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香 陳 穎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14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fā)區(qū),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慢性乙肝患者2000萬~3000萬,由于目前尚缺乏殺滅病毒的特效藥,即使病情控制后,也會因某些誘因導致疾病的反復發(fā)作。為防止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科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進行研究、完善,把系統(tǒng)化全程健康教育方法應用于臨床,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10~2009-10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186例,年齡18~72歲。入組標準:符合2002年西安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病人能獨立或與家屬共同完成健康教育,均符合標準并完成健康教育。按1∶1隨機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3例,2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評價方法2組患者住院時配合治療程度,按主動配合(對治療護理要求無抵觸,能主動執(zhí)行);基本配合(對部分治療護理要求有抵觸,經勸說后能主動執(zhí)行);勉強配合(對部分治療護理要求有抵觸,經勸說后被動執(zhí)行)3級標準評定[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住院期間焦慮程度;對每位出院病人(家屬可共同參與)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由護士口頭給予患者入院介紹包括環(huán)境、入院須知、主治醫(yī)師及責任護士等;告知用藥知識、飲食及活動的注意事項;出院宣教包括服藥指導、休息活動指導、隨訪指導。常規(guī)健康教育僅以口頭授教的一種形式,由科室質控組定期檢查和護士長抽查抓落實,直至患者出院時終止。
觀察組行系統(tǒng)化全程健康教育,對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前,先調查患者的健康狀況、存在問題、飲食結構、近期肝功能檢查結果等,給每位病人建立一份詳細的檔案,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健康教育的形式: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病情采用集體授課、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放映錄像及VCD教材、科內板報、召開患者座談會、一對一個別宣教等。筆試及口試反饋、電話隨訪咨詢、??谱o士定期跟蹤評估等。具體內容:(1)將現(xiàn)狀調查結果向患者做詳細的分析和解釋,使患者懂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依從性。(2)向病人贈閱我們自編的??浦R手冊給有閱讀能力者自習,或給家屬閱讀后協(xié)助指導,鼓勵指導家屬予以精神支持,參與到患者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來。(3)帶領患者到示教室看錄像及VCD教材。這些教材通俗易懂,利于文化不高甚至文盲者接受。(4)對患者自身疾病產生的焦慮心理給予理解、同情并進行安慰,引導其傾訴內心的苦悶,將負性情緒發(fā)泄出來,并組織康復良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教,交流自我觀察護理的體會,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主動配合治療[1]。(5)患者出院時,予重點強調服藥、按時復診、勞逸結合、加強營養(yǎng)。并予我科自制相關知識考卷讓患者作答(小學及文盲口試),考核服藥、自我觀察、預防保健、隨訪檢查等內容,根據(jù)作答反饋情況予以補充教育,要求人人過關。(6)出院后我們通過電話跟蹤隨訪,了解患者情況并從飲食、活動、服藥、檢查等各方面提醒患者,囑咐病人或家屬有任何問題可隨時咨詢。
2組患者住院期間配合治療的程度,見表1。2組比較,χ2=49.034,P<0.01,提示觀察組患者經系統(tǒng)化全程教育后較經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更能積極地配合治療。2組患者焦慮評分及滿意度比較,見表2。2組SAS比較,t=19.874,P<0.01,說明觀察組較對照組焦慮程度明顯減輕;滿意度比較,χ2=21.0,P<0.01,說明觀察組經系統(tǒng)化全程健康教育后,患者滿意度較高。
表1 2組患者住院期間配合治療程度比較 [例(%)]
表2 2組患者焦慮評分和住院滿意度比較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評價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人體的健康[3]。健康教育是長期的護理措施,其實施將取決于病人的依從性。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實施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較對照組更能主動配合治療,提示通過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各層次患者清楚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懂得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實施前有的患者對疾病治療信心不足,消極沮喪,不遵從醫(yī)囑,不注意飲食和休息,對此,我們根據(jù)每位患者的資料,有針對性地給予具體的分析、疏導和指導,使患者有正確的自我評價,還要增強計劃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以使患者自覺地配合治療,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減輕應激源,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更好地恢復和維持患者的身心平衡[4]。本研究中觀察組通過健康教育,住院期間焦慮程度較對照組明顯減輕。提示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幫助其重新認識和評價現(xiàn)狀而減輕應激反應,從而維持心理平衡。
系統(tǒng)化全程健康教育中把住院期間和住院后的健康指導結合為一個整體,使患者獲得了全程的醫(yī)療幫助,讓病人了解自己的護理問題,在心理和生理上有充分準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及時得到了護理指導,縮短了護患距離,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病人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李秋芳,路麗娜,薛淑好.腦血管病人心理反應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1):172.
[2]張娟.心臟瓣膜置換術前健康教育方法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4,19(8):73-74.
[3]左月燃.對護理專業(yè)開展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5.
[4]鄒恂.護理程序入門[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