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兵偉
由內(nèi)達外之功,概以八法,曰提、曰舉、曰推、曰拉、曰揪、曰按、曰抓、曰擰。
依此八法,努氣行之,各行一遍,周而復(fù)始。久久成功,則力充于周身矣。
用時,照法取力,無不響應(yīng),駭人聽聞!古所謂手托城閘,力抗舉鼎,手格猛虎,拽舟于陸,挾舟而走,植氅于風,竊舟于壑,俱非異事。
其八法,若逐字單行,以次相及,更為專精。任從其便。
這里所說的八段錦,總共有8種方法,是將內(nèi)功引達于外的少林南派功夫,久練可以成就“神勇大力”,故稱為外壯神勇八段錦。
即手提重物之意,練習方法有兩種。
一種方法是用單手抓握石鎖,一般以25~50公斤為度,蹲立馬步樁進行提升,左右手輪流練習,次數(shù)自定(圖1)。
再一種方法就是雙手提升杠鈴(或石擔),方法是:開襠立,兩手抓握杠鈴提至腹部,以肘關(guān)節(jié)為軸,兩臂屈伸。
運動時,上體直立,腰部保持緊張。
即手舉重物之意。練習方法多以雙手抓握石擔(或杠鈴)進行上舉,方法是:肩負杠鈴,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腿屈膝下蹲,然后,以全身用力貫注雙臂上舉,雙腿立起成馬步,反復(fù)進行(圖2)。
另一種方法,先仰臥,兩手握杠鈴置于胸前,然后將杠鈴舉起,一收一舉,反復(fù)進行。
即手推重物之法,方法分兩種。
一種練法是推磚。練習時,兩手各持磚一塊(或者一手抓握兩塊磚),屈肘置于胸前兩側(cè),手心向上;兩腳開立蹲成馬步樁,挺胸塌腰,氣沉丹田;接著,左、右手交替向前平推,反復(fù)進行(圖3)。
另一種練法是,雙手抓握杠鈴朝前一推一收,練習時身體不可搖晃,完全以兩臂用力一收一推。
即手拉重物之意。練習的方法有多種,古傳多是手拉石轱轆、樹干、竹弓、橡皮筋等,現(xiàn)在可使用“拉力器”練習??偠灾?,不論練習單手拉或是雙手拉,其目的就是一個,鍛煉手的拉拽力量。
民間還有一種特殊的拉功練法,在木柱上穿孔,橫穿一根如手臂粗的木棒,一端固定一副五股拉力器(舊時用的是木弓或鐵弓),練習者以單手抓扣木棒,旋擰的同時再向后拉動木棒。這樣的練習,基本上是一種模擬實戰(zhàn)法(圖4)。
練習指、腕的揪勁。可對石筍、石鎖進行揪抓;或可以用粗細適度的木棒一根入地下,地面余有一截,練習者用左右手對它進行反復(fù)的揪扯,直至一手隨意即將木樁揪出地面為功(圖5)。
乃練習雙掌及雙臂的下按之勁。練習方法:傳統(tǒng)方法多用一個高的桁架,上穿兩根粗繩,一端固定1米多長的木棒一根,另一端各拴竹籮一個,內(nèi)裝石塊,練習者以雙掌按木棒,將竹筐升離地面,重量隨功力的增加而加重。
另有一法是,用橡皮筋固定在一高架上,下端固定一橫木,兩掌扶橫木下按之。每次的練習不拘次數(shù),均以力疲為止(圖6)。
傳統(tǒng)練法中多以抓提沙袋為主,并從單人提接逐步進入雙人拋扔接抓(圖7)。
練習方法:
(一)兩腳開立,屈膝成馬步;右手抓沙袋置于右大腿內(nèi)側(cè),然后由下向上、向左前方拋起;同時,左手屈肘向上將沙袋接住;然后再由左向下、向右上拋起。左右交替,反復(fù)進行。
(二)兩腳開立,屈膝半蹲成馬步;左手接沙袋,從左往身后屈肘向右前方拋起;同時右手向上接住沙袋,然后從左經(jīng)身后屈肘向左前上拋起,同時左手向上接住沙袋。左右交替,反復(fù)進行。
(三)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左腿跨起,右手持沙袋經(jīng)左腿下側(cè)向左前上方拋起,左腿遂下落置于原處;同時左手屈肘上舉將沙袋接住;然后,右腿跨起,左手持沙袋經(jīng)右大腿下側(cè)向右前上方拋起,右腿遂下落置于原處;同時右手屈肘向上接住沙袋。左右交替,反復(fù)進行。
(四)兩腳開立,屈膝半蹲成馬步,上體前傾,左手持沙袋,經(jīng)襠下向后、向上前拋起,上體遂復(fù)原狀;同時右手向上迎接沙袋;然后,上體再前傾,右手持沙袋經(jīng)襠下向后、向前拋起,左手屈肘迎接。左右交替,反復(fù)進行。
【要點】
沙袋拋接要與呼吸配合,以氣助力。沙袋拋起的高度、出手的速度、練習的次數(shù),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加。沙袋的重量,也由輕到重,隨著力量的增加、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不斷地增加其重量。一般重量由1公斤起至20公斤不等。二人練習對拋的要點一樣,變化動作可自定。
擰法的練習有多種,通常以擰卷千斤、擰木棒和擰石磙為主。
(一)取直徑約3厘米、長約25厘米短木棒一根,兩手以不同的方法抓握短棍,向相反方向用力扭擰,扭擰時與呼吸配合,氣宜下沉(圖8)。
(二)取直徑約3厘米、長約30厘米短棍一根,中間穿一小孔,用尼龍繩從小孔中穿過并拴牢,另一端拴在重物(石鎖或竹筐)上,繩子長短因人而異;兩手分握木棍兩端,兩臂前伸平舉,左、右手依次向內(nèi)擰轉(zhuǎn),將重物徐徐卷起;然后兩手再向外擰轉(zhuǎn),慢慢將重物降下,反復(fù)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卷放平穩(wěn),不宜忽快忽慢,重量隨功力而加。
(三)用1米多長木棒一根,將一端穿在重30~40公斤的石圓盤的中心孔固定牢。開步站立,右手握住木棒另一端,手心向上;左手經(jīng)木棒下于右手下方纏抓住木棒,手心向下;左小臂外旋,向左、向外擰轉(zhuǎn),圓盤滾至左前方,然后換右手擰轉(zhuǎn),反復(fù)進行;擰轉(zhuǎn)時上肢與軀干要協(xié)調(diào)配合,完整一氣,氣沉丹田。
外壯神勇八段錦,每日堅持行功,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功成后周身皆有無窮之力。實用時,無論用到八法中的任何一法,都會有驚人的功夫效應(yīng)。
古代傳說中,常有某某人能手托城門鐵閘,某某人能力扛千斤之鼎,空手搏虎,于河水中將舟拽拉至岸上,于水中推船而行,于狂風中手扯大氅而步不移,于溝壑中扛舟而行等等,這些事例不全是虛傳妄說的,武功練到一定境界,必然是力大無窮,令人驚奇的。
以上8法,也可每法單練,循序漸進,練成一法,再練下一法,直至八法都一一練成,功夫必是一層比一層精專,直至全功告就。學(xué)者可視自情而定,練法自選,不必拘泥。