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冬,曹艷麗,毛翔,蔣希成
(1.牡丹江醫(y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所謂的老年癡呆癥,是老年人一種常見的以學習記憶能力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發(fā)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1]。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2]。筆者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建立AD動物模型,觀察針刺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認知功能干預作用,為針刺治療AD的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動物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清潔級,雄性,體質量(250±20)g,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自由飲食水。
1.2 主要儀器 G6805電針儀(濟南宏興達經(jīng)貿有限公司);跳臺實驗儀(按照金杰等[3]的設計方法制作);華佗牌無菌針灸針(0.40mm×25mm不銹鋼毫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
1.3 藥物 D-半乳糖(Galactose,C6H12O6,相對分子量:180.16,24g/瓶,批號 010524,由北京化學試劑公司提供);注射用東莨菪堿(SCOP,河南竹林眾生制藥有限股份公司);胃飼用AlCl3(河南南宮益達化工廠)。
2.1 動物分組及模型復制 將篩選出具有學習和記憶能力的大鼠24只,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和針刺組各8只。對照組:觀察3天,常規(guī)飲水和飼料,胃飼及頸項背部皮下注射與模型組等容量的生理鹽水,連續(xù)42天,并于實驗觀察前10min給予腹腔注射SCOPmg/kg。模型組和針刺組:應用 3.0%D-gal(150.0mg/Kg/d)進行頸項背部皮下注射,每日胃飼20mg/ml的AlCl3水溶液2ml,余同對照組。
2.2 治療方法 針刺組用華佗牌無菌針灸針0.40mm×25mm不銹鋼毫針,于大鼠“百會”、“大椎”、“腎俞”、“太溪”、“足三里”穴捻入0.5寸,取穴參照林文注主編的《實驗針灸學》。并用平補平瀉手法持續(xù)捻針2min,得氣后接通G6805電針儀刺激20min,施以連續(xù)波,頻率為lHz,強度以大鼠肢體輕度抖動為度。每日1次,時間30min。10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天,共治療3個療程。
2.3 認知功能測試 采用跳臺實驗(SteP-down avoidance test)。訓練及測試時將大鼠置于實驗裝置內,適應3min,熟悉環(huán)境,然后通以36V的交流電,持續(xù)5min,記錄動物首次跳到安全區(qū)所需時間(即潛伏期)、5min內大鼠跳下平臺的次數(shù)(錯誤次數(shù))、受電擊總時間,作為學習測試成績;24h后重復試驗,記錄大鼠第一次跳下平臺時間、5min內的錯誤次數(shù)及受電擊總時間,作為記憶保持測試成績。按上述方法訓練5天后,于第6日測試大鼠學習成績,第7天測試大鼠記憶成績,然后進行AD模型復制,于模型復制后第4天、第5天和治療后再次測試學習成績和記憶成績。
3.1 針刺對AD模型大鼠學習能力的干預作用 結果見表1。
3.2 針刺對AD模型大鼠記憶能力的干預作用 結果見表2。
表1 針刺對AD模型大鼠學習能力的干預作用(±s)
表1 針刺對AD模型大鼠學習能力的干預作用(±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1,*P <0.05;與模型組比較,▲P <0.01,#P <0.05。
對照組 10 6.85 ±1.53 7.78 ±4.64 7.53 ±4.86 17.94 ±8.12 0.58 ±0.45模型組 10 7.02 ±1.66 30.23 ±8.10△ 28.05 ±7.42△ 30.36 ±14.65* 1.27 ±0.94*針刺組 10 6.94 ±1.57 30.47 ±8.29△ 8.15 ±4.94▲ 19.28 ±8.86# 0.64 ±0.52#
表2 針刺對AD模型大鼠記憶能力的干預作用(±s)
表2 針刺對AD模型大鼠記憶能力的干預作用(±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1,*P<0.05;與模型組比較,▲P <0.01,#P <0.05。
對照組 10 5.92 ±3.58 6.24 ±3.61 5.83 ±3.19 10.48 ±5.25 0.52 ±0.41模型組 10 6.04 ±3.73 28.45 ±7.26△ 14.14 ±5.62△ 26.27 ±9.62* 1.05 ±0.82*針刺組 10 5.96 ±3.67 27.89 ±7.15△ 6.25 ±3.46▲ 17.52 ±6.93# 0.61 ±0.64#
本組研究過程中模型組大鼠出現(xiàn)典型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病理特征,包括出現(xiàn)活動減少、反應性降低、飲食減少、行動遲緩、精神萎靡及體重減輕;在跳臺試驗中,表現(xiàn)學習和記憶成績下降,潛伏期和受電擊時間延長,錯誤次數(shù)增加。這些變化能夠判斷AD模型成功與否。這與以往文獻報道基本一致[4]。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的“癡證”、“呆病”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經(jīng)脈失養(yǎng)、髓海不充,此外還有痰濁瘀血阻滯經(jīng)絡等繼發(fā)因素。確以補腎填精、健腦益智為其治法。根據(jù)中醫(yī)學經(jīng)絡腧穴理論,結合臨床治療經(jīng)驗,實驗選用百會、大椎、腎俞、太溪、足三里組方。百會在于巔頂,通過督脈內入絡腦。乃局部取穴,以醒神開竅、健腦益智;腎俞屬膀胱經(jīng),膀胱經(jīng)入絡腦,腎主骨生髓,補腎即能生髓,腎俞具有益腎添髓充腦之功能;大椎、太溪可補腎養(yǎng)髓;補養(yǎng)腦髓,髓海得充,可健腦益智。足三里為胃經(jīng)合穴,也是胃腑的下合,補益后天、化生氣血以助生髓核之源。諸穴配伍,共奏補腎填精、健腦益智之效,從而達到防治老年癡呆的目的。
在本組研究中,各組大鼠隨著訓練次數(shù)的增加,潛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縮短。研究結果顯示,在跳臺實驗中,造模后,模型組學習和記憶潛伏期時間比空白對照組延長(P<0.01);針刺干預后,針刺干預組比模型組學習和記憶潛伏期時間縮短(P<0.01);模型組學習和記憶電擊時間比空白對照組延長(P<0.05);針刺干預組比模型組學習和記憶電擊時間縮短(P<0.05);模型組學習和記憶錯誤次數(shù)比空白對照組多(P<0.05);針刺干預組學習和記憶錯誤次數(shù)比模型組少(P<0.05)。可見,與模型組相比,針刺組的學習記憶能力顯著提高,說明針刺能明顯改善老年性癡呆大鼠的認知和記憶障礙。
[1]田強,孫偉,冷萍,等.肌苷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認知功能改善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3):234-236.
[2]趙立剛,馬莉,鄭祖艷,等.針刺“百會”“四神聰”對老年性癡呆大鼠認知行為及腦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5,30(1):26-28.
[3]金杰,陳海燕,關明智,等.健腦益智液作用的實驗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8,21(1):49.
[4]李淑蓮,劉睿姝,王振宇.黃芪建中湯對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中醫(yī)藥學報,2011,39(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