機制是在IRI過程中,脂質(zhì)微泡可通過血清補體介導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與激活的白細胞結(jié)合并黏附于組織的小靜脈內(nèi)皮細胞上;而且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通過表面的巨噬細胞抗原復合體-1(Mac-1)或補體受體的介導對脂質(zhì)微泡產(chǎn)生“非免疫球蛋白依賴的吞噬作用”,從而在行對比超聲顯影檢查時可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被動性靶向?qū)Ρ瘸曪@影”[7]。
應該提出的是,由于本實驗所選擇的靶點與以往不同,位于淋巴細胞表面,MBIL-2Rα在靶向黏附的過程中所伴隨的是淋巴細胞不斷地滾動甚至向間質(zhì)組織的移行、遷出,因此,我們所應用的MBIL-2Rα的劑量同以往相比有所增高,試圖提高MBIL-2Rα的靶向黏附概率。盡管我們對MBIL-2Rα組被動顯影和主動顯影沒有做進一步的區(qū)分,但同MB組相比,MBIL-2Rα組的顯影強度明顯增強,病理改變明顯,也提示檢測敏感度更強。
總之,本實驗結(jié)果主要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即是以淋巴細胞表面分子為靶點進行超聲顯影同樣能夠?qū)崿F(xiàn),同時也為進一步對腎移植排斥免疫反應進行評價提供了理論基礎。
[1]陳少敏, 楊 莉, 賓建平, 等. 攜帶抗P-選擇素單抗靶向微泡行對比超聲評價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實驗研究.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8, 24(7): 985-987.
[2]salahudeen AK, Haider N, May W. Cold ischemia and the reduced long term survival of cadaveric renal allografts.Kidney Int, 2004, 65(2):713-718.
[3]Melissa J, Burne-Taney, Naoko Yokata, et al. Persistent renal and extrarenal immune changes after severe ischemic injury.Kidney Int, 2005, 67(3):1002-1009.
[4]鄭道文, 楊 莉, 賓建平, 等. 親和素橋連構(gòu)建攜抗P-選擇素單抗靶向超聲微泡及體外熒光鑒定.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8, 24 (8 ): 1182-1185.
[5]楊振林, 秦玉峰. IL-2受體α單克隆抗體的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移植與血液凈化分冊, 2004, 2(3):11-13.
[6]紀麗景, 楊莉, 吳爵非, 等. P-選擇素靶向超聲微泡與普通超聲微泡黏附途徑和效能的對比研究.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9, 11(5):289-292.
[7]Lindner JR, Coggins MP, Kaul S, et al. Microbubble persistence in the microcirculation during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inflammation is caused by integrin- and complementmediated adherence to activated leukocytes. Circulation,2000, 101(6):668-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