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門診婦科,廣東深圳 518105
皮膚準備作為外科手術必需的術前操作實施已超過100年,在各??苽淦し椒ㄖ?,傳統(tǒng)的骨科備皮方法是最復雜、最耗時、對患者影響最大的備皮方法之一,需要提前3 d開始,并延續(xù)3 d。隨著近年對傳統(tǒng)備皮方法的深入研究,各外科??铺岢隽硕喾N有效、可行的備皮方法,術前2 h不剃毛備皮或小范圍備皮在普外手術、髖部手術等少毛區(qū)域以及頭部手術等證明是可行的[1-3],但在四肢多毛區(qū)域的應用未見報道,為了更好的為四肢手術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有效的術前備皮方法,筆者所在科室2010年6月~2010年12月對實施四肢手術的患者采用術前2小時切口局部不剃毛的方法備皮,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筆者所在科室四肢手術的成年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18~65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無局部及全身感染病灶、血象白細胞正常、體溫正常;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并能準確回答相關問題。根據(jù)患者住院號的單雙,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基線一致,具有可比性。觀察組采用術前2 h不剃毛備皮的方法備皮,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備皮。
護士備皮耗時、備皮消耗材料費、患者舒適度、手術切口消毒前局部細菌數(shù),手術切口感染率。
1.3.1 患者舒適度 采用計分法計算,分為0~10分,0分為最不舒適,10分為最舒適。
1.3.2 術后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4]患者術后體溫升高在38.5℃以上,切口紅、腫、熱、痛明顯,有膿性分泌物,血象增高或經(jīng)臨床醫(yī)生診斷為術后切口感染者。
1.4.1 備皮方法 觀察組:術前2 h不剃毛備皮方法:手術前2 h,對妨礙手術的切口周圍的毛發(fā)予以剪除,皂液清水洗凈擦干后,用75%乙醇對手術野皮膚清潔,再用2%碘酒+75%乙醇對手術野局部皮膚消毒,無菌巾包裹。對照組:常規(guī)備皮法:手術前3 d開始,用2%碘酒+75%乙醇對手術野局部皮膚消毒并用無菌巾包裹,手術前1 d把術野皮膚剃除、清潔后再用2%碘酒+75%乙醇對手術野局部皮膚消毒、無菌巾包裹。
1.4.2 皮膚局部細菌采樣方法 兩組各于手術開始消毒皮膚前對手術切口進行細菌采樣:將5 cm×5 cm軟的無菌規(guī)格板,貼放于皮膚表面,用浸有無菌生理鹽水的棉拭子橫豎往返并轉(zhuǎn)動棉拭子均勻涂擦規(guī)格板內(nèi)皮膚各5次,無菌剪剪去手接觸部分,將棉拭子投入10 mL無菌生理鹽水試管內(nèi),震蕩1 min,取1 mL洗脫液置于無菌平皿中作傾注培養(yǎng),置37 ℃恒溫箱中培養(yǎng)48 h,計數(shù)菌落數(shù)。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護士備皮耗時、備皮消耗材料費、患者舒適度、手術切口消毒前局部細菌數(shù)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n 護士備皮耗時(min) 備皮消耗材料費(元) 患者舒適度 手術切口消毒前局部細菌數(shù)對照組 40 56.10±2.91 4.8±2.21 7.92±2.02 40.12±3.35觀察組 40 12.13±6.26 1.4±1.32 6.59±2.38 10.40±1.25 t 499.17 11.234 2.80 45.906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傷口感染1例,對照組術后傷口感染2例,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027,P >0.05)。
3.1.1 耗時、耗力、耗物,損傷皮膚、增加感染幾率 骨科手術傳統(tǒng)的剃毛范圍包括手術部位上下關節(jié),例如膝關節(jié)手術需要把包括會陰部的毛發(fā)剃除,范圍廣,且需要手術前3 d開始,并對手術野反復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液進行消毒,無菌巾包裹,而研究證實這些方法并不能減少手術切口的感染,反而會因反復消毒、剃毛損傷皮膚使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增加[5]。
3.1.2 影響患者舒適,增加患者住院天數(shù) 因傳統(tǒng)的骨科備皮方法最少需要提前3 d住院,增加患者手術前住院的天數(shù)及經(jīng)濟負擔,浪費醫(yī)療資源。
手術前2 h不剃毛備皮,采用先乙醇后碘酒+乙醇消毒具有以下優(yōu)點:乙醇是一種有機溶劑,可脫去人體皮膚表面的油脂及臟污,使消毒液更容易滲入毛囊、皮膚皺褶等處,達到有效消毒的目的。術前2 h切口局部不剃毛備皮只對影響手術的切口周圍的毛發(fā)予以剪除,避免了剃毛、消毒對皮膚造成的損傷及大范圍剃毛對患者隱私破壞給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避免了局部皮膚損傷導致的細菌滋生,也無需術前包裹手術局部數(shù)天。與傳統(tǒng)方法比較,手術前局部皮膚的細菌數(shù)下降(P<0.05),縮短了患者手術前的住院天數(shù)及護士的工作量、降低了物品的消耗、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且不增加術后傷口感染率。因此,骨科四肢手術術前2 h不剃毛備皮方法簡單方便,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 李柳英,毛曉萍.神經(jīng)外科鎖孔手術兩種備皮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81-83.
[2] 陳超男.術前不同備皮方法與手術切口感染的差異[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09,19(8):933-934.
[3] 陳玉梅,賈曼.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前不剃毛備皮法的臨床應用研究[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 ,2008,38(2):185-18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1年消毒技術規(guī)范附件-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61.
[5] 郭曉麗,徐衛(wèi)紅.骨科術前備皮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8,23(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